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規模僅次於奧運,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可以有機會主辦,是讓國際看到我們的好機會。」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執行委員、輔仁大學體育系教授陳太正,細數過去四次台灣申辦世界大學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大運」)都失敗,到第五次才成功的過程,眉飛色舞、興奮心情全寫在臉上。
-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由170 個會員國組成,台灣於1987 年正式成為會員國。每4 年選出23 個具投票權的執行委員成員。並有不同任務編組,如國際技術、國際醫療委員會、財務委員會、行銷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及學生委員會等。
八月十九日,耗費新台幣一七一億元預算舉辦的第二十九屆世界大學夏季運動會,即將在台北展開為期二周的賽事,共有超過一三一國、一萬一千名選手將進駐位於桃園的選手村,台灣各項賽事代表選手,也已在國訓中心等地訓練,蓄勢待發。
申辦計畫書受日本肯定 活動場地優勢大勝巴西
二○一二年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成功申請到世大運主辦權,事實上過去台灣曾四度申辦,卻因各種因素敗陣,當年第五次叩關時,面對強勁的對手、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Brasilia),最終以四票之差,在世大運執委會勝出。
一九九九年起,已擔任世大運執委長達十八年的陳太正說,奧運每一屆約有二百個國家參與,世大運規模第二大,約有一百五十到一百七十國參與,是各國大學運動員的舞台,好手雲集,程度已接近奧運。
陳太正強調,要申請成為世大運主辦國,其過程相當繁複,首先是半年前遞交書面申請書,接著由專案小組根據計畫書到各國做訪查,把結論提交到FISU執委會中,接著由申辦國分別進行一個小時的簡報,隨即召開二十三位執委討論表決。
其實這次申辦前,雖已有過前一次寫申請書的經驗,陳太正仍然沒有十足把握,「巴西當時已確認要申辦二○一四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加上一五年世大運要在韓國舉辦,從往例來看,連續兩屆在亞洲舉辦是沒有見過的!」他說。
陳太正回想二○一二年四月,台北代表團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簡報時,和各國委員熟稔的陳太正在早餐時,協助郝龍斌和各國代表拉票、打招呼,「當時我有感受到和過去申辦不一樣的氣氛,很多人的表情不若往常冷冰冰,對我們相當友善。」陳太正回憶說,他因此嗅到了可能成功的跡象。
「日本籍執委五十嵐久人特別來找我,給予台灣計畫案高度肯定!」陳太正強調,五十嵐先生身兼訪視評估小組委員,發表的意見對大會來說相當關鍵。
膳宿機票優惠大加分 中、港、內蒙關鍵三票定天下
「以結果來看,設施場館、政治和財務優勢,是我們勝出的三大關鍵。」陳太正分析,在十七個評比面向中,台北的計畫書前三項就大勝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四十四分;從設施場館來看,台北在六十座場館中,只有網球和籃球兩個中心需要新建,其他都是既有場館,確定度高,加上四成場地都是在大學校園,多數執委都認為,世大運以大學生為主,場地選在校園,更容易做行銷宣傳。
財務層面,我國的計畫書提出各國參加者來台,每天膳宿費十歐元,僅是巴西六十歐元的六分之一,另外還有針對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的機票優惠,「我們甚至談到只要搭華航和長榮,機票最低只要二折。」陳太正說,至於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動輒三、四百人的超大代表團,也有免入境簽證費的優惠,是很大的加分。
最後是關鍵的政治層面,陳太正不諱言,當時的兩岸關係不若現在緊張,中國對於台北申辦的態度較友善,沒有多加阻攔。陳太正說,最後執委投票時,「我們比巴西利亞多拿的四票,就是台灣、中國、香港和內蒙古!」
「這次我們很有機會總牌數搶進前五!」陳太正提到,主辦國的優勢,就是可以在十四項必選項目之外,還可選辦項目。
像這次納入賽事的射箭、棒球、羽球、高爾夫、滑輪溜冰、舉重及武術,都是台灣強項,有望繼二○一五年光州世大運的第十名後,締造最佳紀錄,讓世界見證台灣的榮耀!
出生:1952年
現職: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國際大學運動總會運動會執行委員
經歷:輔大棒球隊教練、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名譽會長、中華棒協理事長、亞洲棒球總會副會長
學歷:師範大學體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