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在台北時間六月十三日宣布與中國建交,與我國超過一世紀的邦誼戛然而止。外交部強硬批評巴拿馬「欺蒙中華民國政府至最後一刻」;陸委會則譴責中國破壞兩岸關係,並指未來不排除檢討兩岸政策。
陳水扁二○○○年上任之初,主動對中國遞出橄欖枝,提出三通政策等善意主張。但○二年七月二十三日這天,陳水扁就任民進黨主席之際,原邦交國諾魯卻與中國建交,同時宣布與我國斷交,外界將此舉解讀為中國的下馬威。扁政府八月隨即發表「一邊一國」論,兩岸政策就此丕變,走向對抗衝突。
外界關注,蔡政府是否會像扁政府時期一樣,態度轉趨強硬?對此,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說:「這十五年來兩岸實力消長差異很大,中國更加強勢、美國可靠性也差很多,蔡總統應該不至於太強硬。」
嚴震生分析,過去台灣在外交上有美國做後盾,但現任總統川普訴求美國優先,與拉丁美洲關係也不好,美國不再是強力靠山。以這次來看,美國一定也不願意見到「後院」巴拿馬做出外交轉向,勢必會設法施加壓力;但看來中國能提供的基礎建設投資拉力,已強過美國的影響力。
至於是否會有斷交的骨牌效應?嚴震生評估,中國不會希望引發台灣人民的仇中情緒,因此不會主動去挖台灣邦交國牆腳,「但如果有些國家主動要貼過去,他也不會拒絕了!」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陳至潔則指出,甘比亞、聖多美先前都是與我國斷交後,間隔一段時間才與中國建交,如今巴拿馬同步和我國斷交、和中國建交,表示兩岸「外交休兵」默契已不復存在。
內政為先的蔡政府,兩岸關係成為攘外的明顯弱點。此次台、巴斷交事件,外界也咸認是中國給蔡政府的強烈警告,當務之急除了避免連鎖骨牌效應、鞏固邦交國情誼之外,有智慧地處理兩岸關係,才是根本之道。
「更大的挑戰,只會帶來更堅定的意志。」蔡英文在巴拿馬斷交事件後發表的聲明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蔡英文要以何種兩岸政策貫徹「堅定意志」、化危機為轉機,將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何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