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Google之後,臉書也考慮將亞洲首座資料中心設在台灣,消息一出,引起不小的反彈。高耗能、低人力需求,這些問題雖都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但資料中心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卻可能比你想得更複雜。
代價:耗電超凶加重缺電問題
十二月一日,彰化縣縣長魏明谷透露,臉書考慮投資新台幣一百億元在高鐵彰化站旁設立資料中心。對台灣來說,這是許久不見的重量級投資案,然而卻引起不小的反對聲浪。「別想臉書,想想電從哪裡來?想想空汙吧。」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的一句話,道出不少人的憂慮。
台灣正面臨缺電危機,而不能否認,即使是再節能的設計,以雲端資料中心動輒數十萬台伺服器,每天二十四小時運轉的使用情形來看,這絕對會是一個吃電怪獸。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也承認,「用電(量)一定很高。」
在核四停建、綠電又跟不上的情況下,若台灣要快速滿足雲端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恐怕只有加大火力發電規模一途,然而這對於已經生活在空汙指數頻頻「紫爆」的台灣人民來說,情何以堪?
但也不能否認,彰化產業專區這塊土地,即使不是臉書資料中心進駐,也可能會是其他企業,一樣有用電問題;若是半導體等電子產業,可能還多了化學廢水等環境汙染的麻煩。
能源政策本就是台灣亟需解決的難題,面對臉書資料中心是否來台,除了緊盯電力,或許應該思考:「為什麼台灣能成為國際資料中心的首選?」
多數人認為,臉書看中的就是台灣低廉的電費。以二○一一年谷歌(Google)來台為例,張善政不否認,便宜的電價確實是谷歌考慮的理由之一,但他也強調,台灣的法治成熟度、人力素質等,也都在評估項目之列。
其實資料中心建置的考量相當複雜。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負責人徐子涵認為,現在最受到關注的電力問題,可能只占資料中心選址評估項目比重的十分之一,「其他十分之九要去找出來,才知道怎麼提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
舉例來說,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從全球海纜布建狀況來看,台灣是東北亞與東南亞之間,網路資料傳輸的重要交換點。而當有谷歌等級的國際資料中心在此落腳,就會有更大量資訊必須取道台灣。
「如同麻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加坡的競爭優勢;巴拿馬海峽,造就了巴拿馬籍註冊輪運的蓬勃。」徐子涵認為,「當大家都在推大數據,當資料的節點與港口都在台灣,不管怎樣,都會有優勢。」
機會:手握數據可墊高台灣籌碼
另一方面,張善政認為,長遠來看,資料中心設在台灣也確有其必要。曾在谷歌工作的張善政表示,「我看到他們(指谷歌的人)計算,在美國服務亞洲,未來服務品質會出問題。」因為,不論網路技術多進步,距離造成的網路延遲問題,是永遠克服不了的。
張善政同時也指出,台灣有相當大量的谷歌和臉書使用者,但台灣的海纜容量卻相對不足。目前,谷歌在建設一條從台灣連結日本的海纜,以擴大台灣對外頻寬。「他們減輕了台灣海纜的負擔。」張善政說。
再拉到更高的層次來看,「未來什麼才是資訊大國?」張善政認為,過去台灣的科技之島美譽,來自PC供應鏈,但這個時代,最具價值的是數據。
明知資料中心是吃電怪獸、帶動的就業機會有限,德國卻要求雲端公司,必須在本地設資料中心;香港、新加坡更是積極爭取亞馬遜等資料中心設在境內。他們所想的,不是「希望國際公司來,可以提高地方能見度」,他們想保障的是國家和國民的隱私安全,以及更長遠的產業布局策略。
張善政舉的例子更極端:「如果打仗,很多國家的資料存放在台灣境內,台灣的戰略地位是很高的。」他預期,未來的世界地圖,國家大小將不是以地理上領土呈現,而是該國家掌握的資訊量。「這不是一般網友可以想到的,但在總統和院長層次,這是一定要考慮的。」
徐子涵認為,既然台灣已經有谷歌資料中心的先例,應確切檢視這兩年來,谷歌資料中心實際營運數據與周邊效益,做全盤評估與政策規畫,才能為台灣找到更好的方向。
資料中心不可怕,可怕的是台灣不知道自己握有多少籌碼,更缺乏通盤的策略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