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做模具可以獨資嗎?」「機械廠去東南亞布局該注意什麼?」「到緬甸開公司,容易跟銀行貸款嗎?」台上的講者剛剛關掉簡報檔,台下的發問就此起彼落。場景,是某場關於「新南向」的論壇。發問的人,多半是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代表。
攤開資料,早在四年前,全世界前往開墾這座巨大金礦的資金,就已超越到中國掏金者,依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統計,2013年,全球直接投資東協的金額就接近1千3百億美元,已超過投資中國的1240億美元,近年來則幾乎不相上下。反觀台灣,2015年直接投資東協金額約34億美元,僅占投資中國的三分之一。
全球資金前仆後繼,原因無非看上東協潛力。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至2020年,東協十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達3兆6千億美元,若將其視為單一經濟體,則僅次於美國、歐盟、中國和日本,居全球第五大。
「東協,是新的世界市場!」外貿協會國際中心副主任陳廣哲觀察,13年,東南亞有超過3600百萬個家庭的全年收入逾1萬美元,到了明年,預計將倍增至近8千萬個。
江山如此多嬌,但對企業來說,要從台灣往南走,眼前仍有太多問題需要釐清。
從人才養成、與當地業者合作,到理解不同國度的文化底蘊,對過往習慣西進的台灣企業來說,都是新的課題。
第一招:搶人才!企業瘋僑生
其中,人才是業者口中的新南向第一課,企業往南走,必須找到能夠對接台灣觀念與在地文化的人才。目前業界尋找南向人才的管道包括,一、透過政府相關平台引介來自東南亞的在台僑生;二、大企業從海外據點篩選當地優秀勞工來台訓練。此外,業者也正大量對國內就業市場開出相關職缺。
除了人才之外,錢,則是要成功南向淘金的第二塊黃金路標。
第二招:融資助攻 企業最強銀彈
上海商銀總經理邱怡仁觀察,因為東南亞國家高GDP、高通膨,因此在當地融資成本相對貴,「若能從本國銀行支應資金缺口,funding cost(資金成本)就便宜很多。」但問題來了,「台商如果在當地沒有資產擔保,如何拿到錢呢?」他認為,相關政策工具,可以是台商在異鄉打拚的及時雨。像是海外信保基金、中國輸出入銀行等單位,有提供優惠利率等相關貸款、保證機制,透過台灣銀行融資、海外信保基金擔保、南向國家運用,正是讓不少中小企業茁壯的成功方程式。
受惠政策利多,新南向十八國單一個案的融資上限,目前已從150萬美元放寬到200萬美元,新南向十八國不論融資金額和占比,都有逐年增加趨勢,這是中小企業可以利用的銀彈後盾。
第三招:單打獨鬥?大咖合作?商業模式先確定
第三塊黃金路標,則是商業模式。「企業要先想清楚,新南向是要取得工廠還是取得市場?當地消費水準到不到位?」曾在泰、越、馬來西亞等市場打拚逾十年,中租馬來西亞總經理唐來旺這麼說。
企業南向,可以「自己闖江湖」,或「靠別人帶路」。前者指到新南向國家設公司或子公司等據點,後者則是透過貿易或代理等方式淘金。唐來旺提醒,不同國家針對不同行業可否獨資都有不同法規,如果不開放獨資,可否接受合資,如要尋求合資、代理或加盟在內的合作夥伴,要先思考希望對方提供什麼,是要了解當地市場、取得資金,還是用對方通路打市場?
第四招:營造認同感 「心」才是南向關鍵
最後,要成功淘金的第四塊黃金路標,則是:心。「新南向政策要能夠落實、生根並且壯大,最關鍵的是『人與人的連結』,」小英總統在論壇中這麼說。的確,從人才養成、與當地業者合作,到理解不同國度的文化底蘊,對過往習慣西進的台灣企業來說,都是新的課題。
要成功挖出新南向金礦,站在個人角度,到東南亞打拚,比的是語言、專業和心理素質等競爭力,但什麼人最適合外派?另方面,企業的南向淘金之路究竟又該怎麼走?這是台灣從上到下,都得了解的必勝黃金攻略。更多精彩內容,詳見1053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圖表專題】新南向滔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