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送一」或「賣一捐一」的社會創新,可以從五星級餐廳的請客聚餐開始啟動。一方面促進個人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減少糧食浪費的呼籲。
小時候在貧窮的鄉下,沒有婚喪喜慶,為人媳婦的不敢隨意使用昂貴的味精,所以每當家裡有大餐時,母親都會將新鮮的蔬菜和剩菜一起熬煮,再由我分送給鄰居。這種分享行為常在腦海裡盤轉。
念初三時,我曾設法說服村裡的一個窮人家庭,讓他們已考上蘭陽女中的女兒去註冊上學,但最後我的努力還是白費了。念高中時,深感有些富有人家苦口婆心強逼不愛讀書的兒女補習,那時我居然希望以後能辦一所「買一送一」的學校,家有拒絕讀書的兒女之有錢父母,可以預付兩份學雜費,一份給自己的孩子,一份給上進的貧民子弟,我期許在這樣的學習文化中,貧富的異質學生能一起成長。
幾年前,一位政大博士生到哈佛大學短期訪問一年,他兩個讀小學的孩子,進入了當地一家公立學校就讀,家長的背景從教授、企業家到新移民和勞動者,所有學生在校內的午餐都用儲值卡付錢。不管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每位同學都擁有同額的儲值卡。原來那些付得起的家長,大方地實踐了類似「買一送一」的概念。
美國知名布鞋名牌Toms「賣一捐一」的經營模式,就是每賣一雙鞋就捐一雙鞋給窮人。到現在為止已有七十幾個國家、超過兩百萬名兒童受益,這些兒童真的受益嗎?
舊金山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威迪克的研究團隊,接受Toms的委託進行田野研究。在隨機分組的實驗中,共有一五七八位兒童得到捐助,和那些沒有獲得鞋子的控制組比較起來,雖然在健康和自尊方面並無差異;但花比較多的時間從事戶外活動,而且男生的上課出席率也比較高,肯定了這項社會創新。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