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聲請解散國語日報董事會,一旦法院裁定,16位董事身分將失效。究竟是替董事會改選問題伸張公平正義,還是讓紛擾多時的董事會運作複雜化?
十月十二日,教育部向法院聲請解除國語日報社全體董事職務,只等法院核准裁定,十六位董事身分將失效。這不僅是教育部首度針對媒體祭出大動作,也讓外界好奇,《國語日報》的董事席位為何如此搶手?
荒謬一:無給職卻領月薪?
還原教育部主動聲請解散《國語日報》董事會關鍵,依教育部規定,財團法人董事是「無給職」,不能按月支領薪水,最多只能依照開會次數給予董事車馬費補助。但《國語日報》的董事不但按月支薪,董事長每月領三萬元、常務董事每月七千元、一般董事每月五千元等,甚至還有年終獎金一個月,多年來董事共溢領五一五萬五千元。
另一部分,今年二月,《國語日報》第十九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應改選,但改選過程董事惡鬥,拖至十月中旬仍無法進行,逼得教育部不得不訴諸法律,乾脆解散董事會。
《國語日報》的荒謬還不止於此。翻開國語日報社董事會名單,成員在教育界都大有來頭。董事長林昭賢曾擔任教育部常務次長,他的女兒林奕華目前也是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在教育界仍具影響力。
《國語日報》董事的背景約可分三類:第一種是教育界退休官員,包括韓繼綏、陳清溪、王宮田都曾在台灣省教育廳位居高位;第二種是《國語日報》退役社長與總編輯,如張學喜、孫慶國、蔣竹君與李碧霞;第三種是私立高職董事長,像啟英高中前董事長吳慶堂、莊敬高職董事長王傳亮。
《國語日報》主要讀者為中小學生,然而董事會成員年齡卻與讀者群差距甚大,集中在七十五歲至八十歲間。以常務董事曾永義與韓繼綏來說,分別為七十六、七十七歲,董事長林昭賢更年高七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