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銀行前老總陳柏蒼 跨界太陽能事業 60歲爬上屋頂蓋電場 用收益為弱勢童辦學堂

銀行前老總陳柏蒼  跨界太陽能事業 60歲爬上屋頂蓋電場  用收益為弱勢童辦學堂
陳柏蒼俐落地爬上屋頂電場,望著校園,他的人生下半場為了弱勢學童仍積極逐夢。

林鳳琪

焦點新聞

攝影/唐紹航

1033期

2016-10-06 11:16

已經當阿公的陳柏蒼,三兩下就爬上二公尺高、陡斜、四周又無遮蔽物的屋頂太陽能板,旁人連聲驚呼:「小心!」他一臉淡定:「我常爬呀,這沒啥。」他指著另一棟高樓外牆上的鏤空鐵梯,「施工時我爬上去看過,考量日後維修人員的安全,趕緊要他們加裝一層防護梯。」

自二○一四年創辦昱泰能源專營屋頂電場後,陳柏蒼就與「爬屋頂」結下不解之緣。昱泰鎖定學校與公家機關的屋頂蓋電場,從投標前,察看案場日照充足與否,到施工看進度,再到驗收看品質。

算一算,每個案場在完工前,陳柏蒼至少得「爬」三次以上,還不含每月例行檢查、異樣抽檢,甚至災害巡檢等。其實,七年前的他,未曾想過,退休後竟會走上這一行。

交大畢業、赴美留學後,陳柏蒼一路從花旗MA(儲備幹部),回台協助開辦華信銀行,再到永豐銀行總經理,人生最精華的歲月,幾乎都給了金融業。認識他多年的部屬回憶:「他治軍嚴謹,以前各分行只要聽說他要去巡視,三天睡不著覺。」

 

金融老將 退休後關注弱勢教育


陳柏蒼笑答:「有那麼嚴重嗎?」「金融業壓力的確不小。」人生過半後,他開始思考退休生活,「我喜歡台中,居住環境好,而且到台北辦事近,回老家台南也近。」退休前幾年,他便在台中購屋,預做準備。

五十五歲那年,他退休並遷居台中,「不少人找我投資,有朋友介紹太陽能發電場,我一看,哇!得二十年才能回收呀,太久了!」回收時間過長,陳柏蒼想都沒想,直接拋到腦後。

陳柏蒼的岳父曾是滇緬遠征軍,妻子從小在緬甸長大,「華人子弟就學不易,她小時候還念過幾年緬甸學校。」「岳父後來經商賺到錢,便辦了一所華人學校,把散落各地的華人子弟找回來。」

陳柏蒼受岳父與妻子影響,對教育也特別關注。不管是教會或慈善基金會開辦的弱勢孩童課輔班,陳柏蒼總是二話不說,慷慨解囊。「但退休後,我親自去看,才發現,他們做的,與我想的不一樣。」

「軟體比硬體更重要,不是有漂亮的教室就好,重要的是老師,多花點錢請老師,甚至是培訓老師,老師有熱忱,對小孩才好。」陳柏蒼乾脆自己跳下來做,一三年成立樹和教育基金會,並開辦瑞井公益小學堂,照顧弱勢孩童,並提供課輔。

 

一般屋頂太陽能板施工僅需 「上壓」或 「下扣」 鎖上螺絲,陳柏蒼要求二者並行,更安全。(攝影/唐紹航) 

自辦學堂 發現有心卻難以永續


未料,一開始就困難重重,「鎖定弱勢族群較多的地區,拜訪附近學校,請他們轉介弱勢學童,沒想到,校長竟說:『陳先生,你們做這個很好,但請問你們要做多久?』」

陳柏蒼轉念一想,弱勢學童照顧必須長期永續,自己雖有心,但單憑一己之力,「萬一哪天自己投資失利,突然籌不出錢,只能被迫中斷。」他想起,屋頂電場二十年回收雖慢,但每月固定收益,最適合投入須永續照顧的弱勢學童。

 

投資電場 用收益維持學堂營運


瑞井公益小學堂每個小孩的家庭背景,陳柏蒼(中後)如數家珍,互動親密。(攝影/唐紹航) 


他回頭重新檢視屋頂電場投資案,又親自到光電展了解各家廠商優缺點後,一四年,一得知台中市開放各校屋頂架設太陽能電場,他一口氣標下含和平、外埔國小與福科國中等七所學校。

昱泰董事李慶祥說:「陳董(陳柏蒼)很重視風險控管,每所學校他都親自看過、評估,才會投標。」好比說,屋齡太久、學生人數太少,可能面臨重建或廢校等風險的學校,就直接排除。甚至,學校屋頂日照充不充足,有沒有遮蔽物,都得考慮進去。「經常早上七點,他就拉著我到案場看日照。」

「眉角很多,不是太陽能板裝上去就好。」陳柏蒼回憶,第一個案場快完工時,廠商請他驗收,他才驚覺,自己對這個領域還不是很了解,「要怎麼驗收?」他又找來工研院綠能專家當顧問。

台灣風災多,他更未雨綢繆買了災損重置險,「受損後,可以馬上理賠復原。」甚至,他還以手機App隨時監控各電場發電情形,「一有狀況,馬上處理。等兩個月後台電報表來才抓錯,就太慢了。」

今年,昱泰外埔國小電場,因為發電效能佳還獲頒經濟部「光鐸獎」。陳柏蒼開玩笑說:「太陽是我最忠心的員工,永遠不會請假。而我唯一的客戶台電(電力賣台電),已經簽約二十年。」


巡完電場,他車子一開,又轉到瑞井公益小學堂,一進門,「校長爺爺好!」小朋友甜甜的嗓音此起彼落。「晴晴(化名),你曬黑了,是不是回去部落了?」將近三十個小孩,每個小孩的名字、家庭背景,他如數家珍。

「我現在很快樂,KPI(關鍵績效指標)自己訂,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能回饋社會,很有成就感。」陳柏蒼在心裡估量著,一所公益學堂一年開銷約二百萬元,隨著昱泰電場越來越多,應該還有機會再成立第二所公益學堂。

背起小書包,他揮手道別,朝下一個目標前進。

我想再成立一家公益學堂,並擴大公益平台,希望下一代也能一起為社會做點事。

陳柏蒼
出生:1954年
職場:永豐銀總經理等金融業30年
退休:2009年
逐夢:以屋頂電場永續經營概念,提供弱勢孩童課後照顧與輔導。

 

未來的風場設計變得很重要,讓葉片轉速即使慢,還是能大量發電(例如裝更大的風扇葉片)。這就是關鍵,要讓風小的時候,仍然生產足夠的電力。

 

降低證照取得難度 可提高民眾種電意願

 

問:如何有效增加民眾種電意願?

 

費:可以投入教育系統,政府支持學校、學校幫助產業發展,形成正向的循環。

 

九○年代起,德國投入教育系統,從小的實驗室到研究計畫、相關課程;二○○○年後,知識體系的建置大幅增長,愈來愈多學者參與其中,短短五年內,能源教育的體系有效擴大,只要大家同心,可以走得非常快。

 

另一個是種電證照的制度,法規要鬆綁,使取得相關的證照更容易。

 

耶寧哈

耶寧哈自1997年起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長期擔任能源開發、能源政策評估與市場顧問。(圖片來源/耶寧哈提供)

 

耶:文化差異扮演關鍵角色,以荷蘭整體經驗為例,鄰避效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個消費者沒有得到直接的利益(例如所有權),任何的改變都會被看作負面。此外,面板的設計、放在屋頂上是否好看也是考量重點。

 

再者,民眾需要有參與感,如果民眾感受到決策過程中,自己沒有參與感,或是種電利益在他人(例如電力廠商),會帶來強烈反對聲浪。研究指出,擁有電動車的民眾會渴望自己種電,方便充電,這使他們感到有自主性。因此,要把鄰近的人納入決策過程,並且在經濟上得利(例如擁有部分的太陽能電力設施)。

 

太陽能與農地的關係 要競合不能競爭

 

問:目前台灣太陽能發展,地面型比屋頂型踴躍,造成珍貴農地被占用,怎麼克服?

 

費:第一,不要讓太陽能和農業競爭。最好是讓兩者結合(例如玉米田種電),在太陽能面板下農作也進行,會有很多好處。夏季時,有很多的陽光輻射、雨水不足,種在太陽能板底下,可以保有更高比率的土壤溼度。

 

第二,農夫可以分配農地,一塊用來種農作物、另一塊發電,正確地使用,就不會帶來競爭。在中國,不只是作物和種電結合,也可以和飼養家禽結合。

 

耶:荷蘭和台灣一樣,很多人抗爭,不願讓太陽能種在農地上。解決方法最重要的關鍵,是增加當事人的參與感。

 

此外,是強化太陽能面板的設計,讓它可以相容於建築物表面,在建築物上種電,例如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TNO,都已設計出可以印製不同顏色、圖案的太陽能面板,成為兼具發電和美觀的裝潢。

 

其他選項,是把太陽能面板裝在噪音屏障中(例如高速公路兩側),產生電能。我們也在思考透過鐵路公司,把太陽能面板裝在一些閒置的區域。最後,也可以思考水面型太陽能浮動系統,這已經在一些湖面做小規模使用。然而,這樣的裝置會和湖邊的休閒遊憩有牴觸,因此今年起,荷蘭首座示範專區選在海上啟用。

 

不斷創造新產業、新商機 才能壯大再生能源

 

問:若想要有效扶植再生能源產業,您有何建議?

 

費:早年德國沒有任何的再生能源工業、市場、公司,我們必須透過各種手段創造新的產業、新商機,讓再生能源成長更快。○五年德國訂定在二○年的再生能源占比要達百分之二十的目標,現在已經有近乎兩倍的成績,所以再生能源是可以走得很快。

 

最後一點,想要發展再生能源,台灣其實有成熟的科技、製造商技術,十年內要發展為成熟的產業,不是難事。

 

耶:荷蘭最成功的例子是風力發電(不管是陸上或是離岸)和太陽能。兩者的科技成本價格比預期下滑更快;顯然的,不只是受到德國能源政策帶動,也和全球市場、荷蘭發展有關。必須選擇優先順序、發展強項。

 

荷蘭有大片淺海、好的風力環境(雖然台灣的風力狀況更好),除此之外,還促進產業大規模生產船隻,這是為何荷蘭會極力推崇風電。我們也決定放棄某些科技,因為它和其他選項相較、在荷蘭的潛力不大,例如潮汐發電、藍色能源(把淡水和海水混合發生化學作用發電)、聚光式的太陽能等等。

 

以荷蘭經驗,投注在幾種有潛力的能源,勝過在所有的選項上下注,關鍵是要將能源政策結合產業政策。

 

加速淘汰核能、降低碳排 綠電占比20%不是夢

 

問:台灣想在八年內,將再生能源的比率,從五%提升至二○%,在目前太陽能的可用土地面積不足,以及離岸風電技術與產業均缺乏之下,是否真有機會達成目標?

 

費:這個目標不難達成。只要移除障礙。有廢核的法源,應該加速淘汰核能,同步廢除石化燃料,把電動車的電力來源、家戶冷暖氣空調,使用更多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降低碳排放。在十到十五年內,把碳排放降到零,是可行的。

 

但台灣必須更多著力在再生能源上。太陽能和風力儲存比較不便,你們可以強化夏日發電的潛力、善用大浪(水力發電),使用所有可行的再生能源,有效率建置相關設施、設備(例如興建大規模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如果不如此做,會引來反對者,因為他們需要從舊有方式轉換商業模式,不能無利可圖,這是政府的任務。

 

我在一○年和現任總統蔡英文談過她的想法。我給的建議,就是可以走得更快、更有企圖心。這對台灣經濟有正面影響,也可避免花高成本進口石油、燃煤,又可以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和新的產業。如果台灣朝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這個目標,的確不容易,然而還是有可能的。荷蘭過去也是這樣設立目標,指出明確的發展路徑,台灣要著手建設自己的再生能源產業,給予優於其他同區域國家的誘因、優勢。如此一來,二五年要達成二○%的再生能源目標,就會是一個轉型的起頭,不是結束!

 

這樣的能源轉型是不可避免的,也會大幅降低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本,我的建議是,走在轉型的前頭、抓住機會,勝過等待或讓別的國家超前。

 

風力發電

歐洲是全球風力發電的核心地區,其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延伸閱讀
喜好大自然、對文史感興趣…中研院志工招募活動開跑,符合「2條件」快來報名
喜好大自然、對文史感興趣…中研院志工招募活動開跑,符合「2條件」快來報名

2023-04-12

張淑芬嘆:「若孩子一開始就落後,可能脫離社會常軌」  台積電志工化身最強名師助弱勢童
張淑芬嘆:「若孩子一開始就落後,可能脫離社會常軌」 台積電志工化身最強名師助弱勢童

2020-08-04

NET十年送逾億元購衣金 封館讓弱勢童挑新衣過年
NET十年送逾億元購衣金 封館讓弱勢童挑新衣過年

2019-01-26

心疼弱勢童吃不飽 張淑芬發動惜食專案獲奇美響應
心疼弱勢童吃不飽 張淑芬發動惜食專案獲奇美響應

2019-01-24

「不想靠別人幫忙...」弱勢童餓肚子上課 早餐店闆娘用這招聰明解決
「不想靠別人幫忙...」弱勢童餓肚子上課 早餐店闆娘用這招聰明解決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