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當選總統三個多月,林全內閣成員千呼萬喚始出來,部分部會首長甚至有難產之虞。「英全體制」用人與找人出現了什麼問題,未來該如何解決?
這段話,既凸顯了台灣近十年來日益惡化的「人才不願出任公職」問題,或許也是林全內閣人選截至目前被許多評論認為「了無新意」的原因。
用人太保守!新內閣平均年齡史上最高
新意不足的評論,首先針對年齡而來。林全內閣是台灣民主化以來,內閣平均年齡最高的一屆,就目前已公布的名單,平均六十.七歲。
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指出,李登輝執政時,一九八九年李煥組成解嚴後第一任內閣,平均五十九.五歲,此後每次改組平均年齡就降低一次,降到蕭萬長時期五十六.九歲。陳水扁執政,從唐飛內閣平均五十五.七歲,一路降到二○○五年謝長廷內閣四十九.九歲。但馬英九政府劉兆玄內閣平均五十七.七歲,陳冲內閣平均五十八.二歲,「內閣越來越老,越來越找不到人,國家不知要到哪裡找人。」
當然,年紀大與執政能力不能畫上等號,在美國,雷根以七十歲高齡出任總統,不但開啟「雷根時代」,也贏得人民愛戴。可見,民眾不一定在意內閣成員年紀大不大,只關心問題能不能解決,以及政府有沒有計畫性地培育人才。
只是,蔡英文從○八年擔任民進黨主席後,就強調權力世代交替的重要,民進黨一六年能重返執政,年輕世代的支持是重要推手。但四十六歲的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在扁政府出任青輔會主委時三十四歲,無論當年或現在,都是內閣最年輕的部會首長,顯然過去八年來,泛綠陣營在人才養成上,猶在原地踏步。
另一方面,林全內閣把相對年輕,但也在五十歲上下的吳志中、邱垂正、龔明鑫、詹順貴、陳吉仲等,分別放在外交部、陸委會、國發會、環保署、農委會等副手位置,擺明先歷練,未來可望扶正,但也凸顯用人態度相對保守,這會不會形成「英全體制」的執政風格,值得觀察。
「內閣平均年齡高,是因用人不夠大膽,比較年輕的人只敢放次長;年齡不應成為標準,但若都沒有年輕一輩來當政務官尤其部會首長,長遠來看是大問題。很多領域應該讓年輕人出來做,卻未考慮,難道只有鄭麗君一人可用嗎?」政論名家、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點出這個問題。
換言之,年齡雖然不一定是問題,但用人有沒有打破「途徑依賴(指人們一旦做了某種選擇,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不能輕易走出去。)」才是問題。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日前就以〈新政府不可陷入途徑依賴〉為題撰文指出,新政府說要革新、採新經濟發展模式,卻又嫌年輕一代學者沒有執政經驗,忘掉蔡英文當年是以四十歲出頭、沒什麼執政經驗的學者從政而一鳴驚人。他並指出,新政府任用大批「有經驗」的前朝官員入閣,「也許有些確是人才,但他們若不檢討和承認過去政策的錯誤,則可能仍被那時的觀念帶著走,甚至為了掩飾當年的錯誤,而讓未來政策再錯下去。」
「希望這些官員和他們的上司都要切實檢討,不要被過去不恰當的政策和思考牽著鼻子走。」陳博志提醒。
閣員太難找!凸顯國會育才效果不彰
除了年齡問題,外界非議的另一重點,在於政壇繼「台大法律幫」後,由於丁克華及準財政部部長許虞哲,都是林全的政大財政研究所同學,加上主計長朱澤民也系出同門,因此看似出現「政大財稅幫」。
但如林全所說,金管會主委是「找了七個人都沒答應」之後的結果,且據了解,關於財政部部長人選,許虞哲也不是第一位被徵詢的對象;換言之,「政大幫」或許是在人才難覓情況下的巧合,最重要的還是必須檢驗這樣的用人、這些新內閣的施政,是否存在「途徑依賴」的思惟。
進一步而言,各國國會均有培訓執政人才、成為內閣「牛棚」或「農場」的功能,除內閣制國家,美國總統也大部分是國會議員出身,國會是最好訓練新人與國家領導人的場所,但台灣這項功能不彰。
「過去陳水扁與馬英九曾想把國會與內閣連結,但之前立委素質不佳,一軍不願進國會,就沒部長可找,惡性循環下來,林全內閣又想排除國會議員與政黨的影響,更找不到人,但不透過國會培育人才,將來怎麼辦?」林濁水說。
人才需要土壤才能茁壯,在此過程中,政黨、民意機關與媒體也應扮演正面力量。既然大部分部會首長已就定位,執政團隊應盡速提出願景,並以實際作為交出施政成績單,才不負人民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