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預測」該不該放颱風假,這兩年已經變成「常態」。氣象局建議,引用清晨四點的預測最準確,但各直轄市卻不買帳⋯⋯。
但各直轄市似乎不買帳,紛紛由市長本人或市府發言人回應,當天清晨才宣布放假與否「難落實」,可能造成民眾困擾。
時間倒轉,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七月曾說,北北基已對颱風假SOP(標準作業程序)達成共識,如氣象預報已可明確判斷,最早將於晚上八點宣布放假與否。若晚上十點仍無法判斷,將視風雨狀況,於隔天清晨四點三十分前宣布。
柯文哲當時很有自信地說:「LINE、電視跑馬燈都會發布放假與否資訊,以目前台北市政府的通訊網路,這不是問題。」
不過相隔一年,台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在梅姬颱風過境後卻說,「若當天清晨才發布是否放颱風假,市民恐怕來不及應變,不易執行。」
連最在乎SOP的柯文哲都能打破規則,不禁讓人好奇,何時開始,前一晚十點前宣布放假與否變成「常態」?縣市首長們之所以覺得當天凌晨宣布有困難,到底是專業考量,還是怕「沒早點放假」,會被民眾罵翻?
「便民」還是「怕被罵」?
事實上,因天候難料,不論從預測準確度或民眾安全考量來看,本就不該期待各縣市政府「神預測」。當天清晨宣布放假與否,是最接近科學研判的作法。
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前一晚十點,以及當天上午四點三十分前,都可發布全日或上午半日停止上班及上課。如為下午半日或晚間停班停課,則可在當天上午十點三十分前發布,甚至由各通報權責機關視實際情形隨時發布。
本刊檢視過去五年各縣市政府遭遇天然災害的應變時間,清晨五點才宣布當天停班停課,或正常上班上課,有不少前例。
二○一二年八月,天秤颱風來襲,台中以南和東部各縣市在前一晚宣布隔天停班停課,惟有台南市堅持,在清晨五點定奪,且最後宣布照常上班上課。結果颱風未達預期衝擊,賴清德一早借助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及氣象局資料,「獨排眾議」決定不放假,獲民眾稱讚。這也是他「賴神」之稱的緣起。
且不只颱風如此,為因應超大豪雨,桃園縣(升格前)曾在一二年六月十二日上午六點宣布停班停課,新北市在上午六點四十分宣布高中以下停課、八點宣布停止上班。台北市在上午十點臨時宣布停止上班,配合已開盤的股匯市,金管會要求銀行交割清算部門須上班到下午三點三十分,涉及匯款需求,銀行各分行維持營業。
由此可見,過往颱風來襲或超大豪雨,便常依據最近一次的氣象預報,臨時宣布停班停課。只是,這樣憑「最新氣象預報」判斷的颱風假,近年越來越少。如今為了「便民」,縣市政府幾乎都在前一晚宣布隔天上班與否。
可參考香港「八號風球」
按照氣象局颱風警報作業,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期間,每小時會公布一次颱風最新動態。縣市政府前晚參考的是「預測值」,經過一夜仍可能失準,這次賴清德、陳菊錯估情勢,便是如此。
同樣常遭遇颱風的日本,若日本氣象廳早上六點或八點前解除「暴風警報」,當天正常上課,尚未解除則學生上午停課;若上午十一點或十二點前解除「暴風警報」,下午正常上課,否則全日放假。企業則自行判斷,若認為員工通勤有危險,可讓員工延後到班或提前下班。
鄰近的香港,則是在天文台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達八號(俗稱八號風球)前兩小時發出預警,雇主應盡快安排員工下班,教育局則通令各校停課。在八號警告取消後,民眾都須返回工作崗位。
如今通訊方式多元、便利,公告颱風、天災放假與否理當不困難。各縣市首長不必小看民眾取得資訊的能力,回歸颱風假「防災」本質,參考清晨最新的氣象預報,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