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陞案引發無數爭議,儘管眾多應賣人組成的自救會,仍到處奔走呼籲讓中信證負起履約交割責任;但隨著樂陞董事長許金龍羈押確定,公司股票列為全額交割股,全案已正式進入司法階段。
因為參與這次公開收購,只要等待一季左右,報酬率就超過二成。遠遠超過趨近於零的無風險利率,及今年來大盤的漲幅。
無風險利率,指的是一定期間內,投資人不必承擔任何風險,就能得到的報酬率;一般而言,各國的無風險利率,多以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準,由於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大放水」,資金無處可去,殖利率越來越低。目前在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僅○.七六八五%。
面對公開收購 須評估不能履約風險
國際公認的無風險利率,則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也只有一.七三%,而一般定存也屬於無風險,利率也只有一%左右,與上述高達二○%的報酬率相差甚大。
相較於無風險利率如此之低,事後看來,收購案因資金不到位而破局,是市場從未想到的結果,而且也是該筆投資最大的風險;假設投資人在投資前評估未來有不能履約的風險,審慎為之,受傷情況可能不致如此慘重。
因為歷年來,收購破局的案子屢見不鮮;今年六月,美光收購華亞科傳出破局,導致華亞科股價四天重挫二七%,多家自營商受傷慘重、對內裁員處分。至於日月光與矽品,也經歷將近一年、日月光兩次出價,最終才以控股公司形式解決爭議。這顯然就是公開收購案破局的風險。
高報酬必然伴隨高風險,這是投資基本常識,也是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該有的基本警覺。當一樁公開收購案揭露了可觀報酬空間,投資人要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存在高風險。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