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果菜市場牴觸戶拆了,台南鐵路東移案過了,過程紛擾不斷。
放眼未來,土地徵收制度應重新體檢,釐清公益性、必要性,落實市價徵收。
高雄果菜市場拆遷案和台南鐵路東移案,近來成為綠營兩位明星市長的「馬蜂窩」,儘管爭議不斷,高雄市長陳菊和台南市長賴清德還是決定繼續執行。如何看待兩案,必須從歷史說起。
高雄果菜市場拆遷案起源於一九七○年,高雄市政府考量鹽埕區果菜市場不敷使用,計畫徵收一.五萬坪土地,在民族一路興建果菜市場。七二年市府公告徵收土地,全數二十位地主拒領補償金,其中有人抗議以公告現值計算補償金太低,也有人反對徵收。不過,高雄市府認定,當年將補償金提存法院,已完成徵收程序。
七五年,新果菜市場開始營運,然而部分已被徵收、但最後未劃為市場的土地如何使用,三十年來引發諸多辯論。市場北側一百多戶牴觸戶,長期居住於此。
「高雄果菜市場土地不義徵收住戶自救會」,多次抗議市政府不當徵收。(圖/UDN.COM)
南鐵地下化 工法爆爭議
直到一五年,市府為打通十全路、覺民路,興建滯洪池、擴建果菜市場,陳菊決定再次辦理清查及查估拆遷作業。今年五月,市府下最後通牒,請未拆遷戶限期三個月自拆遷建。九月起,多數小地主和牴觸戶同意新的救濟金標準,市府在十月底拆除所有牴觸戶房舍。
針對牴觸戶歷年來所提訴願及行政訴訟,高雄市農業局多次強調,行政法院已在八二年判決徵收合法。
至於台南鐵路東移案,起源於台灣省政府九一年開始評估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曾研擬東側施作、臨時軌兩個草案。二○○九年,行政院核定此案,時任閣揆劉兆玄同意採「東側施作」(東移)工法,興建地下化的永久軌道,不興建臨時軌。
不過,爭執點隨著施作方法敲定後出現。部分拆遷戶認為,政院版本將使四○七戶民宅被「徵收」,無法再重建家園。拆遷戶因此主張,應採「原軌原地施工」,「暫時徵用」民地興建臨時軌,等鐵路地下化完工後,東側土地居民就可重建房舍。
為此,拆遷戶在一二年組成「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和續推此案的賴清德爆發多次糾紛。台南市政府回應,若採原軌地下化,施工時房舍一樣要拆遷,且原有鐵路寬度,也無法同時提供地面鐵路列車運轉及地下隧道施工空間。唯一方案,是在既有鐵路東側設地下隧道。
今年八月九日,內政部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通過台南鐵路地下化都市計畫,內政部九月十日核定。三百二十三戶拆遷戶中,有八成同意並登記申購「照顧住宅」。
整體來看,高雄果菜市場拆遷與台南鐵路東移兩案,均是歷時數十年無法解決的舊案。尤其,高雄果菜市場拆遷歷經楊金虎、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謝長廷七位市長,現任市長陳菊的確可如她日前在臉書所寫:「妳可以選擇說漂亮討好的話,迴避所有的爭議,而不去面對實質問題。」
▲點擊圖片放大
辦聽證會 「是基本正義」
然而退一步看,兩案中多數牴觸戶已同意搬遷或已搬遷,若地方政府持續擱置爭議、不作為,反而不符合社會期待,也對過去已經同意搬遷的住戶未盡公平。
但不可否認,若從這兩案的爭議來看,台灣土地徵收制度,的確有許多待翻修之處。台大城鄉所教授黃麗玲說,要讓徵收過程更文明,程序正義即是必須改善的一環。「對原住戶來說,聽證會應是基本的程序正義。」
依目前規定,僅有「特定農業區經行政院核定為重大建設須辦理徵收者」,若有爭議,才應依《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內政部已研擬修正《土地徵收條例》,希望在興辦事業計畫階段,規範需地機關舉行兩場公聽會後,若有爭議就應舉行聽證。
除程序正義外,徵收價格過低,也是國內執行土地徵收時的長期沉痾。即使一二年土地徵收補償費已修法改以被徵收土地的「當期市價」補償,且市價查估程序可「全部或一部分」委託不動產估價師辦理;但據內政部統計,近兩年地方政府僅四二%案件委託不動產估價師查估。如何導入專業,讓查估市價更有公信力,也是未來繼續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