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質疑行政院放水,有意讓台新金拿回經營權;財長許虞哲澄清:是為行政中立。立委曾銘宗及學者認為,財政部應公開徵求委託書,但不可以施壓、價購。
對此立委費鴻泰質疑,行政院不讓財政部徵求委託書,是有意放水,讓台新金拿回經營權;立委曾銘宗也批行政院罔顧公股權益、違反公司治理,他將強力監督,不排除告行政院瀆職。
各方言辭交鋒,讓彰銀股東徵求委託書的布局大戰提早浮上枱面。
翻開彰銀經營權爭議事件簿,財政部兩年前強力介入彰銀股東臨時會,拿下四席一般董事、兩席獨董過半席次,逼退台新金,搶下經營權。
當時財政部捍衛公股權益的動作積極,有媒體報導,時任財政部長的張盛和,請時任財政部次長的吳當傑直接打電話給券商,要求券商為財政部徵求一定比率委託書。此外,彰銀另一關鍵股東龍巖董事長李世聰也傳出遭查稅,雖然財政部和李世聰都否認此事,但財政部的作為,已引發市場非議。
本刊向張盛和求證此事 ,他表示:「沒有這件事,我怎麼會要求次長打電話,有什麼券商,部長哪會知道。」記者追問,當年是否曾和吳當傑討論,財政部要拿回彰銀經營權?他表示,「此事協商三、四次都協商不成,我只有說,那就盡量選吧,起碼要拿回兩席(董事),那是公股的權益。」吳當傑則強調,當時他是依照規定處理,沒有任何違規的事項。
曾銘宗:打給券商不合適
時隔兩年多,彰銀再次面臨董監改選,這一次,在野黨立委群起要求財政部「硬起來」維護公股權益,外界不免擔憂,難道是希望財政部複製當年爭議作法?
曾銘宗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財政部可以公開、透明、公平徵求委託書,我也不主張財政部要用公權力介入」。如果是財政部官員打電話給券商,「我也覺得不合適。」
財政部長許虞哲解釋,財政部不出面徵求委託書是為「行政中立」。財政部次長蘇建榮也補充說,泛公股彰銀持股占比達二八%,財政部會盡量維護公股權益。
對此,曾銘宗批評,所謂「行政中立」,是指財政部不該用公權力介入,而不是財政部身為主要股東,卻放棄自己的權利。他坦言,兩年前財政部透過行政手段取得彰銀經營權,的確不恰當,「但不能一路退,退到連委託書都不公開徵求。」
曾銘宗認為,根據規定,財政部持有彰銀股份超過一二%,可無限徵求委託書,「由財政部徵求,公信力高、效率高,可能到一○%、二○%或更高。」
監委王美玉等人去年十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對於媒體報導財政部以查稅手段不當操縱彰銀董事改選,財政部未能審慎處理、適時說明釐清,讓外界清楚了解主管機關行使公權力與銀行大股東的角色分際,致傷害政府公正形象,的確有不妥之處。
對於外界質疑行政院有意對彰銀經營權放水,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澄清絕無此事,行政院是認為財政部對課稅有公權力,而公權力不宜介入股票公開上市民營公司徵求委託書的問題;不論公司派、市場派,都由市場機制自行處理。
▲點擊圖片放大
政院:可用法人徵委託書
徐國勇進一步解釋,目前彰銀董事長張明道為財政部法人代表,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公司派,自然可依相關規定徵求委託書,但公權力不得介入。
對於財政部能否公開徵求委託書,學者多抱持正面的態度,認為這沒有太大爭議。
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表示,徵求委託書是信任託付行為,代表小股東對於官方的信任,只要不要有對價收購行為,他不認為財政部徵求委託書不合理。
不過,李桐豪也強調,如果財政部不徵求委託書,「把退出公股行庫經營視為政策,我覺得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把彰銀案當成「特例」處理,只有這次不徵求委託書,就有「瓜田李下」之嫌。
如何在「行政中立」和「公股權利」間求取平衡,應不是鐵板一塊。只要財政部官員不要直接打給券商、不要用不當查稅行為「施壓」,或直接價購委託書,財政部和公股行庫都還是有公開、透明、公平徵求委託書的權利,不必未主張就先自我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