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日月光購併矽品,並牽動著全球半導體產業板塊的電子業大戲,凸顯出的是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四位主角,在這場峰迴路轉大戲中,展現出的性格、謀略與眼光。
不過是在日月光宣布將收購矽品一○○%股權的七十二小時前,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才剛現身台北一○一大樓三樓的證交所,宣布矽品將引進紫光作為策略投資人。紫光集團將以五六八億元參與矽品私募,持有矽品二四.九%,成為矽品最大股東。此舉,被解讀為林文伯力抗日月光成為矽品最大股東的終極一搏。
七十二小時的峰迴路轉後,幾乎已可確定,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有機會將矽品「整碗捧去」,並且,師出有名。至於林文伯,則恐怕會是「一步錯、步步錯」的難堪輸家。
輸贏之間,在於謀略和眼光。自從八月底日月光宣布以每股四十五元,公開收購矽品二五%股權後,三個多月以來,這場牽動產業版圖、兩岸競合,甚至是國家利益的爭戰,不僅被視為「溫州狠角色」的張虔生與林文伯身涉其中,還捲進郭台銘、趙偉國等重量級要角。
在張力十足的緊繃情境底下,四人的性格與作風盡顯其中。外行看熱鬧,看的是差異鮮明的角色人物彼此互搏;內行看門道,「每個人行事作風,其實牽動了最後勝敗的關鍵。」一位創投業者這麼說,在他眼中,這趟股權之爭,某種程度是所有經營者的絕佳教案。
趙偉國〉若吃下這案 將成台灣封測業大金主
首先,是在十二月十一日宣布「參戰」的趙偉國。他一出手,就展現他一貫的霸氣作風,以每股五十五元的手筆參與矽品私募,硬是比日月光的公開收購價格,多出十元。
「我本來就想投(資)矽品,只是日月光先投。」在矽品宣布紫光將入股訊息的當晚,《今周刊》第一時間找到了趙偉國,他說,自己是先觀察了日月光入股矽品的後勢發展,看到大勢底定,就決定出手了。
此外,當記者問及趙偉國曾在十一月間表示「暫緩對台灣科技業投資」,他也毫不掩飾地承認:「當時的確說過暫緩的話,也確實是這麼想。」至於言行不一的原因,他解釋,主要看到台灣一些「有識之士」對紫光投資力成一案,表示肯定,「再加上矽品、南茂真的很優秀。」所以決定加大投資。
不過,霸氣的另一面,卻很容易被外界賦予「囂張」的觀感,而這也就造成了紫光入股矽品的最大橫阻。
在矽品宣布引進紫光後,儘管林文伯以「矽品與紫光策略聯盟,除了可鞏固現有客戶……對矽品在全球和大陸市場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助益。」說明紫光入股效益;然而,這個策略仍引起不少質疑聲浪。尤其紫光也在十一日宣布,將入股南茂二五%,十月底也宣布入股力成,若三案皆成,等於坐上台灣封測產業大金主的地位,更令社會頗感不安。
外界甚至懷疑,剛宣布將收購DRAM代工大廠華亞科所有股權的美光,大動作的背後,也與紫光集團有關。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當晚(十一日)就在臉書公開砲轟矽品,「只因為不願意日月光成為最大股東,引狼入室,因而出賣台灣未來利益。」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也明確表態:「政府確實應審慎評估,是否同意讓同一家陸企入股我三家封測廠?不宜過度集中在某一家陸企身上。」
對於這些評論,趙偉國仍義正詞嚴地說:「如果台灣官員真的為了台灣人民未來生活幸福考慮,應該徹底開放來自大陸的投資;我不知道,除了陸資以外,還有誰會來台灣大量投資?」種種說法,反倒讓反彈聲浪推高,也讓入股矽品的盤算,在日月光出手之後立刻陷入劣勢。
郭台銘〉 真心抵不過白銀 「白騎士」救援宣告失敗
然而,若將趙偉國的手筆與霸氣,對比於先前在日月光搶親矽品一案中扮演「白騎士」的郭台銘,則又凸顯了郭台銘的為德不卒,白騎士的救援注定失敗。
「我不是白騎士,我是白頭老翁。」當時,郭台銘是親自牽著林文伯的手出席記者會;郭台銘甚至透露,當年矽品曾希望購併鴻海集團裡的封裝廠訊芯,強調雙方早有合作意願,並非僅為了防堵張虔生而結合。
只不過,這些「宣言」終究敵不過真金白銀。郭台銘雖在各場合都宣示他挺矽品的決心,但只願透過交換股權的方式,成為矽品最大股東,而且矽品還須折價與鴻海換股。
「我們要人家(鴻海)出手相挺,怎麼可能還談更好的條件。」一名矽品員工道盡無奈,郭台銘不願提高營救價碼,終究說服不了既有股東們,最後種下鴻矽戀在股東投票表態下,只能遺憾收場的果。
至於林文伯,一路以來,敗在過度的著墨與猶疑。
林文伯〉 一步錯步步錯 30年愛惜羽毛形象沒了
就拿與鴻海結盟一案來說,林文伯表示,矽品早有與鴻海策略聯盟的計畫。業界人士甚至指出,兩、三年前矽品也曾有入股江蘇長電的打算,然而,兩項計畫無疾而終,結果就是矽品缺乏像鴻海這樣的緊密夥伴作為後盾,免不了被對手侵門踏戶。
再看這一回,林文伯雖找來趙偉國試圖扳回一城,但在外界質疑聲浪湧起之際,卻沒能在第一時間,清楚交代雙方合作的綜效與必要性,坐視社會反彈聲浪由星火而燎原;如今,反撲日月光的計畫困難重重,甚至破壞了他過去三十年建立起愛惜羽毛的形象。
趙偉國與林文伯的「失」,其實也就是張虔生的「得」。
張虔生〉手腕高又果斷 堪稱這次最大贏家
對比於林文伯,張虔生顯然贏在果斷。一位產業界人士分析,在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之際,對張虔生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失去產業龍頭地位」;而要鞏固地位、拉高競爭門檻,就是吃下矽品,「這可能是他在『未合意』情況下,快速出手的主因,至少能夠牽制矽品與他人結盟的機會。」
回頭來看,若非當時快速出手卡位,如今紫光的封測布局,很可能已經危及日月光。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的這句經典,大致詮釋了張虔生奪下矽品股權的勝出關鍵。事實上,為了彌平社會對紫光入股矽品質疑,林文伯原本預計邀集媒體說明,但就在日月光十四日出招後,行程也被緊急取消。
《孫子兵法》另有一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意指善用情勢變化而取勝,這點,正是張虔生能反制成功的關鍵。
對照八月底,張虔生在未告知林文伯的情況下,就提出公開收購計畫,雖然一切合法,但總是揮不去外界對於張虔生「強取豪奪」林文伯畢生心血的印象。然而這次,林文伯找上趙偉國,張虔生趁著大眾反彈聲浪,順水推舟公布百分之百收購矽品的計畫。
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在記者會所說:「公司對此高度稀釋全體股東權益⋯⋯,且具反制目的之交易,深感遺憾。」言下之意,就是日月光也是在顧慮股東利益、甚至是國家利益之下,「被迫」做出收購矽品所有股權的決議。
簡單說,當張虔生將這場一開始定調為「純財務投資」計畫,全面升級成「百分之百吃下矽品」的戰役時,他已嗅到的民意風向,以及對成功的高度掌握;而一路霸氣的趙偉國,反倒成為幫助張虔生全面吃下矽品的關鍵人物。
張虔生最後是否成功拿下矽品,目前當然仍是未知數。畢竟兩家公司加起來將近三成的市占率,若要成功合併,還須經由全球不同國家公平會的審議通過;另一方面,林文伯究竟會選擇接受日月光的收購,還是繼續對抗,也為這齣戲碼增添變數。但無論如何,張虔生在過程中所展現的謀略與手腕,無疑是二○一五年科 技業的風雲人物。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