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核二廠恢復供電,台電提出的「護箱裝載池改裝計畫」,已在今年上路。然而核二廠除役在即,加上裝載池原本只是過渡性存放空間,現在拿來做長期存放,是否洽當?
去年八月台電提出「核二廠燃料廠房三樓裝載池設備修改及安裝工作」(以下簡稱護箱裝載池改裝計畫),將裝載池改為「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以解決眼下燃料棒爆滿、無處可放,核電廠形同「提前除役」的困境。
今年五月,原能會同意啟用改裝完成的裝載池。但隨即遭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質疑,二.九億元的改裝未申請建造執照(以下簡稱建照)就動工已屬違法,原能會還審查通過,行政處分有違法之虞。他將與北海岸居民的代表律師向行政院提起訴願,若被駁回,將進一步行政爭訟。
其實台電早在二○一五年年初就為爆滿的燃料棒操心,提出「核一、核二廠用過核子燃料小規模國外再處理計畫」,後因立法院阻擋告吹。
原能會已同意將核二廠用過的燃料棒,移到改裝後的裝載池。(圖/台電提供)
工程簡單 但作法令人不安
去年八月台電提出改裝計畫,預計改裝兩個裝載池、存放各四四○束「用過燃料棒」,目前已完成一組改裝;今年五月十九日原能會已同意啟用。未來只要原能會同意,核二廠一號機將能恢復運轉,加入供電行列。待機組填裝新燃料棒後,預估將可再運轉三年。
對於台電進行改裝,長期關心核電議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皺著眉頭質問:「改裝工程雖不複雜,但是裝載池原本只是『過渡性的存放空間』,現在拿來做長期存放,這種『非常態』的作法讓人很不安。」
黃國昌也批評,《放射性物料管理法》明定,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的興建應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取得建照才能動工。但原能會卻繞過法令,反而以《核能電廠用過燃料池貯存格架改裝安全分析報告審查規範》審查,讓台電毋須申請建照。「問題是,這個審查規範是針對『用過燃料棒的貯存池』,與裝載池不符,等於是違法施工嘛。」黃國昌說。
對於外界批評,台電主張國外早有改裝案例,「○四年申請改裝的美國Clinton電廠和核二廠的機型很相近,評估後改裝是可行的。」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說。
原能會核管處處長張欣也解釋,裝載池原本就是「核子反應器和附屬設施」裡的一環,早在機組興建時就已申請過建照。「現在不是要新建設備,所以不須再申請建照。」
但這樣的解釋,核二廠附近居民聽了仍舊不放心。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說:「六月二日超級梅雨來襲,核一廠二號機就因電塔倒塌而停機。這幾年老舊的核一廠、核二廠事故不斷,正常運轉時都讓人不放心了,更何況是這種『非常態』運作!」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擔心,裝載池原本是預留的作業空間,如今塞滿燃料棒,萬一核電廠出事,哪裡還有空間能讓機組燃料棒退出?
「台電雖說有國外案例可依循,但沒說明改裝細節。」郭慶霖質疑,這些超過十年的改裝案例,都是在福島核災前進行,現在環境已今非昔比。「福島核電廠是在除役前出事,而核一廠、核二廠也即將除役,我們是否還要冒這些風險去改裝它、讓它運轉?」
節電不夠力 拉核電救急
當地居民期待核電廠因用過燃料棒爆滿,就此提前除役,不過台電卻打算讓核電廠「走完最後一哩路」。兩者落差在於占全台發電比率近一二%的核一、核二廠,近年因事故頻傳,導致四個機組只剩一組運作,因此整體備轉容量率偏低。每逢夏季用電高峰期,能源局和台電就特別難熬。
外界好奇,除了拿核電救急,難道別無他法?日前經濟部拍板「二○一七夏月節電大作戰」,便是打算從抑制尖峰用電著手,舒緩夏日用電吃緊問題。不過,能源局的節電措施,卻潛藏不確定性。
「規畫書提到,降低尖峰負載做得好,就可抑制一二五萬瓩的用電量,其中高達一二二萬瓩來自台電的『需量競價』措施,但能源局卻拿不到台電推動『需量競價』的詳細資料。」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指出,當能源局無法取得詳細資料,節電措施就很難評估具體效益。
加上能源局人力缺乏,遲至今年四月才開始規畫夏季節電措施,導致需要中央、地方相互配合,甚至跨部會協調的執行細節,都無法實現,讓節電手段出現不少漏洞。
要解決限電危機,僅有開源、節流二途。因節流政策有不確定性,在維持供電穩定壓力下,「拉高供給面」成為舒緩的手段之一,核電因此成為當然選項。去年核一廠的「分時運轉」、這次核二廠改裝計畫,都是為了在夏日拉高電力供給量。
事實上,在二○一九年火力發電更新機組上線、備轉容量率抬升之前,用電吃緊與能源轉型、非核家園間的矛盾,恐怕還會持續上演。蔡政府必須給個說法、提早因應。
需量競價 藉由獎勵特定時間(尖峰)的節電,鼓勵高壓用戶調整用電時間, 以降低電業的發電成本,同時減少尖峰時間的停限電風險。
備轉容量率 系統運轉淨尖峰供電能力扣掉系統瞬時尖峰負載後,與系統瞬時尖峰負 載的比值。用來計算當日可用發電量在扣掉最大用電量後的剩餘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