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出訪巴拿馬,見證美頁岩氣出口東亞的重要里程碑,全球能源市場將大洗牌,能源全靠進口的台灣,也可在此趨勢下,趁機鞏固自身的供貨來源。
儘管這次總統蔡英文出訪,站在巴拿馬運河邊觀禮時,只見到中國貨櫃輪「中遠巴拿馬號」等船緩緩通過,但攸關台灣產業與民生的能源安全,已經隨這次浩大工程而改寫;背後凸顯的意義是,美國將頁岩氣大量商業化、出口的戰略,正式進入下一階段。
二○一八年,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LNG)業者、法商GDF SUEZ即將開始對台銷售;與台灣中油簽約的內容是,每年供應八十萬噸給中油,為期二十年。
接單俏》美大搶東亞商機
這是GDF SUEZ初次將液化天然氣賣到亞洲,也是台灣破天荒首次向美進口能源;由於台美尚未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出口液化天然氣必須向美國能源部專案申請,取得官方核准之後,雙方才在一四年初簽約。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證實,GDF SUEZ賣給台灣的液化天然氣,以頁岩氣為主,因此屆時勢必自墨西哥灣出發,經巴拿馬運河抵台。
這次工程,讓巴拿馬運河拓寬了六六%、向下挖深四三%,規格多在六萬噸以上的液化天然氣船,才能夠通過這條捷徑。
若運河維持原狀,液化天然氣船就得繞道蘇伊士運河或南非好望角,距離將增加近一萬公里。由於液化天然氣必須降溫至攝氏零下一六二度才可運送,液化、運輸成本甚至高於生產成本,多繞一大段路,美國天然氣很可能喪失價格競爭力。
台灣不遠千里也要買美國天然氣,主因是以往的供應國退場。每年銷售二百二十五萬噸液化天然氣,占國內總進口量一七%的印尼明年約滿,不再對台銷售;另一個占台灣總進口量一六%的馬來西亞,合約也只到二○年,屆時將另簽新約,國內天然氣供應逐漸浮現缺口。為了分散來源,台灣必須尋找新供應國,積極為自家能源尋找市場的美國,於是成了首選。
而且從○五年到一五年,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數量整整增加一倍,顯示需求相當可觀,從供應數量來看,來自美國的八十萬噸液化天然氣,僅占去年台灣總進口量約五.六%,未來頗有可能增加對美採購。
由台灣的例子可知,巴拿馬運河拓寬,對美國能源戰略至關重要,美國不僅將頁岩氣作為實惠的工業、消費能源,更是下一個出口重點,目標正鎖定亞洲。
因為世界消費液化天然氣最多的日本,加上中國、韓國和台灣,占世界液化天然氣需求合計達六六%,巴拿馬運河工程,為美國頁岩氣搶攻全球採購量最龐大的這塊市場,鋪平了道路。
六月底,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巴拿馬運河拓寬以前,全球共有約五百艘液化天然氣船,其中只有體型最小的三十艘,能行駛巴拿馬運河;今年下半年起,這個數字將一口氣變成四百五十五艘,幾乎所有液化天然氣船都能通過,這將為美國的能源出口貿易帶來重要成長。
(圖/達志)
▲點擊圖片放大
簽長約》台看準價格優勢
顯而易見,巴拿馬運河竣工後,美國液化天然氣運到東亞主要市場的時間更短、競爭力也更高了。
以日本為例,過去無論是經過中東的蘇伊士運河,繞經南非或南美洲,天然氣船大約都要一個月以上才能抵達,但EIA估計,未來走巴拿馬運河,只要二十天就可送到,相當於快三分之一;至於運抵台灣高雄,也可望從三十天減少至二十三天。
不僅省時,美國液化天然氣還有價格優勢。張瑞宗指出,國內採購液化天然氣以長期合約供應為主,計價公式與油價有一定連動關係,近年來油價下跌,液化天然氣逐漸轉向買方市場,若比較合約之間落差,這次採購來自美國的頁岩氣,確實比向其他國家採購,來得便宜一些。
專精石化產業、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也估計,全拜頁岩氣開採成本低廉所賜,「美國特定地區的頁岩氣,每單位生產成本,甚至只有美元幾毛錢。」何耀仁說。
巴拿馬運河上平靜無波,每一艘船都是緩緩而行,但這次工程在無聲中徹底重組規模驚人的國際能源版圖,美國由能源消費國搖身一變,成為大出口國,是台灣人關心國家外交處境之餘,不能不認識的最新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