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為什麼荷蘭很少「慣老闆」事件?

為什麼荷蘭很少「慣老闆」事件?

2015-11-25 10:27

荷蘭員工不怕對老闆說「不」,荷蘭企業也不怕拒絕客人。在他們的觀念裡,每個人都要尊重他人有拒絕的權利,下班後就是要過個人生活、把時間花在自己的家庭與朋友上。荷蘭員工加班並非常態,既使加班,也頂多一兩個小時,幾乎不會超過晚餐的時間。

職場禮貌─要拜訪請先預約,五點以後不談公事

有次,公司一位日本客戶到訪荷蘭,依照其行程安排,對方只剩下星期六有時間,希望能在星期六到公司參訪開會。當時我同事便直白地回答日本客戶:「抱歉,假日我不工作,如果這次真的沒時間,那就等下次有機會再約吧。」這麼直接拒絕客戶的要求,讓當時還是學生、剛開始在荷蘭實習工作的我當場冒出一身冷汗,心中充滿疑問:「這樣真的可以嗎?客戶會不會不高興呢?老闆知道之後,會罵人吧?」

然而,工作久了,我就十分習慣這類的對話了,如:「我5點下班,你能不能早一點來,讓我們能有充裕的時間可以討論?」只差沒說出口的是:「如果要5點以後造訪,就拜託你不要來了,我是不會留下來苦等你來,然後加班到7點之後的!」

在荷蘭跟台灣職場的眾多不同特質之中,這可說是最經典的差異,荷蘭員工不怕對老闆說「不」,荷蘭企業也不怕拒絕客人。在他們的觀念裡,每個人都要尊重他人有拒絕的權利,下班後就是要過個人生活、把時間花在自己的家庭與朋友上。荷蘭員工加班並非常態,既使加班,也頂多一兩個小時,幾乎不會超過晚餐的時間。

當事務繁忙,需要員工加班協助時,大部分的員工出於對工作的責任感,大多還是會願意接受,但若是不巧,員工當天已有事先安排的計畫,老闆也得尊重員工Say No,就被算拒絕加班也得要欣然接受。

此外,為什麼荷蘭很少發生刻意忽視勞動法規、壓低薪資或提高工時等「慣老闆」的事件?要探究這件事,我們必須先就員工態度的面向來討論,只要是合理合法,要荷蘭人站出來據以力爭、挑戰高權位者,一點也不困難。雇主一旦惡意違反法律規範的勞動條件或刻意壓榨勞動者,員工可以提告檢舉,老闆便很可能會受到高額的罰款。再者,相關單位也會積極地進行勞動檢查。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明:在溫室裡需要不少的勞力工作者,而他們大多是透過派遣公司所找的外籍勞工,因此,園藝產業便成為勞動檢查的重點對象。曾有政府勞動部來到我們公司檢查,陣仗大到實在有些嚇人,前後門有警察駐守,以防有人「落跑」,所有員工皆需拿出護照或居留證等身分證件,讓相關人員確認具有合法的工作身分,而我的居留證背後備註為工作簽證的非歐盟外國人,勞動稽查人員因此花上更多的時間,要求公司出示薪資單與合約,確認符合了證件申請的薪資門檻。政府單位執行任務,若查到不法情事,還可以增加國庫收入,何樂而不為?因此,荷蘭老闆普遍不敢偷雞摸狗、挑戰政府規定。

為了對照荷蘭的情況,我上網查詢台灣勞動基準法的相關規定,其中第十章第74條: 勞工發現事業單位違反本法及其他勞工法令規定時, 得向雇主、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申訴。雇主不得因勞工為前項申訴而予解僱、調職或其他不利之處分(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01),一樣明列的法律條文。但,為什麼實際的情況差別這麼大?

這不禁讓我開始思考,雖然我是一個不精通荷語的外籍勞工,但光是藉由公司同事的討論、人資主管的通知,以及網路上的更新資料,就大致能清楚了解身為荷蘭勞工的重要權益、法律規定,由此可見在此環境下,勞工福利與權益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與自身息息相關,資方、勞方、政府三方將此放在檯面上頻繁地討論,因而很難讓自己漠不關心、置身事外。

然而,我過去在台灣生活這麼久,也在台灣短暫工作過,卻不記得自己曾經和同事討論或關心過身為勞工的權益與規定。即使出國後,每日追蹤台灣發生了什麼事,也未見勞工的基本權益與福利曾佔據過大篇幅的媒體報導,或是引發熱議與討論。而勞動基準法自2016年1月1號起,將雙週的工時84小時降為每週工時40小時,且規定每週工作時數不得超過48小時,這應當是大幅影響工作環境、與勞工切身相關的修法,然而,大眾對這則新聞的注意力及討論似乎遠不如八卦。

身為一名勞工,除了監督政府與資方,對於改善勞動環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改變自身的態度做起,藉由關心勞資議題、支持勞動團體,為友善工作環境的推進貢獻一己之力等來扭轉。改變環境絕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事,但總需要有人踏出第一步,你不妨在讀完本書後,與同事們分享心得,或是再多買一本偷偷放在老闆桌上!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林昭儀
 
CAREhER專欄作家,分享荷蘭生活點滴、工作趣聞。
 
在台灣土生土長,園藝植物科學背景碩士畢業後,立志不當公務員、不當研究員,嚮往在從事國際貿易的園藝公司就業,抱著「想學做園藝貿易就要到園藝大國荷蘭」的想法,進而到荷蘭就讀技職類大學的國際園藝碩士課程。靠著畢業前的企業實習成功銜接取得在荷蘭工作的機會,更因這份工作開拓視野,每年出差7至10週,穿梭東西方,藉由自身經歷的體驗,解讀文化差異,努力縮短貿易立場上的距離。
 
獨身在荷蘭打拼的數年間,過著吉普賽人般不斷搬家租屋的日子,藉由接待台灣來的沙發客,企圖在生活裡得到更多家鄉的溫暖。在荷蘭工作數年後,與荷蘭籍先生結婚後,於去年生下寶貝女兒,展開另一段不同的人生冒險。因為熱愛台夫特這個可愛的荷蘭小鎮,尋覓數年後終於找到理想的新家地點,同時也以合法民宿提供旅人體驗舒適悠閒的荷式生活。FB粉絲頁介紹荷蘭旅遊資訊,並分享玻璃之城Westland的園藝花卉活動。

出版:悅知文化

書名: 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荷蘭人快樂至上的生活哲學 
 


目錄:
 
作者序 /工作其實可以既認真又無負擔
第一章 為什麼要向荷蘭人學習
高競爭力的秘密――同為小國,擁有強大經濟規模
社會福利制度――慷慨而完整的機制打造國家安定
快樂的秘訣――荷蘭人正向知足,打造生活平衡
第二章 檢視荷蘭人的自由式思維
尊重與自由──這是我的看法啦,你自己決定吧!
務實與自立自強──就當是上了昂貴的一堂課吧
直言不諱──抱歉,我就是這麼直白,更不怕得罪人
積極爭辯與妥協──我們只是比較激動地討論而已
樂觀與幽默──行車紀錄器是做什麼用的?
善於組織,按表操課──待我查查行事曆先
家庭與生活――我需要Quality Time
第三章 直擊荷蘭的工作現場與職場文化
荷式的辦公室環境――透明會議室與咖啡機
工作氛圍――不拘小節,是魯莽還是率直?
彈性的上班時間――就算是早上5點進辦公室也沒問題!
工作效率――辯論式的開會模式與休假的議程
休息時間――超精簡午餐與Coffee Break
社交活動――我是來工作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員工權益與福利――好還要更好,幸福還可以更加幸福
安全工作環境與病假――如果你討厭某人,就說服他去當老闆吧
假日與排休――放假真的對荷蘭人很重要!
第四章 向荷蘭老闆學管理秘訣
非權威式管理──「喜歡爭辯」是一種稱讚?
聆聽員工的寶貴意見――不停提問「你覺得呢」的腦力激盪,
唯有獨特才有商機――讓我們一起把市場做大
天生的商業頭腦――我能給別人什麼好處? 別人的獲利模式是什麼?
使員工自動自發追求卓越――「讚美」是最有效的成長催化劑
行動派的積極精神――為了一箱水果飛到巴西
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坐辦公室的時間長短不是重點
相信專業――就算你多才多藝,我不是請你來打掃的
數字管理――精準,就是沒有「差不多」的灰色範圍
資歷不代表一切――慎選對的人,讓員工與公司一起成長
第五章 荷蘭員工的工作態度
全世界最少工時國家――最善用時間、最認真工作的歐洲人   
對的堅持――老闆沒有比較大,合理又大膽地與老闆討論   
錯的改正――勇於指出錯誤,才能讓公司更進步   
爭取表現――期許要升遷加薪,向上回饋工作表現
思考的彈性――解決方法百百種,只要懂得協調與彈性
職場禮貌――要拜訪請先預約,五點以後不談公事
待客之道――服務至上?我才不吃奧客這一套!
自發性的進修――學習新的語言,發掘其他人生可能
正面思考――悲觀者的限制,是樂觀者的機會
休假模式――條假是為了迎接更多挑戰、重新衝刺!
私人生活――工作之外的排序,打造人生的重要時光
第六章 下班後的荷蘭式生活
逛超市做晚餐――外食是高檔享受,在家用餐更溫馨
電視與新聞――生活之餘的額外娛樂,前衛的節目製作
院子與居家布置――重視生活格調,家家戶戶都是樣品屋
啤酒與小點心――各式各樣開派對的理由
露營車與度假小屋――享受無所事事的悠閒假期
運動風氣盛行――運動強國,賽事成績耀眼
開車兩小時就出國――再次強調,假期真的很重要!
家庭時間――心愛的家人,就是工作的理由
假日與節慶──瘋狂荷蘭人集體失控的日子

附錄/給想在荷蘭工作的你
後記

 

未來的風場設計變得很重要,讓葉片轉速即使慢,還是能大量發電(例如裝更大的風扇葉片)。這就是關鍵,要讓風小的時候,仍然生產足夠的電力。

 

降低證照取得難度 可提高民眾種電意願

 

問:如何有效增加民眾種電意願?

 

費:可以投入教育系統,政府支持學校、學校幫助產業發展,形成正向的循環。

 

九○年代起,德國投入教育系統,從小的實驗室到研究計畫、相關課程;二○○○年後,知識體系的建置大幅增長,愈來愈多學者參與其中,短短五年內,能源教育的體系有效擴大,只要大家同心,可以走得非常快。

 

另一個是種電證照的制度,法規要鬆綁,使取得相關的證照更容易。

 

耶寧哈

耶寧哈自1997年起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長期擔任能源開發、能源政策評估與市場顧問。(圖片來源/耶寧哈提供)

 

耶:文化差異扮演關鍵角色,以荷蘭整體經驗為例,鄰避效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個消費者沒有得到直接的利益(例如所有權),任何的改變都會被看作負面。此外,面板的設計、放在屋頂上是否好看也是考量重點。

 

再者,民眾需要有參與感,如果民眾感受到決策過程中,自己沒有參與感,或是種電利益在他人(例如電力廠商),會帶來強烈反對聲浪。研究指出,擁有電動車的民眾會渴望自己種電,方便充電,這使他們感到有自主性。因此,要把鄰近的人納入決策過程,並且在經濟上得利(例如擁有部分的太陽能電力設施)。

 

太陽能與農地的關係 要競合不能競爭

 

問:目前台灣太陽能發展,地面型比屋頂型踴躍,造成珍貴農地被占用,怎麼克服?

 

費:第一,不要讓太陽能和農業競爭。最好是讓兩者結合(例如玉米田種電),在太陽能面板下農作也進行,會有很多好處。夏季時,有很多的陽光輻射、雨水不足,種在太陽能板底下,可以保有更高比率的土壤溼度。

 

第二,農夫可以分配農地,一塊用來種農作物、另一塊發電,正確地使用,就不會帶來競爭。在中國,不只是作物和種電結合,也可以和飼養家禽結合。

 

耶:荷蘭和台灣一樣,很多人抗爭,不願讓太陽能種在農地上。解決方法最重要的關鍵,是增加當事人的參與感。

 

此外,是強化太陽能面板的設計,讓它可以相容於建築物表面,在建築物上種電,例如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TNO,都已設計出可以印製不同顏色、圖案的太陽能面板,成為兼具發電和美觀的裝潢。

 

其他選項,是把太陽能面板裝在噪音屏障中(例如高速公路兩側),產生電能。我們也在思考透過鐵路公司,把太陽能面板裝在一些閒置的區域。最後,也可以思考水面型太陽能浮動系統,這已經在一些湖面做小規模使用。然而,這樣的裝置會和湖邊的休閒遊憩有牴觸,因此今年起,荷蘭首座示範專區選在海上啟用。

 

不斷創造新產業、新商機 才能壯大再生能源

 

問:若想要有效扶植再生能源產業,您有何建議?

 

費:早年德國沒有任何的再生能源工業、市場、公司,我們必須透過各種手段創造新的產業、新商機,讓再生能源成長更快。○五年德國訂定在二○年的再生能源占比要達百分之二十的目標,現在已經有近乎兩倍的成績,所以再生能源是可以走得很快。

 

最後一點,想要發展再生能源,台灣其實有成熟的科技、製造商技術,十年內要發展為成熟的產業,不是難事。

 

耶:荷蘭最成功的例子是風力發電(不管是陸上或是離岸)和太陽能。兩者的科技成本價格比預期下滑更快;顯然的,不只是受到德國能源政策帶動,也和全球市場、荷蘭發展有關。必須選擇優先順序、發展強項。

 

荷蘭有大片淺海、好的風力環境(雖然台灣的風力狀況更好),除此之外,還促進產業大規模生產船隻,這是為何荷蘭會極力推崇風電。我們也決定放棄某些科技,因為它和其他選項相較、在荷蘭的潛力不大,例如潮汐發電、藍色能源(把淡水和海水混合發生化學作用發電)、聚光式的太陽能等等。

 

以荷蘭經驗,投注在幾種有潛力的能源,勝過在所有的選項上下注,關鍵是要將能源政策結合產業政策。

 

加速淘汰核能、降低碳排 綠電占比20%不是夢

 

問:台灣想在八年內,將再生能源的比率,從五%提升至二○%,在目前太陽能的可用土地面積不足,以及離岸風電技術與產業均缺乏之下,是否真有機會達成目標?

 

費:這個目標不難達成。只要移除障礙。有廢核的法源,應該加速淘汰核能,同步廢除石化燃料,把電動車的電力來源、家戶冷暖氣空調,使用更多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降低碳排放。在十到十五年內,把碳排放降到零,是可行的。

 

但台灣必須更多著力在再生能源上。太陽能和風力儲存比較不便,你們可以強化夏日發電的潛力、善用大浪(水力發電),使用所有可行的再生能源,有效率建置相關設施、設備(例如興建大規模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如果不如此做,會引來反對者,因為他們需要從舊有方式轉換商業模式,不能無利可圖,這是政府的任務。

 

我在一○年和現任總統蔡英文談過她的想法。我給的建議,就是可以走得更快、更有企圖心。這對台灣經濟有正面影響,也可避免花高成本進口石油、燃煤,又可以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和新的產業。如果台灣朝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這個目標,的確不容易,然而還是有可能的。荷蘭過去也是這樣設立目標,指出明確的發展路徑,台灣要著手建設自己的再生能源產業,給予優於其他同區域國家的誘因、優勢。如此一來,二五年要達成二○%的再生能源目標,就會是一個轉型的起頭,不是結束!

 

這樣的能源轉型是不可避免的,也會大幅降低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本,我的建議是,走在轉型的前頭、抓住機會,勝過等待或讓別的國家超前。

 

風力發電

歐洲是全球風力發電的核心地區,其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延伸閱讀
為什麼買車不在乎省630元,租腳踏車卻斤斤計較?有錢人vs.普通人對「省錢」這件事的驚人差別
為什麼買車不在乎省630元,租腳踏車卻斤斤計較?有錢人vs.普通人對「省錢」這件事的驚人差別

2025-04-18

有錢人的房間長怎樣?不是看格局,是這關鍵細節!搭計程車、吃外食...富人絕不做的7個燒錢壞習慣
有錢人的房間長怎樣?不是看格局,是這關鍵細節!搭計程車、吃外食...富人絕不做的7個燒錢壞習慣

2025-04-16

怎樣成為有錢人?22年投資分析師揭露富豪們的日常習慣!比爾蓋茲、貝佐斯愛洗碗,賈伯斯只穿黑毛衣的秘密
怎樣成為有錢人?22年投資分析師揭露富豪們的日常習慣!比爾蓋茲、貝佐斯愛洗碗,賈伯斯只穿黑毛衣的秘密

2025-02-25

怎麼存錢最快?把錢集中在1個帳戶,存款多6%!小資族、月光族必學的「懶人存錢法」打造你的有錢體質
怎麼存錢最快?把錢集中在1個帳戶,存款多6%!小資族、月光族必學的「懶人存錢法」打造你的有錢體質

2025-04-16

斷捨離是變有錢的第一步!年前清理家中庫存「別讓空間都給東西住」…斷開囤積老毛病3步驟學起來
斷捨離是變有錢的第一步!年前清理家中庫存「別讓空間都給東西住」…斷開囤積老毛病3步驟學起來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