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借鏡香港》 陪少年玩滑板、打電玩 比幫派更有吸引力 從線上到線下 社工 24小時不打烊

借鏡香港》 陪少年玩滑板、打電玩  比幫派更有吸引力 從線上到線下  社工 24小時不打烊
凌晨兩點,信義會深宵外展社工October(右一)和二胡(右二), 主動在天水圍街頭與深夜遊蕩的少年聊天。

2017-11-02 18:09

當台灣看不見弱勢少年的需求,香港卻是主動出擊,他們二十四小時,都有一群外展社工在街頭,找出需要協助的少年。
他們在網上做外展、用電玩吸引少年,社工用源源不絕的創意,讓自己比黑社會更有吸引力。

凌晨兩點,香港街上的燈光漸暗,當整座城市睡去,卻有一群社工整裝出發。

 

他們是深宵外展的社工,出沒在網吧與撞球間,主動結識少年。全香港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一群外展社工在街頭,窮盡力氣找出那些不被看見,卻需要協助的少年。

 

投資5億台幣於外展  在街頭接回少年

 

香港的外展服務很早開始,在一九七九年發展之初,只有十八支日間外展隊。

 

九○年代起,街頭古惑仔械鬥成為治安重點,加上青少年吸毒嚴重,社會福利署(簡稱社署)一口氣成立十八支深宵外展隊,工作時間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六點,補足日間外展的空白。

 

從二○一○年以來,香港政府每年撥款一・三億港幣(約五億台幣)投入青少年外展工作,已收到成效。據香港政府統計,過去十年,青少年犯罪人口從每年九千六百多人下降至三千三百多人,而二十一歲以下的吸毒人口也從原本每年近三千五百人降為五百人。從中國沿海、到部分東南亞國家,都在參考香港的服務模式。

 

天水圍距離香港市區二十五公里,位置上更接近深圳,緊鄰二十四小時通關的落馬州口岸,少年經常跨境通宵玩樂,吸毒情況嚴重卻不易被察覺,於是,香港基督教信義會在天水圍成立第一支深宵外展隊伍。

 

阿鈞也是十四歲那年,在街頭碰到深宵外展隊的社工October。

 

從遇見的那天起,October每周至少打兩通電話,阿鈞剛開始覺得煩,但他後來發現,不管去醫院、還是投履歷,社工一直陪在身邊。經過了三年,他滿十八歲卻仍在工作市場浮沉,在兩個月內投了超過二十份履歷,始終找不到工作,他終於開口跟October說:「我想回去讀書。」

 

對October來說,這是她一直在等待的關鍵時刻,「只有在這個時候,你的介入才是最有效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陪伴他。」她說,如果你一開始就要少年改變,只會把他越推越遠,他們身邊已經太多大人說教了,不必多我們一個。

 

阿鈞產生改變的動機後,October陪他一間間打電話找學校,也幫他找了工讀,阿鈞的目標是希望過幾年當社工,「像我這樣的廢青她都能拉回來,我覺得很有意義啊。」

 

「青少年是最不懂得尋求幫助的一群人,他們以為自己沒有需要,但他們身上的問題往往已經很嚴重。」香港基督教信義會青少年服務總監竺永洪說,外展社工的最大特色,就是到街頭找一群隱形的需求者。

 

要接觸邊緣少年並不容易,他們已累積許多生活的挫折和社會的排斥,不那麼輕易相信人。竺永洪將近五十歲,擔任青少年社工超過二十三年,他的打扮依舊很「潮」,粉色的開襟襯衫、及腰長髮束著長馬尾、手上戴滿指節戒。

 

如同一位受訪者告訴我,當外展社工「最緊要『型』」。他們大多年輕、充滿熱情,不去評判少年的交友和選擇,而且想盡辦法融入少年,跟他們一起在街頭玩滑板,或者直接拿手機湊過去問「你有玩《英雄聯盟》嗎?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社工待遇好、有工會  吸引有志者參與

 

他們看重少年的權利,願意花時間等少年敞開心胸改變。

 

社工能夠等待個案,背後是有成熟工會的支持。「我們有很強大的工會,立法會也有很多社工背景的議員,規範社工的個案量,他們才(有餘裕)能設計一些新的服務出來。」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教授倪錫欽說。

 

香港社工的個案量都由工會與政府協調後公布網上,其中,深宵外展的案量比一般青少年社工更低,社工平均案量三十個,但深宵外展社工往往只有十個。「我們去街頭認識他們、建立關係,這都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只從個案量看,這些工作都看不見了。」曾參與案量談判的竺永洪說。

 

儘管台灣多數社工也想接住每個少年,卻沒有香港的條件。

 

服務量來看,全港七百三十九萬人口,社工約兩萬兩千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社工僅一萬三千多人。香港社工待遇也高,平均起薪兩萬港幣(約八萬新台幣),高過香港平均收入中位數一.二萬港幣,公私部門的社工同酬,讓更多社工願意投入第一線工作。

 

青少年問題通常不是個人的問題,外展社工努力走進他們的生活,察覺更深層的問題。

 

如果家庭關係破裂,全港有六十五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社工即時介入;如果被同學霸凌,五○六間中學都有社工能協助輔導;如果無家可歸,二十四小時開放的協青社「蒲吧」可以隨時承接少年。

 

蒲吧

蒲吧是全港唯一24小時的青少年中心,當外展隊在街頭找回少年,可以轉由中心社工協助輔導家庭或學習問題 (攝影/陳朗熹)

 

設深夜「蒲吧」  讓遊蕩少年有落腳處

 

在協青社成立之初,外展隊就為遊蕩少年建一個落腳的地方。協青社危機住宿中心的主任楊卓華說,他們提供八個星期的短期住宿,在這段時間裡,社工可以介入輔導家庭,也能避免少年深夜遊蕩的風險。

 

二十五年以來,協青社經歷許多學習。他們發現外展隊不是萬靈藥,於是把年輕人喜歡玩的都搬進蒲吧,主動吸引少年上門。

 

蒲吧的大樓頂層有攀岩場和室外游泳池,一樓挑高的室內籃球場裡,社工正和少年進行一場籃球鬥牛,當社工帶我們經過,少年突然對著他大喊:「你別走,我要送你一顆三分球。」

 

蒲吧中心主任Janet說,不想讓少年半夜逗留在危險的街頭,被黑社會吸收,那就要比黑社會更有吸引力。他們把貨車塗鴉成「暴走車」,帶上音響、滑板、遊戲機去吸引少年;他們發現少年的興趣變得很快,前幾年玩滑板,現在都在打遊戲,於是買入三十台最高規格的電腦,成立職業電競的隊伍。

 

「我們也知道,社工再怎麼裝,還是有社工的味道,」深宵外展隊的隊長Hinnes雇用曾經的邊緣少年當助理,他們或許曾經吸毒、加入幫派,但用的語言更貼近少年,更容易與少年交心。

 

但所有的深宵外展隊伍仍在面臨挑戰,「現在少年晚上都不出街了,他們都躲在家裡打機(遊戲)。」Hinnes苦笑著說,他們經常整晚在街上閒晃,卻找不到半個少年。

 

「我們知道網路上也有一群邊緣青少年,他不去學校,但他也沒有在街頭遊蕩,他們就隱蔽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打整晚的On-line Game。」倪錫欽近年將邊緣少年的研究重心轉向網路上隱蔽的少年,主因是近年的學生自殺潮。

 

二○一五年開學首月傳出四名學生跳樓,其後青少年接連自殺。整理媒體報導,從二○一五年至今,香港共有七十二名學生自殺,其中超過六成是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

 

竺永洪

擔任社工超過二十三年的竺永洪,認為青少年是最不懂得尋求幫助的一群人,而外展社工必須到街頭找出每個需要協助的少年。(攝影/陳朗熹)

 

找出網路邊緣人  建立網軍降低自殺率

 

香港的大學錄取率僅十八%,絕大部分少年都是這場競爭中的魯蛇(Loser)。同時香港的生活成本世界最高,這是個巨大且日益增加的負擔。

 

青少年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躲回房間,隱蔽在網路世界中。

 

為了接觸隱身網海的少年,社署從一一年撥款成立三支網上外展隊伍,但網上外展是個全新概念,沒有相近的工作模式可以參考。

 

明愛會網上青年外展隊社工主任黃靜怡說,他們一開始也在臉書找人,用關鍵字「自殺」去搜貼文,發現少年們的帳號經常鎖隱私,搜尋不到;最後,他們用最笨但最有效的方法,在臉書上瘋狂地加少年好友,兩年內滾雪球地加了八千名少年,隨時打開臉書瀏覽他們的最新動態。

 

他們也在網上討論區找人,香港流量最大的高登討論區,類似台灣的BBS,每日瀏覽量高達六百萬,而且用戶年齡多在十五歲到二十九歲之間,是網路外展的主要工作區。

 

網上外展社工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少年從線上拉到線下。「我曾經有一個個案,我在網路上跟他聊了一年,我才能約他出來見面。」黃靜怡發現隱蔽少年的自信心普遍低落,少年會不斷拖延與社工見面的時間。

 

不能每次都被動地等待回應,黃靜怡在高登討論區發起「英雄聯盟」的小組活動,她找香港電玩公司合作,宣稱要培養少年成為電競選手。果然,職業電競選手的前景,搭配這款全球最多青少年玩的電玩,一推出便吸引超過兩百人報名。

 

爆棚的活動被她稱作「掛羊頭賣狗肉」,她說「我不關心他們電玩打的怎樣,會不會當電競選手,我們要用這個遊戲去吸引他們,去做engagement(參與)。」

 

和一般社工被動提供服務不同,香港的外展隊主動出擊,他們在街頭察覺少年的變化、等待少年的需求浮現,然後用源源不絕的創意,提出創新的青少年服務。

 

香港

香港六七暴動後,港府認為穩定香港,首要穩定青少年,於是十年內逐步建立青少年服務體系,包含社區的家庭服務中心、學校社工及外展隊伍。現在,香港的青少年服務已經擺脫「社會控制」,而是認為青少年有權利過更好的生活。

 

少年阿鈞在天水圍的公屋長大,他經常半夜聽到鄰居的吵架聲與瘋狂的尖叫聲;他是家中獨子,父母因工作不常在家,放學後,他寧願在附近公園流連至深夜。十四歲那年,他在街頭接觸古柯鹼與K他命,索性連學校也不去了,他開始工作,做過快餐店、送過貨運,換過二十多份打工。

 

 

延伸閱讀
社工超級助手  讓脫貧成功率飆升83%
社工超級助手 讓脫貧成功率飆升83%

2019-01-23

怪社工、提高量刑都不能阻止兒虐發生!專家籲:成立國家級兒童保護機構
怪社工、提高量刑都不能阻止兒虐發生!專家籲:成立國家級兒童保護機構

2019-01-18

虐童案處理態度落差大?警方、社工還原真相
虐童案處理態度落差大?警方、社工還原真相

2018-09-25

低薪高壓「做功德」 誰來保障社工的人身安全?
低薪高壓「做功德」 誰來保障社工的人身安全?

2018-05-14

揭社工血汗真相 以「愛心專案」名義遭雇主扣薪回捐
揭社工血汗真相 以「愛心專案」名義遭雇主扣薪回捐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