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的重大任務:年金改革,在上周四已經開了第三次會。
然而,年金改革委員會代表間,不同團體的角力卻讓整體進度緩慢⋯⋯。
對此,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投書本刊,強調年金改革應先建立共識,才能抓住改革契機。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三次會議,財政部及主計總處報告時,提到各級政府潛藏負債約十八兆元,其中軍公教潛藏負債高達八.一兆元、勞保九兆元,引發許多討論。有軍公教代表質疑不應以「潛藏負債」形容軍公教退休金負債,並指出「退撫支出」僅占中央政府預算七.五%,因此軍公教退休金制度並沒有拖垮政府財政,改革不應只針對軍公教開刀。
退休金破產 政府財政堪憂
年金改革委員會至今才開過三次會,但幾乎每次都可以看到委員們在會議中立場對立、爭論不休,令人對未來會議的成效感到憂心忡忡。
我認為,年金改革會議應先有「整體檢討、共同改革」的前提,而非聚焦在討論軍公教是否被汙名化,或是釐清「潛藏負債」這個名詞是否正確,這些爭論無助於實質解決年金制度問題。其實,不管勞工或軍公教人員都不應該被汙名化,而勞保基金與退撫制度也都有嚴重財務缺口問題。
依據財政部資料,目前政府社會福利支出約四六○○億元(包括勞保、國民年金及社會救助等),占中央政府預算二三%﹔而退休撫卹支出約一四○○億元,占中央政府預算七.五%,這些支出雖每年持續成長,但成長率確實不高;且在目前法規下,政府在基金未破產前不具撥補責任,而目前各基金收入仍然大於支出,短期內看似不至於成為政府財政的主要負擔。但,真的是如此嗎?
根據各基金最新的精算報告,勞保與退撫基金都將在近十到十五年內用完。勞保基金預計在民國一一六年完全用罄;而軍公教退撫基金的部分,軍職人員與政務人員基金分別將在一○九年與一○五年完全用完,公務人員與教育人員的基金則在一二○年與一一九年用盡,屆時政府就必須以中央財政支付這些龐大退休金的財務負擔。
另方面,根據財政部資料,政府財政從八十年度以來,二十五年內僅有五年略有賸餘(八十七、八十八、九十五、九十六及九十七年度)。財政已是年年赤字、無力撥補了,再考量人口老化使得未來年金給付負債將快速倍增,少子化導致政府稅收減少,在現行勞保與退撫制度下,未來的退休金支付,恐怕是政府無法負擔的。
相較於全球的老化趨勢,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嚴重,這也是台灣年金制度改革最大挑戰──我們在跟時間賽跑。
提升投報率 盡速補足缺口
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要國家相比,台灣在二○一○年時是六.七個年輕人養一個老年人,到三○年剩下二.六個年輕人養一個老年人,到五○年更只剩下一.四個年輕人養一個老年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太快,也嚴重影響到退休基金財務的平衡,在繳保費的人少、領退休金的人多的情形下,若不及早進行多元制度改革,未來退休金制度資金缺口問題只會更龐大。
此時此刻,更是年金改革重要的關鍵期,目前大部分退休基金還未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現在開始提升投資報酬率,才能有效發揮彌補缺口的效果,必須盡快透過制度改革,同時降低退休負債,並提高基金投資績效,才會達到最大改革效益。
尤其,台灣有超過三兆元的社會保險與退休基金資產,政府應設法將資金導入公共基礎建設、金融市場與扶植台灣重要優質產業,如此,也能有效提升我國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發展。
年金制度改革的重點,在於如何維持退休金制度永續性、財務健全性以及世代公平性。儘管目前委員會議中仍有許多意見不同,但方向上是正確的,年金制度改革必須同時從降低退休給付、提高保費及提撥率、增加基金投資報酬率三方向著手,絕不能只靠降低某一群的體退休福利來減少負債,應該對所有制度做一致性共同檢討。
現階段,年金改革委員會應專注討論實質的制度改革,與解決退休基金財務問題,未來則應修法,在精算後檢視基金缺口,並適時調整費率或撥補,以維護退休基金財務適足性。
年金制度改革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應以長期多元微調與循序漸進方式不斷前進,對台灣經濟社會的衝擊才不會太大,最重要的是政府應頒布一個短、中、長期的年金制度改革計畫,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拯救台灣退休金制度缺口的最終目的。
副總統陳建仁(中)主持年金改革委員會會議,卻疲於應付程序問題,難有實質討論。
(圖片來源: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