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無悔付出》一口一口餵藥、每周奔波三小時求醫……寄養媽媽「跪求」吃飯 不放棄的愛打動厭食少女

無悔付出》一口一口餵藥、每周奔波三小時求醫……寄養媽媽「跪求」吃飯  不放棄的愛打動厭食少女

萬年生

焦點新聞

攝影/陳弘岱

1074期

2017-07-20 15:51

第一眼看到小婷,蔡秋華印象很深刻,除了個子瘦瘦高高,還有一大堆行李,「平常小朋友來,就一個包,甚至連衣服什麼都沒有,但她有大箱子、五層櫃……。」

當時十五歲的小婷,是個被當成人球般的孩子。

她出生不久,媽媽就離家,爸爸因工作、感情接連受挫,一蹶不振。小婷長期缺乏照顧,又處於爸爸酗酒、阿公叨念爸爸不工作的壓力下,身心受創。後來爸爸、阿公相繼過世,年邁的奶奶無力教養,經通報給出生地的屏東縣社會處,小婷輾轉住進台南表哥家,因青春期不好管教,待了一年就被迫離開,進入寄養家庭。

曾在育幼院上班的蔡秋華,常聽到小孩子說想要有一個家,離開育幼院後,自己的兩個女兒也已成年,當年四十七歲的她,便參加家扶基金會的寄養計畫。在收養小婷之前,家裡已有兩名寄養兒,一名國三、一名幼兒園。

小婷一來,蔡秋華就發現,這個孩子吃得非常少,雖正值發育年齡,食量還不到另一名國三生的三分之一。蔡秋華每天都要她多吃一點,小婷就是有辦法逃避。

「洗衣服發現怎麼油油的,小朋友眼睛比較尖,說姊姊把蛋藏在口袋裡。」原本以為只是單純換環境不適應,但兩星期過後,仍毫無改善,蔡秋華覺得不對勁,上網查資料,可能是厭食症,就醫後確診。

 

寄養童

當時國三的小婷(上圖)和超過20位寄養童, 都因寄養媽媽蔡秋華(首圖左)的陪伴,逐漸走出過去陰影,重拾溫暖親情。

(圖/小婷提供)

 

慘遭親戚丟包,病態減肥博取關注


「離開親戚家很無奈,……好像我的人生就是沒有人願意愛我。」現年三十歲,已育有兩個孩子的小婷,憶起青春期的自己,恍如昨日。

「國中時期,對媽媽有一種恨,她是生母,為什麼她都沒對我有任何關心,」她從出生到讀國中,只見過母親兩次,小小年紀沒有得到充分的父愛、母愛,在她的心靈撕開了缺口。學業表現不佳,加上自卑、自憐又沒歸屬感,看不到自我內在價值的小婷,幾乎把全部心力都放在追求外表上面。「我不斷苛求身材,要變更瘦更美,認為這樣可能別人會更注意我一些,那是我唯一可以做的。」她說。

幼年的傷痛,就這麼把她的人生鎖住了。「聽到厭食症,會怕,那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家扶基金會北台南家扶中心社工督導黃如芳回憶,當時自己還是菜鳥社工,沒碰過這樣的個案,非常擔心,「還好秋華媽媽不斷想辦法,沒有放棄過。」

與小婷非親非故的蔡秋華,每周都從住家台南七股騎機車到仁德,來回奔波三小時,帶小婷看醫師。可是,一回到家,小婷就偷偷把藥丟了;要她當面吃掉,她就吐到杯子裡;再要看她喝水吞下去,她又事後把藥挖掉。

 

不肯乖乖吃藥,險被寄養家庭退貨


蔡秋華無計可施,只好把藥磨成粉,拿湯匙一口水、一口藥,像哄嬰兒一樣,請小婷張開嘴巴。

「那幾個月幾乎都這樣,我先生每天看我這樣跟她玩。」半年後,她先生突然爆發了:「妳自己孩子有沒有這樣餵!」尤其看小婷一直瘦,一六八公分、體重只有三十三公斤,擔心會因為厭食症死在家裡,強烈暗示太太把小婷換到其他寄養家庭。

蔡秋華只好直接找小婷談,說自己實在沒辦法看她繼續瘦下去,是不是給她換寄養家庭。「她不要,她哭我也哭,忍不住腳就滑下去,說妳是不是可以多吃一點。」

「媽媽跪下的時候,我嚇到了,那個剎那,真的有觸碰到我的心,我不可以再這樣子……。」多年後回頭看,小婷才知道,她畫了一個框,限制自己活在那裡,不但綑綁了自己,也綑綁了寄養家庭。

「媽媽與爸爸的爭執,其實我都有聽到,我很難過。」但她不願改變也不想離開,她自剖,如果離開,更證明自己是燙手山芋,是沒有人要的。直到蔡秋華的驚天一跪,小婷從沒想過,一個沒血緣關係的人,會願意為自己這樣謙卑跪下來。

「媽媽不是故意要做那樣動作,是對我生命的看重與成全,希望幫助生命可以有盼望,不是一直在低谷。」小婷說。

是寄養媽媽改寫了小婷的人生劇本,「離開寄養家庭那麼久,印象最深刻就是那個畫面,」小婷說,「就醫是一個幫助我的方式,但我覺得媽媽的愛比醫療對我更有幫助!」

小婷望向身旁的蔡秋華說,「妳的不放棄的愛,才成就了我。」說著說著,淚像雨一樣掛在小婷臉上,接下來的話,數度被淚水中斷,過了許久才能說出口,屋裡四處似乎充滿了嗡嗡嗡的聲響,「如果沒有去寄養家庭會怎樣,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

「一路走來,真的有時候也會有很多掙扎,即使再苦,也要再多給一點機會,不要放棄。」說這句話時,蔡秋華的眼鏡鏡片上,滿是凝結的霧氣。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觀察,只要找對好的寄養家庭,當孩子發現自己被愛著,有了人生的目標,就會變得不一樣。


蘇水吟

資深寄養媽媽蘇水吟(右) 不諱言,當寄養媽媽很辛苦,但能讓寄養童開心度過童年,就是最快樂的事。

(攝影/陳弘岱) 


讀幼保、當社工,現為全職幸福媽媽


在寄養家庭待了一年,小婷在蔡秋華鼓勵下讀高工幼保科,因此更了解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特質。

半工半讀的她,不只向過去愛慕虛榮的自己告別,更找到自我,篤定走上社工和一條分享自己生命經驗的恩典之路。

現在的小婷,為了陪伴孩子,選擇離開社工的崗位當全職母親,也和生母和解了。太陽終於為小婷駐足,溫柔地照亮過去陰暗的角落,讓她迎著光明前行。

 

當寄養爸媽,沒那麼簡單

 

依照政府法規,只要符合國中畢業、年齡25到65歲、有固定收入、無不良紀錄等條件,就可以向各縣市政府的委辦單位申請成為寄養家庭,門檻其實不高。但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透露,家長實際了解其辛苦後,有八成會打退堂鼓,最後篩選能成為寄養家庭的只有兩成。

 

「常聽到寄養家庭說,我那麼愛他,為什麼他這麼壞、不受教⋯⋯。」何素秋說,由於孩子帶著創傷, 所以會有自虐、逃家、破壞、說謊甚至偷竊等問題, 這些孩子很多時候都在考驗寄養爸媽的愛心與包容力。有些孩子會被「退貨」,只好另找適當的寄養家庭,熬過6個月後才能 比較穩定。「我們很努力不讓孩子被退回來,因為每被退一次,孩子就自我解釋我是不可愛的、不被要的。」

 

擁有16年寄養媽媽經驗、帶過20多名寄養兒童的蘇水吟,見過各式各樣因受虐而行為異常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7歲的受虐兒,之前被爸爸用鍊子圈養在狗籠裡,爸爸吃3碗泡麵,他卻只能餓肚子,媽媽還會拿菸燙他手⋯⋯ ,到了寄養家庭,每一餐都一邊吃一邊笑,肚子都吃撐了還要吃。

 

剛開始,這孩子不坐椅子,躲在飯桌下面,蘇水吟不諱言,「把我嚇死,我叫他名字,他說他不喜歡,我說為什麼,他說他喜歡當小狗。」原來,小朋友把「小狗」和「有東西吃」連結了起來。

 

「這沒藥可以吃,心理創傷就是陪伴而已。」她建議有意申請寄養家庭者不只要有心理準備,也要有度量,「當你在吃東西時, 要記得這是我們家的小孩;當小孩白目、搞怪時,要記得那是別人的小孩。」

延伸閱讀

NET寒冬封館讓400位家扶兒「自己挑新衣」!曾受惠的她感動憶「10年了,這份溫暖仍記在心裡」
NET寒冬封館讓400位家扶兒「自己挑新衣」!曾受惠的她感動憶「10年了,這份溫暖仍記在心裡」

2024-01-27

疫情衝擊6成弱勢家庭經濟!家扶捐款萎縮2成,5000萬助學缺口待補
疫情衝擊6成弱勢家庭經濟!家扶捐款萎縮2成,5000萬助學缺口待補

2022-08-29

放寬寄養戶年齡  讓無私母愛父愛不停役
放寬寄養戶年齡 讓無私母愛父愛不停役

2020-04-08

慘!每小時1個孩子受虐!家扶:6歲以下兒虐大增6%
慘!每小時1個孩子受虐!家扶:6歲以下兒虐大增6%

2018-12-18

愛心不輸!陳樹菊妹陳秀燕行善26年 默默認養家扶兒捐百萬
愛心不輸!陳樹菊妹陳秀燕行善26年 默默認養家扶兒捐百萬

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