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聯網應用產值,2020年預估將跳升到約一兆美元,這是台灣加大GDP的最好機會;台灣有優勢也有挑戰,新政府應該好好把握機會,戰勝難關。
台灣經濟須走出新產業內容,GDP(國內生產毛額)、稅收才能雙增,股市才有活力,新政府責任重大。
二○一六年三月二日(三)應好友謝董事長金河之邀,向李前總統請益、討論台灣GDP未來發展與物聯網產業(IOT, The Internet of things)浪潮,李前總統特別點出物聯網產業將是人類繼蒸氣機、電氣、電腦後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是台灣產業走向創新,加大GDP內容最好的機會。
'
全球物聯網應用產值,預估將從一四年一千八百億美元,跳升到二○年約一兆美元,智慧家庭為最大貢獻來源。
本文由我及工作夥伴施旭澤撰述,與讀者共勉。
物聯網讓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感測設備,連接了人和信息內容,讓我們生活擁有「連接一切」的特點。提供標準化服務,再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路與互聯網融合,將物體的訊息準確傳遞。
物聯網從資料提供端的感知層,經過資訊處理端的網路傳輸層,再抵達知識應用端的應用層,有三層面:
一、感知層。所有物件上加入感測晶片,將各類感測器(sensor)裝在生活周遭各種家電、設施、用品上,藉此偵測環境變動,對生活中物理量(溫度、溼度)、聲音、影像,感測到的數據透過RFID(無線射頻技術)、群峰無線網路(ZigBee)、藍牙(Bluetooth)、嵌入式技術(Embedded systems)、GPS、二維條碼標籤等技術傳送至網路層。
不同感測器有不同設計方式,去感測外界變化並轉換為電子訊號;目前也有許多技術是將這三種整合到一個微小的IC中,如用於光感測的CMOS IC,以及用來測量物理訊號的微機電系統(MEMS)。
在這樣內容裡,我們看到了台灣產業中的IC設計與封測產業充滿了機會,光感測IC與G-sensor廠、感測器廠、MEMS檢測廠站在優勢點上(根據國家實驗研究院數據,一九年感測晶片產值將達二四○億美元,台灣在全球半導體IC設計產業市占率達一二%,但在感測晶片設計產業中的市占率卻不到一%,機會無窮)。
二、網路傳輸層。把感知到的數據信息,傳送彙整到物聯網專屬的資料中心,資訊傳輸技術主要有WiFi、LAN、WiMAX、4G-LTE,在這樣內容裡,我們看到了台灣產業中的光纖、網通設備有了往上翻轉內容(功率放大器、基地台微波/毫米波元件、天線模組)。
三、應用層。當大量資料被蒐集後,透過雲端運算後被發掘的各種應用,應用小至個人手機提醒功能,大至國家交通運輸規畫,都能完成各種服務提供。
在這樣內容裡,我們看到了台灣產業中的資訊安全、消費性電子產業的創新時機(安全監控、資訊安全、終端產品RFID自動感測、自動化元件、穿戴式裝置)。
從IT產業進入物聯網產業,台灣有機會也有挑戰,都需新政府全力投入支持:
一、台灣機會:
1、產業鏈完整:從矽晶圓製造(如環球晶圓),到光感測IC設計(如矽創),到晶圓代工(如台積電),到終端應用產品,如安全監控、電子門鎖等,台灣不乏優秀廠商,整體產業供應鏈架構完整。
2、硬體製造能力強:台灣電子產業在PC、NB的OEM、ODM代工領域,實力雄厚,也帶動工業電腦產業鏈發展。台灣公司軟體設計能力雖不及歐美矽谷等大公司,但物聯網所需技術橫跨軟硬體,台灣以硬體製造為強項,工業電腦客製化勝於中國,交期、成本、品質優於韓國,台灣相對有利。
未來台灣若能透過「軟硬整合」,打造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成為系統服務者,有機會站上物聯網生態系制高點,翻轉台灣產業。
3、擅長少量多樣客製化服務,具彈性與高度適應性:台灣靈巧生產特質,能提供客戶少量多樣的利基型產品。而物聯網終端應用多樣,初期的少量多樣、客製化程度高,提高台灣很好的切入點。
二、台灣挑戰:
1、人才外流嚴重:以IC設計龍頭聯發科為例,飽受中資挖角之苦,人才流失威脅日益加劇,台灣未來無論是硬體生產或是軟體開發,都亟需人力資源,尤其物聯網未來終端服務,將是大幅提高附加價值的商機,缺少相關人才為一大隱憂。
2、遊戲規則被界定,須搭配政府才能突圍:傳輸協定大都底定(RFID無線射頻技術、ZigBee、Bluetooth、Embedded systems、GPS、二維條碼標籤等),僅能跟隨歐美規格,產品開發時程受箝制,若要開發新協定,台灣內需市場小,需要政府全力扶持。
3、缺乏系統整合設計能力:台商強項皆僅局限某一應用,如開關家電設備,或局限某一區塊,如家用安全監控與白色家電,但物聯網最終精神是連結各個裝置,發揮綜效,才可降低消費者選購複雜度,增加購買意願,這些,台商很欠缺。
4、認證時間長:台商切入國際大廠需較長認證期,以車聯網為例,要經過比較長時間認證(車用約需三~五年),才能將產品放入一線國際大廠的車中,須早著手進行,方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