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高度液化的台北市社子島,即將投票決定開發方案。此處為淡水河口沙洲,又屬洪患區,學者皆認為不宜開發,台北市政府及居民真的要與天爭地?
「水總要有地方去, 台北市社子島開發,洪水要往哪裡去?關渡平原、大度路以南都會被淹沒。」 一名地方政府官員提醒,社子島開發可能付出的代價;這也凸顯出社子島的問題,不只是當地居民的問題,或許全體台北市民都必須共同面對。
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台北市政府舉辦社子島開發i-Voting(電子投票),推出「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及「咱ㄟ社子島」三方案。投票前一周,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親赴社子島催票,並宣布新增「維持現狀」方案,回應近來「拒投」的聲音。
然而,二月六日台南震災剛震出全台土壤液化大危機,社子島正是高度液化區域之一,現存屋舍尚且有居住安全問題,更遑論讓人口倍增的三項開發方案,台北市政府此時推i-Voting,是否操之過急?
難題! 如何開發 三屆市長都頭痛
位處北市西北側的社子島,是基隆河與淡水河沖積出的沙洲,面積約三百公頃,居民一萬多人,住戶約三八○○多戶。礙於限建法令,生活機能與發展停滯,在地人渴望改變已久。禁錮這區域的限建令,起於一九六三年席捲北台灣的葛樂禮颱風,河水暴漲吞沒社子島,淹水深達三公尺;七○年,社子島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列為滯洪區,僅作農業用地或綠地,停發建設許可,自此限建四十多年。
過去三任市長各自推出開發案。陳水扁將面積一八○公頃的開發案,送交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競選連任時,再提案將開發面積擴大為二四○公頃,但在選戰失利後撤案。而馬英九提出「社子島輕軌路線規畫案」,卻無下文。
郝龍斌則提出「台北曼哈頓」計畫,打算在沙洲上填八公尺高土方,耗資七百億元,最快七年完成填土,才可做後續建設。柯文哲上任後,一再表示,此案可行性極低。
「社子島問題在我任內若無法解決,未來五十年大概也無法處理。」柯文哲在社子島專案座談會上這麼說,再次展現外科醫師的明快性格,上任一年多即將開發方案火速推向公民投票這一步。
隱憂! 市府三方案 學者不看好
柯市府推出三種開發方案,看在專家眼中,根本殊途同歸,與郝市府方案的不同之處,也只是填土填得比較少。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黃瑞茂直言,三種方案都要做基盤、堤防,而堤防下都留有空間、不會填實,等於創造出很大的地下室,「從建築學來看,創造了很多危險地景,這一空間如果淹水,很難清理。」
再者,區段徵收可按面積配回四成,社子島居民若現在擁有三十坪房屋,僅能分回十二坪。黃瑞茂舉例,若將來新建住宅約五十坪,居民還得拿幾千萬元出來買足三、四十坪,「等於蓋章之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住回到社子島了。」
最後,也是黃瑞茂認為,市府始終沒回應的問題,「市府規畫圍牆底下要做成公共空間,還得找經費來維護;若因住戶比例不高、公設乏人使用、 維護情況也不理想,難保不會變成都市中陰暗的角落。」
假使不做大規模開發,能否針對現存困境,對症下藥就好?其實,築堤保護後,地主可以原地改建,接水、接電、設門牌、建築修繕等都已改善;「現存的問題在於,有人想藉此發財。」不願具名的官員說。查詢內政部實價登錄,或許是憑藉士林區的門牌,社子每坪還有四十萬元行情。
從過去不少區段徵收案看出,一旦徵收,地價翻漲,原居民無力承購,還是投資客獲利。部分人士昧於當地土壤液化事實,堅持開發方案的容積率 (基地內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之比率) 不能僅有一六○%,恐怕也是此因。
出身社子的資深議員陳政忠說,補償條件太嚴苛、缺乏安置特別條例與容積率偏低,是當地民眾最關切的問題。市議員陳慈慧也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以後的違建,不符現有法令的安置資格,卻占當地居民三分之一,是最怕無房可住的一群!」
黃瑞茂認為,應有更多選項,且不見得都要開發方案,「假設多數居民無法住回去,我贊成採北市府顧問楊重信的主張,花三百億元、低密度開發,讓社子島變成一座公園。」
「何時開發」是二十多年來北市府不變的思惟;然而面對越來越極端的天氣,讓社子島作為都市最關鍵的調節閥,或許也該成為選項之一。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