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立法通過兩年 一次看懂現況與問題 從小眾到爆發 台灣實驗教育缺什麼?

立法通過兩年  一次看懂現況與問題 從小眾到爆發  台灣實驗教育缺什麼?
南投縣森優生態實驗學校,透過野外求生、植物拓印等營隊, 教導帶得走的生活能力。

賴若函、郭淑媛

焦點新聞

攝影/吳東岳

1026期

2016-08-18 15:40

實驗教育三法二○一四年通過後,就學選擇可從華德福到在家自學、共學,各類體制外學習管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則同時也面臨師資不足的迫切問題。

想像開學典禮,不是枯燥的訓詞連篇,而是單車環島;課表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每學期自己決定開課內容和老師名單;九九乘法不是死背,而是透過肢體的活動、有韻律地念誦,以及用手工的編織,讓孩子進入數學的世界。

這些有別於一般課堂的上課方式,多年來早已默默在台灣各角落運行,被統稱為「實驗教育」。

二○一四年底,實驗教育三法通過,賦予非學校形態、學校形態、公辦民營等實驗教育完整法源,各類教育形態興起,光是一五年,就有十九所實驗學校或團體上路。跑最快的台東縣嘉義縣,一六年實驗學校數量,超過了該縣中小學的五%,且都申請擴大實施中。

「教育本來就應該要有多元選擇,如同一座森林,如果只有一個樹種,隨著時代變遷,一場大火、一個寄生蟲,就可能瓦解了整個生態體系。」台灣另類教育學會會長、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馮朝霖說,他期待填鴨式的體制教育之外,家長、學生都能有更多新選擇,才是民主實質展現。

「實驗教育三法是在十二年國教、少子化、學校面臨轉型危機的背景下,有了發展的利基。」馮朝霖相當看好實驗教育的未來發展,光是一六年七月,他就受邀見證許多實驗教育的新里程碑,例如苗栗縣全人實驗學校,在七月底舉辦為期一周的第一屆亞太民主教育年會;以華人文化為主體的道禾實驗教育,也在台中市成立第一所專門培訓師資的道禾書院。

一九九九年公布的《教育基本法》,是鼓勵實驗教育辦學的法源,但沒有實質內涵,多靠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支應。有心推動者,如宜蘭縣,早在二○○○年就頒布相關辦法,開辦全台第一所華德福系統公辦民營實驗學校,同年還開辦強調適性、混齡及動態學習模式的頭城人文國小,兩校後來陸續設立國中及高中部,建立十二年連貫教育。

宜蘭縣最早推動實驗教育,近年雲林縣、台中市、台東縣、高雄市、嘉義縣、桃園市等緊追在後,陸續推動實驗教育發展。實驗教育的種類多元,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創辦的「森林小學」、新店「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和苗栗縣全人實驗學校,成立時間都超過二十年,在馮朝霖眼中,都是偏向「民主教育」類型的實驗教育,強調自由,沒有既定課程的學習。

 

實驗教育
 

特色一〉師生平等 助彼此傾聽


「民主教育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學生和老師都是獨立平等的主體,所以沒有上對下的關係,彼此傾聽、提問、對話、修正自己的觀點。」全人實驗學校副校長陳振淦一語道出民主教育的思惟;全人有針對公共事務、師生共同決議的「法官團」,學生自己提課表,開學不進教室、整天在山林裡遊走,也是被允許的,也因為強調「學生自我探索」,相當程度挑戰了既有教育的觀念,所以發展多年,仍然屬於小眾,學生數量不到一百人。

至於源自德國的華德福,則是台灣目前最大規模的實驗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林林總總超過四十多所,形態不一。有公辦民營,如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公辦公營,如桃園市仁美和雲林縣三家華德福學校;小於二十人的自學機構,則像台中的磊川、海聲和豐樂等,收費和營運模式類似私立學校;另外,也有團體自學形態。

主張「慢學」的華德福,是全球成長最快的體制外教育體系,目前約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及一千四百所華德福幼兒園,分布在八十三個國家。由於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身心靈全面發展,所以課程設計著重豐富感官體驗,有大量的美術、音樂、戲劇、手工藝等藝術課程;相對的,因為不希望孩子太早被螢幕綁住,因此中學階段才介紹電腦。

 

特色二〉課程安排 著重「實作」


這種和當代社會快節奏反其道而行的模式,吸引不少家長,光是宜蘭縣冬山鄉近十年,從外縣市移入定居就讀慈心華德福的家庭,估計就有三千戶,數量足以讓冬山鄉在宜蘭縣多出一席縣議員。

同樣位於宜蘭的公辦民營人文中小學,打破班級制,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學期,特色包括實施無學年制混齡家族教學,適性分組學習,沒有鐘聲,各年級自由安排上下課。《拒絕聯考的小子》作家吳祥輝、親職作家陳安儀,都為了不想讓孩子活在「考試引導教學」的環境中,把自己的兒女送來就讀。

另有以華人文化為主體的道禾實驗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部一應俱全,校地遍及台中市、苗栗縣、新竹縣市,課程包含茶藝、劍道、弓道、書法、古琴等,並也安排跟著節氣進行相關活動,例如採柚子、做果醬,還有一年爬一座山。在各種環繞自然人文的課程中,鍛鍊學生覺察自我的能力,因此課程重點不在技術精熟,而是培養「心靜」。執行長曾國俊說,「道禾訓練出的學生,心性比同齡孩子安定,心靜了,做一個小時的事情,可以有兩個小時的效果。」

前身為「青陽書院」的南投縣森優生態實驗教育學校,走的是芬蘭式主題教學,課程由一個主題貫穿所有科目,例如以《西遊記》唐三藏西天取經為主軸,寫企畫書來比賽最短時間完成任務,其中就涵蓋了包括國文(故事)、地理(地圖)、數學(旅程花費)、行銷(籌款)等領域。校長蔣小梅表示,學生的午餐都是自己動手做,讓知識生活化、實用化,希望學生培養帶得走的能力,一○六學年度也將成立以設計為主軸的實驗高中。

台北市政府一六年成立第一家非學校形態「台北市影視音教育機構」,打破制式課綱,由老師自編教學內容,兼顧通識和專業課程,採小班制授課,每年規畫四學季,目的在培養高中影視技術人才。首任校長、作家小野強調:「我們想要培養的不是溫馴的綿羊,而是荒野中流浪的野狼,要很勇敢、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特色三〉在體制外自學或共學


除了上述機構外,自學,也是實驗教育的一種樣貌。雖然孩子選擇在家自學,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資源、心力,但近來每年參與自學的人數也都持續成長。根據教育部統計,五年來,高中自學人次成長近二倍,從六十六人次增加到一八三人次;小學方面則增加五成四,從六四一人,增加到九九○人;國中比率稍低,從二三三人增加到三三七人,成長四成五。

被稱為「自學之父」的陳怡光,十二年來與波蘭裔太太,把一雙兒女培養成能說三國語言、會多種樂器,甚至創辦滑雪學校的文武全才;陳怡光並進一步投入成立「台北市影視音教育機構」行列。

有些家長對體制外的實驗教育很心動,但高昂的學費,或是奔波接送的不便,使得他們轉往「共學」。建立家庭自學支援平台,協助每一個家長用做得到的方式和負擔得起的資源,為孩子打造自己的共學模式。

「共學團體以全台灣的公民社會力量,從南到北發展迅速。」馮朝霖說,一二年起,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陸續在全台成立四十多個共學團體,例如「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暖暖蛇小學共學團」、「屁孩國中共學團」,課程強調社會參與,近年發展迅速,目前估計共有八百個家庭、一千兩百多名孩子加入。

各式各樣的實驗教育,都是在挑戰既有教育思惟,許多人都期待,小孩可以快樂成長,不被考試綁架。曾在全人中學就讀兩年的劉若凡,後來回到體制內升學,以全人中學作為其論文研究題目,訪談多位師生,她認為全人並非完美教育模式,但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確養成某種特質,「最重要的是誠實,不會掩飾自己,也不害怕衝突和溝通。」劉若凡說。

 

案例〉他待10年 找回學習熱情


現年三十三歲的謝宗霖,綽號小州,幾乎是在實驗教育中度過了整個中、小學生時期,直到高三才赴美國升學,拿到語言學學位後,現已回到母校全人中學教書。他也是這次在台灣舉行、第一屆亞太民主教育年會的主辦人。

在台灣體制內教育待不到一年的他,剛進小學一年級,就因為「幫同學撿橡皮擦,被老師認為上課說話,叫到教室後面罰站」,以及「上學途中跌倒流鼻血,而遲到被罰」感到水土不服,後來在母親的支持下,進入森林小學。小四下學期時,一度回到體制內學校,還是對各種規條反感,於是在十歲時,他成為第一屆的全人實驗學校學生,以混齡上課方式,和二十多位同學,在苗栗的深山開始他的青春歲月,一路到高二。

「我幾乎沒有進課堂上課過,整天和同學到處跑,把整個山頭都摸遍了。」小州回想自己的青春期,對生命充滿懷疑,但是在全人,「大家會把我的話聽完,雖然不一定認同,但讓我能有力量不放棄自己。」

小州說,全人中學只有三個規則:不能暴力相向、發生性行為和打電動。所有老師都以外號互稱,就像哥哥姊姊,是啟發自主學習的角色,「不給標準答案,但引導我們思考。」

「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俗諺用在教育並不適合,像小州一樣,在體制外找到學習熱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原住民,也是亟需透過教育保留珍貴文化的一群人。「透過民族教育來復興文化,讓孩子發展潛能,非常重要。」馮朝霖說。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也為許多原住民為主的偏鄉小校轉型帶來契機,例如宜蘭縣的不老部落,就成立了不到一百人的原根職校,教導實用的生活技能與泰雅族文化。台中、高雄、屏東、台東等縣市,也爭相申請以公辦公營方式成立原住民實驗教育機構。


「我們打算做泰雅音樂實驗學校,從一到九年級,以泰雅文化為核心、音樂為亮點,因應當代與未來議題。」新竹縣嘉興國小徐榮春校長與一群原住民老師,有感於下一代原住民經濟條件更弱勢,希望讓原民文化重新復活,對社會有貢獻,已經提案申請,期待三到五年內招生,透過翻轉教學,培養學生擁有面對世界的能力。

 

像小州這樣在體制內卻不被聆聽的學生,證明了「一樣米養百樣人」用在教育並不適合。

實驗教育

小州(右一)擔任全人中學老師後,和學生共組樂團,一起追逐音樂夢。(攝影/吳東岳)

 

隱憂一〉留國內升學 將成考驗


實驗教育已為不想走體制內學習途徑的孩子開啟另一條學習之路,不過,目前台灣體制外學校最多到高中為止,之後若要升學,該如何與體制接軌,是一大難題。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多將孩子往國外送,走不了或不想走的,如何順利銜接升學考試,是一項考驗;所幸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已有中興大學、台中教育大學、清華大學、宜蘭大學等,陸續增加針對實驗教育學生的特殊選才方案,讓升學不再循傳統考試框架。

 

隱憂二〉師資不足 宜師培因應


然而,在這一波方興未艾的實驗教育風潮中,最大的隱憂也隨即出現:師資不足。


「實驗教育三法開了門,讓實驗教育的教師可以不需要教師證,但政府應積極培養適合的師資。」馮朝霖說。推廣實驗教材與教學的「數學想想國」總監吳麗芬更認為,師培過程就是思想改造,老師要了解並認同學校理念與願景發展,這是實驗教育核心的一環,「老師看學生的眼光需要改變,實驗教育才會成功,否則只是傳統教育換一塊招牌。」她舉例,當小孩上課吵鬧時,老師的理解究竟是學生不乖,或是遇到困難,這就是差別。

目前華德福體系下的人智學基金會,以華人文化為主體的道禾、被體制內外大量採用的創新教材《數學想想》,以及森林小學,都有一套師資培育制度,只是供不應求;而沒有機構化的實驗教育,多半難有師培體系。

馮朝霖建議,現有的師培體系應該開始因應,課程的設計是否可以更多元,例如新竹教育大學已專門開課培育華德福師資。

從升學管道到師資培育,都是各界在期待實驗教育更活絡發展的同時,需要即刻回應的問題。實驗教育的未來,需要更多的社會共識和資源心力的投注,才能讓教育這片大森林的多樣樹種,有能力扎根深厚、有養分結實纍纍。

 

實驗教育法源

▲點擊圖片放大

 

實驗教育

在《數學想想》的課堂上,不但著重思考,還注重師培、創新教學方法。(圖/數學想想提供)

 

本土實驗教材《數學想想》如何讓孩子不怕數學?

 

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改變,是實驗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其中,《數學想想》不僅頗獲實驗學校接受,甚至連體制內的學校也開始引進,更難得的,它是一套原生於台灣本土的實驗教材。


《數學想想》由創辦森林小學的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出,是專為小學生編寫的繪本式教材,總主筆為人本董事長、台大數學系前副教授史英;為了全心設計教材與課程,史英還提前自台大退休。


1999年,立法院修法開放教科書編纂、台灣走上一綱多本的時代背景下,2000年第一本《數學想想》教材推出,但因編輯教科書必須送審,限制太多,因此定位為課外讀物。為推展課程,2009年人本進一步成立「數學想想國」,讓在家自學的孩子,或一般小學生可以來上課進修。


「數學訓練思考能力,要在小學階段幫小孩打好基礎,不能讓孩子學數學到最後變成恐懼數學,甚至很多數學好的學生也不喜歡數學。」數學想想國總監吳麗芬說。


《數學想想》的作法是讓學生思考,把概念弄清楚,教材會安排情境,譬如三年級的除法,繪本設計有人在除草,一次要拿幾株走;「除以」的意思小孩不懂,「除」與「以」都用故事來說明意思;六除以二等於三,引導學生從「用二來清除六,必須清除三遍」等角度來思考。


「小朋友不再害怕數學,對學習也比較有興趣。」宜蘭員山國小教學組長林欣儒形容學生上過課之後的改變。員山國小在教務主任薛文哲推動教學創新下,四年前正式引進《數學想想》教學模式,林欣儒說,除了學生更喜歡上課,老師也燃起了教學動力。
(郭淑媛)

延伸閱讀

台灣第一本「永續教科書」於綠色博覽會發表 十大品牌協同全國百位校長共同推動下一代永續教育
台灣第一本「永續教科書」於綠色博覽會發表 十大品牌協同全國百位校長共同推動下一代永續教育

2024-05-10

道禾實驗教育學校〉以茶道、書法磨身心素養
道禾實驗教育學校〉以茶道、書法磨身心素養

2018-05-31

實驗教育大鬆綁  配套缺什麼?
實驗教育大鬆綁 配套缺什麼?

2018-03-15

實驗教育熱潮:新學校 掃描台北市新實驗教育機構
實驗教育熱潮:新學校 掃描台北市新實驗教育機構

2017-10-05

立法通過兩年  一次看懂現況與問題 從小眾到爆發  台灣實驗教育缺什麼?
立法通過兩年 一次看懂現況與問題 從小眾到爆發 台灣實驗教育缺什麼?

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