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已成為國際金融圈關注的焦點,台灣金融圈一七年也將面臨國際反洗錢評鑑,專家說,萬一過不了,台灣金融業的外匯交易業務,恐是死路一條!
近來,除了歐盟表示將考慮廢除五百歐元面額的大鈔之外,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也呼籲,美國應該註銷面額一百美元的紙鈔。這兩個改變的共同目的之一,都是為了防制洗錢;而對台灣的銀行業者來說,加強防制洗錢的力度,如今更已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一九八九年成立的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台灣雖不是成員國,但它下轄組織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台灣卻是創始會員之一。APG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對會員國的評鑑,○七年,台灣評鑑成績六十分,低空飛過,勉強通過;一七年,將進行下一次評鑑。
「這次評鑑是近期金融圈最煩惱的事,因為如果未能通過評鑑,台灣可能被列為洗錢高風險國家,和伊朗、伊拉克同等地位,台灣將來做外匯交易則會是死路一條!」說話者是擁有「國際反洗錢師執照」的敦陽科技資深處長林智強。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為慶祝成立二十五週年,日前舉辦系列講座回饋社會,其首發的「FinTech數位金融資安研討會」上,董事長周吳添表示,「近期大陸銀行業者來台灣參加研討會,主動指定反洗錢作為主題,顯見其為國際金融重要趨勢。」林智強因而受邀,解析這個攸關台灣銀行業國際業務空間的關鍵課題。
洗錢是怎麼一回事呢?嫻熟洗錢流程的林智強舉了簡單的例子,「你走在路上,撿到一百萬元,存到銀行,分批領出來,這就算洗錢了。」
評鑑重點:三流程 一旦存進銀行 防不勝防
對著台下的金融業人士,林智強從三個流程,解釋金融機構可能會被認定為「防制洗錢不力」的三道關卡。
第一階段是「處置」,就是「將不法所得進行初步加工」,加工的目的,是讓不法所得變得「更容易控制」,「把錢放到銀行,而銀行收了,就完成了洗錢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多層化」,要讓這筆錢的模樣變得「模糊化」,經過層層金融交易隱匿資金來源,從而將非法所得與其真實來源分離,例如投資保險、股票、債券、不動產等。
第三階段是「整合」,將資金從第二階段的「多層次」管道中,再轉向「正常」的經濟活動,創造正常的收入,「也就是說,當我把錢拿出來花的時候,它已經是乾淨的。」
雖然一趟洗錢工程必須經過三個階段,但在多元化的金融時代裡,只要通過了第一關──存進銀行,後續的洗錢手段往往也就防不勝防,因此林智強也說,要防制洗錢,最難的部分,就在於「如何聚焦高風險分子」。
目前,銀行規定存入五十萬元以上現金,就必須向法務單位進行申報,「其實現在的問題不是銀行隱匿申報,而是申報過多,如同無效申報,一筆筆的進行查證,等於浪費資源。」因此,反洗錢系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建立黑名單。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歐盟、聯合國等,都建有洗錢高風險分子的黑名單。
最難關卡:黑名單 政治人物列管、名字難辨
有趣的是,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也是反洗錢列管對象,「政治人物的名單也是比較難建立的部分,例如陳水扁、馬英九等都算在內。」林智強說。
有了名單後,銀行業者該如何進行識別?「你必須能夠判斷名字間的相似度,才能確定客戶的身分。」說來容易,實做起來「眉角」可多了,「例如今天有阿拉伯人來開戶,你根本連名跟姓都不知道怎麼分辨;又或者,在美國,Michael等於Mike,當對方以Mike來開戶時,你的系統就必須精準了解這點…。」
基本上,一套反洗錢系統要有效用,就是做到「客戶風險的分級設定」,當金融機構確認客戶的身分後,最好能額外深入探究客戶背景,「除了國際組織固有的黑名單,還有許多該小心的客戶風險,例如,這個帳戶持有人是不是金融機構雇員,或者說承包商、供應商,他有負面新聞嗎?這些新聞會影響他的交易嗎?」
凡此種種,洗錢防制要能達到國際要求,業者眼前正待進行的補強措施的確不輕鬆,無怪乎,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中信、匯豐、星展、澳盛等多家業者都對外招攬反洗錢專職主管人才;而相關業者甚至預估,光是要建置功能完整的系統,平均每家業者必須花費二千到三千萬元的經費。
不過,在國際間已把防制洗錢列為重要課題的大環境下,這些成本恐怕已是不得不花,「金管會要打亞洲盃,首先要落實反洗錢。」林智強進一步強調,「除了銀行之外,包括金融集團底下的證券、保險等部門,現在都應該具備反洗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