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團體八月二十八日赴凱道抗議,以「血書」直諫蔡英文總統:勿砍七天國定假日。隨著立法院九月十三日新會期開議,勞動部推動周休二日「一例一休」、配套取消七天國定假日的方案,勢必再引發爭論。
行政院院長林全日前與勞團座談,勞動部次長郭國文說,要縮短全年總工時,保留國定假日不是唯一方法,調整特休年資,或許是個替代方向。
不料幾天後,媒體披露此訊息,勞動部卻澄清,郭國文和勞團代表只是「意見交流」,並無調整特休假換取刪七天國定假的「既定政策」。
檢視休假規畫 與國際接軌
無論定案與否,民眾在乎的是,勞動部要如何降低總工時?具體方案為何?勞動部越是模糊以對,不把立場說清楚,越可能招致批評。
政府刪減七天假的邏輯是:落實周休二日後,勞工所放國定假日應比照公務員,不能「一國兩制」。金管會也指出,若七天國定假日股匯不開市,將無法與國際接軌,還必須計算減收的交易稅收、金融營業稅等損失。
另外一派則支持「重新檢視休假規畫」,他們提出,若教師節勞工放假、教師卻未放假;或蔣公、國父誕辰紀念日,不只「紀念」還要「放假」,難道符合「進步」的休假規畫?
進步國家規畫休假制度時,多傾向給特休假,讓勞工分散排假,自由決定「何時休假」,而非增加國定假日「集體休假」。如此不僅可紓解熱門景點人潮,還能刺激觀光消費。
刪減國定假日、增加特休假天數,不失為可行配套方案。
至於勞工擔憂無法正常休假的問題,勞動部應加強勞檢,甚至加重對違規雇主的罰則,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