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會備詢,許多政務官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多半在空轉,卻不針對政策溝通辯論,專業無處施展,還要不時被謾罵,令政務官心寒
空轉枯等!官員坐一整天,不一定有機會上台
這不是法庭,也不是考場,而是台灣的立法院和官員備詢的一幕,常態是立委在輪到質詢時才出現,三十分鐘的質詢過後就走人,官員則乖乖坐在備詢席,可能連上台都沒機會。
立法院開議後,大約連續六周的總質詢是問政重頭戲,這段期間,執政團隊各部會首長都得「綁」在立法院,除了每周二、五必須全天陪著行政院長在立法院院會接受總質詢;另外三天,如有必要,還必須出席各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專案報告、預算說明、法案審查等會議,並接受質詢。
對許多政務官而言,這是政務停擺又難熬的六周;會期中,常常是立委輪番上陣,重複應答同樣題目不說,期間內不准離開、不准請假,有時遇上強悍的立委,只能聽訓、難以回嘴,讓許多政務官覺得「與立法院互動困難」。
立法院議事效率不彰,待審的法案堆積如山。(攝影/陳永錚)
第一個困境,是曠日廢時的備詢。
「只有立法院休會,部會首長才能有點時間處理公務。」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舉例,立法院總質詢期間,行政官員一早就準時出現,但這時院會經常會先處理例行議案或進行黨團協商,內閣成員只能枯坐在場內無所事事,卻無法辦公。
即使質詢順利進行,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台備詢,葉匡時說,「幾十個部會首長坐了一整天,立委卻只要在質詢的那段期間到場,難道行政部門的時間比較不重要嗎?」曾有一位卸任政務官,因為有緊急事項必須處理,要求主席希望能先離開幾小時處理公務,待立法院政黨協商一個段落後再回來備詢,卻遭主席以「無此慣例」為由拒絕。
曾擔任政務官、也將在新政府出任環保署長的立委李應元建議,為兼顧民意監督與行政效率,立法院可以讓政務官備詢時間更有彈性,例如院會處理議案或朝野協商的空檔時,首長得以離席辦公,議事恢復進行後,內閣再於一定時間內抵達議場即可;總質詢形式也可學習內閣制國家,每次會議前,由行政、立法兩院先行協調議題範圍,避免漫無邊際地隨意發問。
離題作秀!非關政策天馬行空,只為上媒體曝光
第二個困境,是五花八門、甚至淪為機智問答的質詢話題。
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曾在質詢時任科技部長的張善政時,說「現在韓國(手機通訊技術)是8G,那我們4G會不會落伍了!」讓張善政當場傻眼。
本屆立院最年輕立委呂孫綾,在質詢憲兵濫搜民宅事件時問錯對象,反遭國安局長楊國強揶揄,也遭網友冷嘲熱諷是「拿大麥克去肯德基抗議」。
總是直言不諱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就批評,「立委質詢的時候,要不是想作秀上媒體,不然就是問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有人問我:麻疹疫苗是每年幾月施打,一次要打幾CC。這是一個管政策的部長該回答的問題嗎?」
許多官員感嘆,政務官最重要的工作,應是制定與推動政策方向,但是只要一進到立法院,除了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立委對答非關政策的內容,常常還要面對立委尖銳辛辣的問政。
「台灣政治人物詢答時,經常不是在論理,而是使用刺激的言語動作,爭取媒體曝光,這種方式對非民代出身的政務官確實很難適應。隨著民主日漸深化,立法院也應該發展出更成熟的政治文化。」李應元說。
立委盧秀燕要求財政部長張盛和為花雕雞泡麵缺貨負責,被網友砲轟。(翻攝國會無雙影片)
利益交換!立委把預算當籌碼,不爽就刪
第三,少數惡劣立委,利用質詢或刪預算的方式達到施壓目的。
即將卸任的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和幾位政務官聊天討論時,把立委歸納為三個類型,第一種是認真的立委,雖然凶,但是可以溝通,例如她曾在質詢時,遇到立委王榮璋責難,但私下當面解釋後,王榮璋反而態度一轉,願意幫忙。卻也有立委是意在作秀,真要私下溝通,卻大手一揮,說「我已經質詢完了,不需要找我。」一切隨質詢秀完就結束。最後一種立委,則表面正氣凜然,實則為利益交換,等著和政務官要求條件,以換取支持政策和預算。
不受尊重!人身攻擊,官員被氣到送醫
第四,立法院缺乏對政務官的尊重。
今年三月底,環保署長魏國彥到立院備詢,與立委劉建國為了德翔台北輪擱淺漏油事件激烈交鋒,一度脫口「要辭職」,又因心臟不適緊急送醫,事後他說,三十一日還是會硬著頭皮到立法院備詢挨罵。
前經濟部長張家祝在高雄氣爆事件後,在立法院時遭立委批評「冷血」、「不是人」,憤而請辭。一位政務官表示,常常必須到立委辦公室就特定政策溝通時,要每一層樓、每一層樓地「拜會跑關」,許多時候都需在長廊門口枯等、罰站十幾分鐘,他坦言這樣做,「很傷自尊」。
照理,政務官薪水由人民納稅買單,等於是重要國家資源,如果逢備詢,就綁死在國會,不進行具體的政策、法案溝通,徒然消磨政務官做事的熱忱,以及執行政策的信心,豈不大大違反原始立意。
當然,政務官未盡職責,演出脫序言論,或是不尊重國會的行止,同樣所在多有,例如法務部長羅瑩雪近日多起在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和立委對嗆,稱「要下台的最大」,甚至親自寫新聞稿,嗆立委「只出一張嘴」。再如勞動部長陳雄文接受質詢時,以「我在吃便當」回應,乃至於○八年民進黨敗選後,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連續十二次拒絕赴立法院備詢等等,不尊重立院的態度皆不可取。
「台灣這個國家的民主還處在青春期、持續成長發展的階段,應該逐漸建立起相互尊重的民主風度與文化。」李應元感嘆。立委不應該將政務官視為二、三十年前那種麻木不仁的「高官」,而是尊重對方為國服務的熱忱與專業學養;政務官在國會殿堂也應該自重身分,兩邊都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優先,互動方式才能逐漸改善。不然可預見的是,台灣在未來,縱或執政者多有識人之才,也難找到願意「當官」的「千里馬」了。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