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借鏡國外》從進用到淘汰 擺脫「公平」盲點 讓公僕更給力 新加坡有三大解方

借鏡國外》從進用到淘汰  擺脫「公平」盲點 讓公僕更給力  新加坡有三大解方

黃煒軒

管理

Shutterstock

1032期

2016-09-29 15:16

當「公平」遇上「效率」,你怎麼選擇?台灣公部門長期以來,都是前者;新加坡政府卻選擇後者。它的經驗,可以帶給台灣文官改革什麼啟發?

「世界在推動政府再造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官制度改造,如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在文官制度上有很大的進展,而我們卻沒有。」二○一○年時任考試院院長關中,在一場考績改革的公共議題論壇上感嘆。


若回顧台灣公部門對「公平」的執著,實已有百年歷史。「民國肇建初期,中央擔心地方機關用人徇私及舞弊,決定採行人事中央控制模式。」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張四明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


而這樣的執著,在經濟高度成長期的台灣,或許沒有太大問題。但幾十年下來,政府資源越來越少,民眾對政府施政效能的要求卻越來越高。公平及防弊,似乎代表某種歷史的制度性遺產,成了公務員的重中之重,也使得公部門在台灣漸成「穩定」及「保守」的代名詞。


進用管道》各單位自主,延攬外籍人才


離台灣不遠的新加坡,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政府效能的國家排名常居前三名,其公務員的考選任用及政府採購的規畫設計上,皆有獨到之處,或可供台灣借鏡。


新加坡公務人員的進用,不像台灣是統一透過國家筆試,而是如同民間單位,由各別部門運用不同管道公開徵求人才。一旦審查符合資格條件者,即施以心理測驗及口試,通過後即可成為「儲備幹部」。通過初審,仍須接受一連串嚴格的考核篩選,直到獲選為績優人員,才會被分發至各部會擔任高級文官。

 

「台灣現在考、用不合一的制度,也讓行政部門不能適才用人。若讓部會能夠部分地自行招募、用人,台灣的公部門人力資源才有辦法提高效率。」台大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李俊達說。


新加坡公務員任用制度另一特殊之處在於,不論是否為新加坡國籍,只要擁有與職位相應的潛能,政府皆不吝於聘用。反觀台灣,過於重視制度面的公平,以及考績評比上的人情文化,公務員就等於鐵飯碗的心態,至今牢不可破。

 

公務員

▲點擊圖片放大


淘汰機制》設潛力門檻,讓年輕人出頭


不同於台灣公務員有「永業制」(也就是終身職及退休俸)的保障,新加坡公務員則設有「潛力門檻」,規定在某一年齡以前(約三十五至四十歲),必須升到一定職位,否則將轉調其他部門,或由政府輔導至民間企業任職。


這不僅讓年輕的優秀公務員有機會快速晉升,也推升個人成就動機。而且,台灣公部門人員多自行培訓,新加坡公務人員可以申請到民間大型企業實習,或接受訓練,隨時掌握產業界的脈動。


台灣的政府採購近幾年因採用最低標,導致廠商未能如期履約,或履約品質堪慮的問題不斷;新加坡公共工程卻甚少發生上述狀況,主因之一,在於嚴謹的廠商登記制度。


採購品質》實地面訪廠商,有助核定標準


新加坡政府在審查申請廠商資格,除了要求其紀錄表現、財務能力及相關證照等證明外,亦會派員實地面訪,了解廠商過去專案執行成效,並以此作為核定廠商可承攬工程財務等級的標準。


此外,廠商專案投標金額一旦超過三百萬新加坡幣(約六千九百萬元新台幣),如果未能得標,只要確實具備相關證照,新加坡建設局會與採購機關合作,針對未得標廠商進行一系列輔導措施。例如,公布所有投標廠商總品質得分的排名,同時亦會對投標金額達五千萬新幣的個別未得標廠商,就其優劣項提供分析建議。


同樣曾為亞洲四小龍,如今在政府效能上,新加坡卻大步甩開台灣。提升競爭力,台灣已經沒有蹉跎的本錢了。

延伸閱讀

新加坡李氏王朝結束!李顯龍5/15卸任正式交棒黃循財...他公務員出身,如何走上總理之路?
新加坡李氏王朝結束!李顯龍5/15卸任正式交棒黃循財...他公務員出身,如何走上總理之路?

2024-04-15

寶林茶室中毒案/哪些食物容易出現「米酵菌酸」?新加坡食品局給6大保命建議:隔夜浸泡木耳最好這麼做
寶林茶室中毒案/哪些食物容易出現「米酵菌酸」?新加坡食品局給6大保命建議:隔夜浸泡木耳最好這麼做

2024-03-30

陳盛山看新加坡率先2026年起開徵航空碳稅 在永續發展道路上搶先插旗
陳盛山看新加坡率先2026年起開徵航空碳稅 在永續發展道路上搶先插旗

2024-03-05

美議員質疑是共產黨員,TikTok周受資無奈強調N次「我新加坡人⋯」他如何回應天安門事件?
美議員質疑是共產黨員,TikTok周受資無奈強調N次「我新加坡人⋯」他如何回應天安門事件?

2024-02-03

日媒:友達證實月底關閉新加坡廠,產線、台籍員工去向曝光!為何13年後的現在選擇動手?
日媒:友達證實月底關閉新加坡廠,產線、台籍員工去向曝光!為何13年後的現在選擇動手?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