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日前股價重返百元,市值以一.七兆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也持續海外購併腳步,未來聯姻夏普與東芝將如何三贏?
郭台銘的下一戰 需求續旺 東芝記憶體非買不可
鴻海去年與夏普在大阪完成正式簽約儀式。(攝影/陳永錚)
在今年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報導中,鴻海從第三十三名一舉躍居第二十名,受益於去年第四季獲利上揚、帶動股價大漲,市值最高突破一.七兆元,與台積電繼續扮演本次調查中市值規模最大的電子製造業。
近十年來,鴻海市值最高是一五年的一.三六兆元,這道天花板如今已一舉突破。看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此次訪美,無論與美國總統川普說了些什麼,或將在美國投資多少金額,今年鴻海都將是兩岸最關注、「吸睛」程度最高的企業。
市場最關注鴻海的下一步,還是購併。論購併,鴻海早就是識途老馬。一路走來,集團的購併對象從普立爾、奇美電、亞太電信到近年的夏普,規模越來越大,而且繼夏普快速轉虧為盈後,眼下郭台銘又繼續另一場大戰——競標東芝(Toshiba)記憶體部門。
一五年,記憶體部門為東芝創造一一○○億日圓淨利(一六年尚未公告),幾乎是東芝唯一獲利來源,但是這場戰役,郭台銘得與博通(Broadcom)、SK海力士、威騰(Western Digital)等對手競爭,他為何非贏不可?拿下東芝記憶體部門,將為專注下游的鴻海創造什麼綜效?
「(鴻海)本身能做的,幾乎都已做到極致,所以它要購併。」一位觀察鴻海多年的外資分析師說,鴻海馬不停蹄、鎖定海外重量級企業購併,目標只有兩個,「降低成本,或提升品質、獲利。」
該分析師指出,東芝記憶體究竟為鴻海創造多大成長空間,目前尚不易估算,但觀察整個記憶體行業,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供不應求。因為目前快閃記憶體供給有限,只有東芝、三星等少數大廠量產,當手機儲存需求越來越大,未來還可能新增雲端儲存的需求,快閃記憶體價格持續上揚,是可能出現的現實。「惠普和戴爾,也都有意購併相關廠商。」
找出獲利新模式 仿效三星 大舉進軍半導體
一五年時,當日月光意圖購併矽品,郭台銘就曾扮演「白武士」,試圖與矽品策略聯盟,凸顯鴻海對半導體領域的興趣;再加上未來幾年,終端需求可望節節高升,縱使未來得標東芝記憶體後,蘋果不向鴻海採購,鴻海仍可將產品賣給Android平台相關業者,也不擔心銷路問題;也就是說,鴻海與東芝記憶體,雙方是相當互補的組合。
「鴻海似乎在走三星模式,」這位分析師認為,三星的半導體部門,在集團扮演重要角色,「去年手機部門因Note 7爆炸風波巨額虧損,但三星整體仍大賺,顯示外界低估了三星半導體的重要性,與獲利貢獻。」
該分析師指出,三星的獲利模式,穩住了手機部門帶來的亂流,這正是鴻海強力表態、希望買下東芝記憶體的根本原因。日後唯一的變數,就是東芝記憶體的實際得標價格,看看鴻海會不會買貴了。
今年即將上市的新iPhone,肯定是鴻海的大機會,卻也是大挑戰。分析師指出,依據歷年產品週期判斷,「今年將是一個非常大的cycle(週期),而且可能為時頗長。」以蘋果占鴻海營收比重逾五成而言,這對鴻海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
但近年來,蘋果也持續擴大供應商陣容,例如傳聞指出,有少量iPhone組裝訂單,交給緯創的印度產線。鴻海若能夠繼續改造夏普、提高夏普量產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良率,可望讓蘋果加大採用夏普面板的機率,進而提高蘋果仰賴鴻海的程度。因此,在股價創新高之後,鴻海對夏普的改造能否更進一步,關係到鴻海未來的獲利。
▲點圖放大
鴻海
成立:1974 年
董事長:郭台銘
主要業務:
精密元件、光通訊元件、 液晶顯示器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