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郝明義、林濁水、陳博志都有「異見」 前瞻計畫爭議九問 要政院踹共!

郝明義、林濁水、陳博志都有「異見」 前瞻計畫爭議九問 要政院踹共!

李昭安

焦點新聞

攝影/林煒凱

1072期

2017-07-06 14:08

執政黨力拚在立院臨時會三讀「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但討論過程中,朝野黨團各持己見。《今周刊》特別採訪郝明義、林濁水,並整理陳博志先前意見,提出九問題請行政院答覆,提供紙上思辨。

編按:立法院臨時會正在審查「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蔡政府分八年編列八千八百多億元特別預算、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法源即將確立;行政院也正準備向立法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相關預算案。不過,社會各界對於前瞻的推動程序、規畫內容仍有諸多質疑,立法院朝野黨團為此爭執不休,就連同黨戰友也不乏批評。經濟民主連合等民間團體,也提出民間版「國家特別基礎建設條例」草案,針對特別預算提出要件、舉債限制等,訂出明確規範,希望納入立法討論。

為聚焦問題重點,《今周刊》採訪前立委林濁水、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及整理總統府資政陳博志在《看雜誌》所發表的〈前瞻計畫要依國家發展策略前瞻〉一文相關意見,歸納提出九個問題,並請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明。以下是問答摘要:

 

Q1 行政部門是「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的設計者,但送立法院審查至今,行政官員都還沒接受答詢,這符合民主國家常理嗎?


答:「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在立法院交付經濟、交通等聯席委員會審查時,各主管部會都有準備完整資料,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交通部長賀陳旦、經濟部長李世光等部會首長,也有列席備詢。但有立委在委員會中杯葛,導致外界只看到敲鑼打鼓及潑麵粉。

至於行政院長林全未赴立法院答詢,主要是因為根據立法院議事程序,行政院長是於特別預算提出時,才須赴立法院報告及答詢。而特別條例屬法律案,如果行政院長必須於法律案審查時到立法院備詢,則此例一開,日後立法院所有法律案,都可要求行政院長赴立法院報告及答詢,這在實務上難以執行,而且紊亂體制。

 

Q2 院長林全、部長賀陳旦都說有些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可行性評估沒有做,請問接下來會先和地方政府討論、修正計畫內容後,再送前瞻預算案到立法院嗎?


答:並非所有建設計畫都沒有進行可行性評估。以軌道建設所提三十八項計畫為例,其中十四項計畫已完成可行性評估,十四項正辦理中,另有四項計畫屬設施升級,無須辦理可行性評估。剩餘六項計畫,是僅列規畫費用的新興計畫,尚待進行可行性評估,在可行性評估完成前,不會執行工程預算。

至於各軌道建設計畫的可行性研究或綜合規畫,交通部將檢討修訂捷運審查作業要點,要求地方政府要明確提出培養運量需求、提升運量作為及接駁轉乘等配套措施,同時要求地方政府一定要逐年落實相關配套。

 

Q3 前瞻基礎建設是八年期的計畫,林全院長多次說明,由於是兩年編一次預算,如果不滿意可以喊停,但軌道建設如果做了兩年後不滿意,可以停嗎?


答:軌道建設有多項是已研議多年的計畫,必須是確實有效益而且是有可行性的計畫,才會列入前瞻建設,例如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台鐵東部鐵路雙線化電氣化等。新計畫部分,則是已確定其方向可行,而且地方也有需求的,才會列入,不過仍會仔細評估後才執行。

國發會與相關中央執行機關將滾動式檢討,確保計畫執行效益,沒有通過可行性評估的計畫,當然就不會執行。


林濁水
林濁水提問前瞻建設條例草案為何沒列究責條款?
(攝影/陳永錚) 

 

Q3 過去扁政府、馬政府在擴大公共建設相關特別條例中,有避免公務人員因違法失職延宕工程進度的「究責條款」,這次「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為何沒有相關機制?


答:現行《政府採購法》、《審計法》、《公務員懲戒法》等,對計畫執行效益不佳,已訂有相關懲處規範,如有違法失職,造成工程延宕或任何弊案,本來就有各種究責制度。

現在年度預算各計畫執行,就是依這個究責制度處理;年度預算如此,特別預算當然也是如此。同樣是預算執行,不應該也不可能有兩種不同究責制度。如果現行究責制度不理想,就應修訂內容,否則在特別條例中增列究責制度,只是疊床架屋。
 

Q4 交通部部長賀陳旦對前瞻軌道建設的想法還不完整,對外稱有些還在評估,那為何急著現在提出,不能等計畫成熟再提出?


答:此次提出的所有軌道建設計畫,幾乎都已討論多年,甚至有長達十幾年以上。例如新竹環狀輕軌,地方已爭取超過二十年,交通部初步評估可改善大新竹、竹科交通,所以才納入,其他如基隆輕軌、台南單軌捷運等計畫也是如此。

前瞻計畫中,許多計畫效益都有經過完整且長時間的討論。任何公共建設計畫,一定都有支持與反對意見,我們不能因為有反對意見,就說計畫不成熟,否則公共建設計畫永遠都可以用不成熟的批評來加以否決。現在這些個別計畫只有「取捨」的問題,沒有「成熟與否」的問題。
 

Q5 前瞻基礎建設的主責單位是國發會,但是林全院長先前又說,國發會已經「公務員化」,沒有過去智庫功能。這樣的機關有辦法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嗎?


答:前瞻計畫涉及到交通部、經濟部、農委會、科技部、內政部等業務。目前由各業務單位主責提出計畫,國發會負責審議,不像早期經建會或經合會時代,各部會重大建設計畫,主要由經建會或經合會發動。

過去作法是建立在經建會或經合會有強大的智庫(公共建設規畫)功能上,而目前國發會業務重心,是在公共建設審議功能,所以公共建設目前由各業務主責部會負責規畫,國發會負責審議,現狀的分工作法沒有窒礙難行。


陳博志
摘錄陳博志意見,本刊提問無人車發展正熱軌道建設急迫嗎?(攝影/吳東岳)

 

Q6 政府正大力發展5+2產業,而產業界相當擔心水電供應不足等問題,前瞻計畫是否應優先改善生產環境?例如新建、改建火力發電廠,改用增加發電量、降低汙染的新技術?


答:前瞻基礎建設無法包山包海,政府要挑選關鍵、重要、基礎且核心、有特別意義的項目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採分期編列預算,並滾動檢討,沒被列入的項目,若有需要可在下一期計畫檢討列入。
 

至於水、電等建設經費,均已列入台灣自來水公司、台灣電力公司的年度營業基金預算,無須列入前瞻特別預算。

 

Q7 軌道建設所占前瞻經費比重高,但在Uber、電動車發展下,軌道運輸重要性可能隨之降低,政府在規畫軌道建設時,有考慮這些問題嗎?


答:高運量的軌道與小汽車在運輸系統扮演不同角色,各國都是兼顧發展;軌道建設是中長程公共運輸,Uber和電動車是短程私人運具,彼此相同性與替代性有限。且軌道並不是舊技術、舊思惟,連無人車發展最前端的美國,依然在推廣高速鐵路建設。尤其軌道運輸技術、營運不斷創新,它仍是全世界最具有前瞻性運具之一。

公共運輸還具有減少空汙、減少塞車、穩定快速、安全舒適特性,以及減少車禍、降低年輕人機車車禍死亡率等效益,應該也要考慮進去。
 

Q8 目前國內創新創業環境不足,與其把上千億元經費用於增加公共建設,是否應將部分經費用於投資新興產業?


答:國發基金有設計新的三項基金,一是匡列一千億元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傳產及中小企業創新轉型;二是投資「國家級投資公司」,基金規模一百億元;三是匡列十億元天使基金,協助新創企業天使輪的資金需求。

 

  • 國家級投資公司:日前敲定公司名稱為「台杉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為總統府資政吳榮義、總經理為亞洲.矽谷投資長翁嘉盛。預計下設 3 個小組,分別是:物聯網、生技、以 5 + 2 創新產業為主的其他產業。


創新創業與公共建設投資兩者都很重要,只是性質不同,故預算處理方式不同。創新創業投資固然重要,但其屬於營業基金預算,無須納入特別預算處理。

 

建設




更正

本刊1071期「草東沒有派對 到底唱出了什麼?」(38頁)誤植為鼓手「劉立(劉承杰)」;劉立、劉承杰為不同之兩人;劉承杰為草東第一場巡迴演出的影像VJ。
另本張專輯製作人為曾經經手過韋禮安的《狼》和《有人在等》等作品的好意思錄音室創辦人李孝祖。

特此說明
編輯部

 

據統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公共幼托資源比率高達六六.八%,但台灣僅有三一%。公共資源偏低,私人幼托又分配不均,「台灣有八十個鄉鎮連私幼都沒有。」補貼對這些占全國逾兩成的鄉鎮來說,根本無濟於事,有錢也找不到地方送托。對這些缺乏幼托機構的地區來說,公共資源才是當務之急。「如果公共資源不進去,等於逼這些地方持續人口外移。」

 

且給予補助降低托育支出並非創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指出,像是二○○八年全國實施托嬰補助三千元、○五年六都補助二千五百元給就讀私立幼兒園的孩童,都是一樣的手法。但是過往的經驗反映,現金補助雖然能減輕家長負擔,部分業者也可能因此漲價,補助等於流入業者口袋,讓政策美意打折。

 

另一個隱藏性的問題在於,以○至二歲幼兒為例,家長雖可領到六千至一萬元的托嬰補助,「但前提是這個家庭還要負擔得起剩下的托嬰費用。」若家庭根本無力負擔剩餘的保母費、而無法把小孩送托,等於領不到補助。郭明旭說,這樣的補助方式,反而讓中低收入邊緣的家庭被排除。

 

幼托
▲點圖放大

 

爭議二:中央與地方矛盾 落日後 部分補貼反縮水

 

至於業者方面則是對於政策的細節充滿疑惑。首先,「準公共化」將與地方的補助產生矛盾,像是目前不少縣市政府都有公私合作的托嬰補助,例如台中的「托育一條龍」、台北的「合作托嬰」和新北的「合作聯盟」,都是由地方政府與私人業者簽約,家長只要將孩子送托給有簽約的業者,都可以領取補助。

 

「但現在中央要求地方的補助只能到今年底就要落日,明年就沒有了。」托育人員發展協會理事長鍾情婷說明,過去台中的「托育一條龍」,不管孩子是送到保母、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同樣都給補助。但未來中央規定三歲以上的孩子送托幼兒園才有補助,「可是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那麼早去幼兒園,孩子三歲還是送托保母家,那他們之後怎麼辦?」

 

台北市兒童托育協會會長侯美姈也指出,「台北市現在的托嬰補助,第二胎最高可以領到一萬一千五百元。年底落日後,明年起第二胎的託嬰補助只能領到六千元,等於縮水了。」即使現金補助對改善幼托資源不足的效果有限,但目前公共資源相對匱乏,補助若縮水,恐讓家長壓力更大。

 

會要求地方補助得在年底落日,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祝健芳解釋,這樣設計是因為統計資料發現,「過去地方政府提供的加碼補助,並沒有實際拉抬生育率,而只是造成『戶籍遷移』。且財源不足的地方,因此有相對剝奪感,所以才希望地方的補助與中央一致。」她也強調,中央的政策是希望能把托嬰支出控制在「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一○%至十五%以內」,因此若部分縣市托嬰費用相對昂貴,中央補助後家長負擔仍超過此區間,「縣市政府便可以加碼補助。」只是地方究竟可以加碼多少,還得等主計資料和各地收費資料彙整後,才能確定。

 

另外「準公共化托育」訂下的收費天花板和人員薪資樓地板,也讓幼托業者頭痛不已。目前中央推出的版本裡,參與「準公共化」的私立幼兒園每月(學費加月費)收費上限,根據收托人數分成一萬、九千、八千元三個級距;教保人員薪資最少得要支付兩萬九千元,三年後調至三萬二千元。托嬰部分也會統計目前收費標準後,要求業者凍漲。

 

教育部國教署統計,「現在已能符合三級收費級距的幼兒園,全台灣共有二千二百八十四間,將近全台私立幼兒園的半數。」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說,且這個數字已計算為了符合薪資樓地板,導致人力成本上升而調漲收費的園所。

 

幼托

準公共化幼托,實際做的仍是過去撒錢補助的老路。 但經驗證明,撒錢無助減輕育兒負擔和拉抬生育率。

 

公托

 

爭議三:都會私幼收費低報 都會外薪資樓地板難達

 

雖然國教署信心滿滿,認為至少近半數幼兒園的收費都能落在這一區間裡,因此未來與中央合作「準公共化」的意願相當高。但幼兒園業者私下透露,過去業者上網登錄的收費金額,「很多都是低報,且家長實際支付還得再加上才藝班、材料費等其他項目。若把這些算進去,實際符合條件的幼兒園恐怕一半都不到。」

 

都會區的私立幼兒園不符合收費天花板,非都市地區的業者則是無法配合薪資樓地板,「從一七年私立幼兒園教保人員勞保投保資料來看,彰化、嘉義和雲林縣,平均薪資大約落在兩萬三千元。若要加薪,勢必得提高收費。但價格變動對偏鄉家長來說影響甚巨。」王兆慶說道。

 

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分析,現行狀況是六都大抵符合薪資樓地板;偏鄉則能配合收費天花板。但不論何處的業者,都僅能符合一半條件。即使政府有減輕家長負擔的美意,但伴隨而來的成本卻由業者吸收,第一線的業者對此感到不平。蘇傳臣更直言,今年二月台南已試行「準公共化幼托」,「但目前只有四家業者加入,可見就是個失敗經驗,竟然還要推到全台灣?」

 

一個「準公共化」讓各方都開罵,郭明旭無奈表示,幼托支出成為家長沉重負擔,背後癥結在於青年低薪。再加上幼托資源城鄉不均等問題,讓幼托議題無法靠單一手段解決。而如今若要將資源全押在「準公共化」上,不但無法緩解複雜的幼托問題,且過去兩年緩步增加的公共托育還將因此受到資源排擠,「等於近二十年下來,我們還在走撒錢補貼這條無用的老路。」

延伸閱讀
前瞻產業大未來 始終站在趨勢最前線
前瞻產業大未來 始終站在趨勢最前線

2021-10-30

安本標準投信主辦退休金管理前瞻論壇
安本標準投信主辦退休金管理前瞻論壇

2019-02-15

前瞻應用 描繪城鄉未來翻轉戰略
前瞻應用 描繪城鄉未來翻轉戰略

2019-01-14

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產學大聯盟 產學大聯盟成果豐碩 研發量能推升競爭力
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產學大聯盟 產學大聯盟成果豐碩 研發量能推升競爭力

2018-12-24

張榮豐:拚經濟別抄近路 勿再淪為固樁把戲 前瞻基礎建設 應先做好調研
張榮豐:拚經濟別抄近路 勿再淪為固樁把戲 前瞻基礎建設 應先做好調研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