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單純的股務代理業務,竟然淪為公司董監改選時的操作工具,這恐怕也是台灣資本市場僅見!
因為根據股務代理法規規定,基於中立性原則,股務代理機構不得接受徵求人之委託代為處理徵求事務。因此外界認為,元大證券是國內最大委託書通路,一旦辭任,屆時可能在彰銀一役中為官股效勞,對此,元大證券只是低調表達「無從表示」的立場。
事實上,彰銀的股務代理業務,每遇董監改選就恰好要更換一次。二○一四年十一月、也是彰銀董監改選前,傳出官股對當時彰銀的股務代理機構凱基證券「很不滿意」,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更直接在立法院質詢當時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傳說凱基證昨天給股東名冊時,對公股百般刁難?」沒多久,彰銀改選之後,官股取得彰銀主導權,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彰銀就正式公告更換股務代理機構,由原本凱基證改為如今的元大證券。
而這一次,彰銀即將改選,元大自動辭去彰銀股務代理業務,乍看放棄穩定業務,但其實去年底,同屬財政部主導的兆豐金控,就宣布其股務代理換為元大證券,等於先「還」元大一家股代業務,再拿走彰銀的股代業務,對元大算是「公平」待遇。但有趣的是,兆豐金控原來的股代是兆豐證券自辦,自己不做卻送給別人做,也是不合常理,對此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的說法是「元大比較便宜」。
去年底,行政院院長林全在立院備詢時,一句「財政部應保持中立,但可由公股銀行代為徵求」,給外界無限想像空間;沒多久,「公股銀行」果真積極動起來,從立即更換股代機構的動作看來,恐怕將在今年委託書大戰中大有作為,重演兩年多前財政部以各種爭議手段取得委託書,引發外界議論的結果,這是否真是林全口中認為的「中立」態度?還是「公股銀行」自己的解釋?應該給彰銀與台新金控所有股東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