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再也不是受打壓的政黨,政治勢力從地方到中央擴展。
但完全執政權力顛峰的同時,須認清權力是一時的,只有人民才是永遠的。
政黨輪替的規律,已是台灣民主運作的模式。誰上誰下,完全由兩黨各自的支持者所操控。這幾年來,中間選民數量一直在增加。所謂深綠或深藍,慢慢變成兩黨支持者的少數。這是因為民主的理念越來越成熟,意識形態占有的分量,不再像過去那樣具有決定作用。
執政別把功勞全往身上攬,政治改革決心是關鍵!
一個事實應該受到注意,民進黨再也不是受打壓的政黨。它的勢力逐漸擴展,從縣市長選舉結果的版圖顯示,地方包圍中央的形勢已然成形。沒有地方實力,就不可能問鼎中央。國民黨在地方的萎縮極為明顯,這樣的局面決定了它在中央的棄守。中間選民日益向民進黨傾斜,已是事實。
逐漸向權力高峰攀爬的民進黨,過了建黨三十周年,如日中天之際,民進黨不能把所有的功勞都往自己的身上攬。要求政治改革的民意力量才是關鍵所在,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處在顛峰狀態的民進黨。他們對政治改革的決心,絕對高過權力在握的民進黨。
權力往往使人傲慢,民進黨也不例外。當年在草根時期的謙卑奮鬥,如今已經煙消雲散。沒有一個政黨永遠停留在原點,但是本質一旦改變,就不可能與人民站在一起。以黨內新潮流派系為例,在建黨之初曾經發動過辯論,到底要走議會路線或群眾路線?當時新潮流強調應該走群眾路線。但在第一次完成政黨輪替時,新潮流開始在中央進入立法院,在地方則紛紛走入縣市議會,也逐漸在黨內擴充版圖。
這樣並沒有什麼不好,能夠創造更豐沛的政治資源,也可以為黨累積更多實力。但是,享有權力太久之後,對於群眾的態度便開始採取居高臨下的姿態。
當民進黨積極展開實踐轉型正義的階段,不能只是追究過去的不義。那麼多權力交到民進黨手上時,黨應該更加正面彰顯自己是如何實行正義。非常諷刺的是,轉型正義的旗幟高舉之際,凱達格蘭大道卻出現了反迫遷的抗議行動。曾經堅持居住正義的民進黨,在執政的台南與高雄展開強勢的土地徵收:台南市的鐵路東移、高雄市的果菜市場迫遷。賴清德與陳菊兩位市長,都是屬於新潮流系。三十年後,卻都一致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歷史何其殘酷,又何其諷刺。
執政若不能實現公平正義,兩大黨又有什麼分別?
但是,支持者並非是盲目的,群眾也有他們的理想與正義。這些理想與正義,也是形成中間選民的主要根源。新潮流系的北市議員梁文傑,在批評(高雄)果菜市場的問題時,上綱到未來台獨的前途。擺出的姿態,好像台獨是神聖不可侵犯。
這裡可以坦白說,如果台獨不能實現公平與正義,請問這與國民黨有什麼兩樣?
民進黨的選民唾棄國民黨,就在於他們看不見自己的未來希望,才轉而支持民進黨。如果獲得了政權,卻犧牲了民權,這樣的政黨輪替不可能給台灣帶來希望。
選民永遠都是流動的,誤把他們當作順民,這樣就太過膨脹自己的角色。從來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永遠的支持者。民主的法則很簡單,誰照顧大多數的人民利益,誰就被選上台。權力永遠都是一時的,廣大人民才是永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