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改變過去單純「獎勵補助」的思惟,先成立「影視投融資專業協力辦公室」,又仿照韓國推影視內容評等機制,要從商業角度助創作者打團體戰。
不少導演、編劇有豐沛創作靈感,卻不擅長處理財務,不知如何開發市場,以及上哪裡找錢、找資源。
為找人協助「植劇場」統籌管理「市場開發、財務、國內外行銷」等業務,王小棣邀請長期在國外工作、有豐富品牌行銷經驗的老朋友楊斯亞,擔任「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執行長。
王小棣透露:「當時我在臉書上發現她從國外回台灣,心想,我們薪水跟美商差這麼多,她會願意來嗎?想了半天,決定鼓起勇氣試一試。」
楊斯亞則在旁邊笑說:「結果她請我吃一碗一百多塊的麵,就收買我了!」
楊斯亞加入植劇場團隊後,包括海外版權、串流影音業者合作案等業務,都由她一手打理。她說,之前好風光邀日本舞踊大師坂東扇菊來台,大師問起她和王小棣都怎麼分工,結果她回:「王小棣做好玩的事(創作),我做不好玩的事(管理財務)。」
楊斯亞說,「如果全部的人都做好玩的事,數字(財務狀況)就不好玩;全都做不好玩的事,就沒創作力。應該找到兩者的平衡。」
首次從事影視產業工作的楊斯亞表示,就財務來看,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提供資金協助,是植劇場的大股東,「文化部和頻道、影音平台業者,則是第二、第三股東。」
她坦言,植劇場還在摸索商業模式,「希望來自童先生的資助越來越少,版權收入越來越多。我們越早獨立,童先生就能拿資金去幫助更多人。」未來植劇場會更努力開發海外市場、OTT播映權、置入性行銷等多元「財源」,「等到植劇場第二季時,商業模式應該可以操作得更好。」
只是,多數影視創作者身邊,總缺了像楊斯亞這樣「做不好玩的事」的關鍵左右手。
台灣影視產業長期有這種「失衡」狀態,但過去政府的影視政策,大多還是以「給輔導金」為主,較少提供專業技術輔導、金融創投媒合的機制。
直到近年,政府慢慢意識到「建立健康產業生態系」的重要性。今年四月,文化部成立「影視投融資專業協力辦公室」(以下簡稱專業協力辦公室),把提升影視產品內容力、建構文化金融體系、促進跨國合製等列為重要目標,就是要修正過去獨厚獎勵補助的政策走向,讓創作者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要打「團體戰」。
來自業界、曾任公視節目部經理的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對此特別有感。她指出,專業協力辦公室已籌組一個跨領域、逾百人的專家顧問團,不管是影視工作者或出資者,都能「掛號求助」。
籌組逾百人顧問團 文化部協力機制 幫業者「健診」財報
顧問團成員來自「內容產業、市場行銷、財會法律、跨域整合、專業組織、投融資機構、國際策略」七大領域,主要任務是快速「診斷」業界需求,並媒合公部門資源、國發基金、民間資金、銀行融資等資源。
文化部統計,截至六月底止,「掛號」申請協力的案件共五十三件。從需求面分析,六七.五%上門求助者有資金問題、一五%想做IP(智慧財產權)跨域開發、一○%有經營面問題、七.五%尋求智慧財產與資源橋接。
專業協力辦公室專案經理徐嘉聆解釋,從資金面來看,主要是提供創投及銀行融資資訊,並在業者遇到問題時,提供專業諮詢。
例如,有的業者不清楚在資產負債表上,如何呈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辦公室就會根據該公司過往影視發展成果,提供財務報表修正建議。
此外,文化部同時正推動「文化內容科技應用創新產業領航旗艦計畫」,七月初已公告補助要點,希望鼓勵業者開發、轉譯原創文化內容,或是開發大數據分析等新的「市場測試工具」。
預測市場趨勢 急尋大數據人才 驗證IP商業價值
「影視產業迫切需要的,是擅長分析大數據、熟悉演算法的專業人才。」丁曉菁說,過去「收視率」是影視作品市場接受度的重要參考指標,但在數位匯流時代,收視率只能看到局部動態,分析網路海量數據,對修正創作內容、預估創作發展性更有幫助,「這部分就需要Data Mining(資料探勘)專家進場。」
在文化部七月公告的「加速文化內容開發與科技創新應用補助要點」中,有一個補助項目就是鼓勵業者,以大數據、演算法、資料分析等創新方法,測試與驗證新IP的市場接受度。每案補助金額以不超過一千萬元為上限,具高度創新性的個案,還可放寬補助金額上限到四千萬元。
丁曉菁表示,希望透過這個機制,吸引資訊工程專家、有演算能力的人才進入內容產業,同時鼓勵手上有「數據」的影音平台釋出資訊,期望透過海量數據,找出可預測未來趨勢的演算法。
除大數據外,建立「影視內容評等機制」,也是市場測試重要一環。丁曉菁說,基於風險考量,過去「金主」們大多會優先投資知名導演,新銳導演反而難冒出頭。她舉《通靈少女》為例,導演陳和榆二○一三年在公視學生劇展的短片《神算》已嶄露頭角,參加國際影展獲得很好評價。不過,公視內部討論,如果有長片資源要先給誰時,像曹瑞原這樣的資深導演,大家就會比較放心,「因為他有credit(信譽)。」
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曾是公視節目部經理,對影視產業問題特別有感。(圖片由文化部提供)
幫金主評估風險 建立評等機制 讓新銳導演出頭
陳和榆當時因為還沒累積太多credit,等了多年,才等到與美國知名電影頻道HBO合作《通靈少女》的機會。丁曉菁直言:「這樣產業要怎麼振興?一定要加快速度!」
丁曉菁表示,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設定的評等標準,包括劇本、故事完整度、導演及演員是誰,以及廣告贊助成績、作品預售狀況等。文化部將參考韓國的內容評等分類,導入更多本土案例及數據,希望發展出一套適合台灣市場的評等機制。
她指出,這套評等機制不只可幫助投資者評估要不要進場,有財務壓力的創作者,也可拿這套標準,檢視自己的影視作品,在編劇、產製、行銷企畫等面向是否夠成熟,進而思考:「有必要抵押房子去拍戲嗎?」
當影視創作後盾 政府忙這2件事
找財金界助陣
建立文化金融體系,例如內容評等機制、無形資產機制、擔保制度等,透過獎勵機制,鼓勵上市櫃公司支持影視音等內容產業
提高作品含金量
透過消費市場測試、財務諮詢、行銷協助、預售籌資、拓展國際通路等配套,協助業者提高作品「內容力」及「含金量」,並媒合多元資金
資料來源:文化部影視投融資專業協力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