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分治66年,雙方領導人馬英九與習近平,在11月7日舉行歷史性會晤。
這次馬英九拋出的議題多是陸委會主委的工作,高度不夠,也沒實質內容;究竟台灣的「得」與「失」為何?兩岸未來發展會怎樣?
分治66年 兩岸領導人會面 — 馬習會大事紀
11/3 自由電子報率先揭露馬習會將於11/7舉行
11/4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證實習、馬11/7會面
11/5 馬英九總統舉行新加坡「馬習會」行前記者會
11/6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越南飛抵新加坡,展開國是訪問
閉門會談 : 兩岸領導人閉門會談20分鐘,馬英九(左)提出撤飛彈,習近平(右)未有具體回應。(圖/達志)
11/7 15:00 馬習會登場 — 習近平與馬英九於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握手81秒,揮手25秒
15:20 閉門會議20分鐘
16:15 中方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先主持會後記者會,答覆三記者提問
16:45 台方由馬英九親自召開記者會,答覆14個記者提問
17:30 兩岸領導人晚宴
20:00 馬英九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茶敘
21:00 會面結束,馬英九搭機返國
老友茶敘:馬習會後,馬英九與李顯龍(右)茶敘,馬英九離開星國後,李顯龍將照片公布於臉書。 (圖/取自李顯龍臉書)
把總統做小了 : 馬習會後記者會,馬英九顯得意氣風發,但外界卻注意到,桌上的牌子「總統」兩字很小。(圖/UDN.COM)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如何評估馬習會對台灣的得與失?
張榮豐答(以下簡稱答):馬習會強調的都是「民族主義」,不管是習近平講的「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之情」,還是馬英九強調的「一個中國」,都是民族主義。但台灣最需要強調的是能與中國對等、維持尊嚴,還有台灣已經民主化的區別,可惜這些部分完全看不到。
領導人見面當然是大事件,很多人認為,只要領導人見面就是成就;但我們要問的是,這個見面的代價是什麼?實質得失是什麼?
「失」的部分,很明確,馬英九在國際面前就「一中」原則做了清楚的背書,這是中方最大收穫。
「得」的部分,則是馬英九個人利益有所得,但絕對不是國家有所得。不管馬英九將來有沒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總會說他是開啟了兩岸領導人會面;但對於國家利益來講,我沒有看到。
馬習會開頭的講話,習近平與馬英九的高度非常不同,習近平以民族主義為核心向國際做政治宣示;馬英九很可惜,沒有善用台灣優勢,也沒有把台灣人期待的一中各表在國際面前做出宣示。
馬英九講的建熱線、撤飛彈、加強交流、承認一中、共同復興中華等都是陸委會主委的工作,不是總統的工作。其實,馬英九若真的要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他從「復興中華」來發揮就可以很好。他可以把民主與人權帶進來,說「兩岸分隔六十六年,各有成就,中國現在變成經濟強權國家;不過台灣已經民主化了,一個國家會受人尊敬,除了經濟實力,應該還有民主與人權,這一點,台灣可以做出貢獻。」
馬英九如果這樣講,我相信大家會覺得他很有高度,但是他沒有。
從馬英九拋出的議題來看,不只高度不夠,也沒有實質內容。譬如撤飛彈,就算把福建沿海飛彈撤走,從雲南、東北照樣可以打到台灣,這是實力原則。和平是靠實力,不是靠一紙協議,不是靠兩個人見面。如果你相信一紙和平協議(目前還沒有),甚至為此把國防預算削減,國際上就形容得很精采:「和平協議將形同向對方發出侵略邀請函。」
馬英九提出的五點內容,前兩點是鞏固九二共識、降低敵對狀態,這是附和對方;第三點擴大交流是空話,因為現在就已在擴大交流,而且很多交流也不是一廂情願、求來的;第四點設熱線,其實有沒有提升到陸委會主委層級不重要,陸委會副主委一定會向主委、總統報告,如果高度是領導人,為什麼不提總統?第五點振興中華則只是演講結論。
▲點圖放大
左起 : (攝影/聶世傑)(圖/海基會提供)(圖/CFP)
▲點圖放大
左起 : (圖/CFP)(圖/UDN.COM)
只談「一中」沒「各表」,一大失敗
問:馬英九致辭只說「一個中國」原則,習近平強調,「兩岸中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馬英九對此未表示意見;是否給國際傳達錯誤認知?
答:若以一句話來評價馬習會,就是馬英九不計代價追求個人虛名。
兩岸來往只要不計代價,什麼時候都可以「破冰」,要馬習會可以,甚至要去中國訪問也可以做得到。兩岸領導人見面當然重要,問題是,馬英九辜負台灣人民的託付,這麼重要的時刻,沒有把台灣民意、託付在這樣的場合表現出來。
我覺得馬英九此行最大的失敗在此,就是當全世界媒體最注目、雙方領導人講話的時候,馬英九竟然沒有「各表」,就證明他常說的「一中各表」,講得好聽一點叫「內外有別」,講得直白一點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何況習近平只講到「九二共識」,馬應該也停留在「九二共識」即可。他卻在公開場合強調「一中」而不願意宣示「各表」;會後記者會的聽眾是國內,他就開始強調他有說「一中各表」,意義不大。
馬英九對外講民族主義,對內又講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是tricky(狡詐)的手法,基本上就是「看人出菜」,在不同的場合講不同的話。基本上就是沒有integrity(正直的人格),如果有正直的人格,講的都應是一致的。
把「內外有別」或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發揮到極致,就是對「中華民國」的操弄。他把「中華民國」變成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在國內選舉時為了動員族群,就把「中華民國」無限放大,你若不投給我,中華民國就亡了,但這一回就證明了,中華民國是亡在馬英九手中,因為他去馬習會,連本來別的國旗徽章都不敢戴;到了世界,就把中華民國無限縮小,到中南海領導人面前,就把它縮到可以放在耳朵裡,大家都看不見。
馬習會不是今天才決定的,在長達兩年的交涉中,一定是有些條件談不攏,最後會談攏,我覺得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我們在一中讓步、妥協,才促成了馬習會。所以,馬英九在國際媒體面前沒有公開講「各表」,不是漏掉,應是協議的結果。
中國這幾年的對台政策,在習近平上台後有個變化,就是「經美制台」,或是說兩岸由中美共管。可是中方的對台政策、交流、經貿,則一再向國際強調這是兩岸中國人的事情,外國勢力不要插手。
至於國際會不會有錯誤的認知?如果看這幾天外媒報導,我覺得國際沒有被玩弄到,外媒認為這是形式大於實質的會面,不是像馬英九那麼high。
問:習近平說對台飛彈布局不是針對台灣,怎麼看這個說法?
答:習近平只是敷衍而已,因為軍事威脅是中國對台灣很重要的籌碼。
專業的談判,計畫分兩部分,第一是談判計畫,第二是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談判以外的最佳替代方案、衝突方案),BATNA是支撐談判計畫的力量來源,飛彈對台或者不放棄軍事武力犯台,就是中國對台談判(尤其是政治談判)的BATNA。
如果馬英九的幕僚很專業,應明白「撤飛彈」是假議題,因為談判的實力源自於此,對手怎麼會放棄?何況以現代的飛彈技術,撤飛彈並沒實質解除威脅。對談判不了解的人才會提撤飛彈,尤其在國際上這樣提出,就是「表一個態」,沒實質意義。
喝醉太失態 : 馬英九在馬習會後晚宴喝到微醺,引起議論。(圖/Getty)
台灣前途「人民自決」,被馬悄悄改變
問:馬習會各項安排,外界認為過程黑箱、不對等,如何解讀?
答:從全程來看,首先是前置準備,如果與一九九三或九八年辜汪會談相比,辜汪會談很早就公布了,以我曾參與的九八年辜汪會,是早在九七年的十一、十二月就公布,到九八年十月成行,足足有十個月,這段期間廣聽各方意見,包括重要的政治人物私下溝通,甚至團員當中有監委康寧祥,把在野陣營也包括在內。
為什麼有人批評馬習會「黑箱」?形式上是被迫才公布,如果不是《自由時報》揭露,連立法院長王金平都要到星期三(十一月四日)才知道,這不是溝通而是告知。而重要的在野黨領袖呢?這表示你對自己代表的民意沒有信心;你如果對自己代表的民意有信心,應該與國會議長、重要的國會議員、在野黨領袖溝通。你帶去馬習會的,應是全台灣的民意,而非個人的想法。
至於對等問題,第一次辜汪會談是雙方專程飛到新加坡,這是對等;馬習會並不是,習近平是在新加坡進行國是訪問,台灣去插隊。
會後記者會更可以看到幾個情形,中方是張志軍、台灣是馬英九主持,說兩岸習慣不同是硬拗。張志軍記者會內容是向全世界說、對國際發話;馬英九的內容多是要說給國內聽,這是出口轉內銷。
最後看馬習會後的宴會,馬英九還喝醉了,實在太失態。馬英九返程飛機上還把自己與習近平幕僚相比,說習近平幕僚有五個屬虎,把自己算在內,可以說是口誤,我跟李登輝前總統這麼久,從沒看過李登輝這麼失態,也未曾看他喝醉。
問:習近平同意以「適當方式」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但「如何實踐,須視後續雙邊關係」有很大解讀空間,可視為此次會談的成果嗎?
答:我不認為。老實說,國際空間如果不是用實力拿到,是靠對方的善意拿到、用施捨的,那我今天可以善意給你,明天也可以惡意收回。
台海包括美、中、台三方過去的博弈曾經很慘烈,五○年代、六○年代初都是用武裝衝突,古寧頭、八二三炮戰等,以武裝去博弈,一直到六○年代晚期,慢慢走向和平對峙。經過六十多年,目前均衡點(也就是現狀),就台灣來看有三:一、中共沒統治台灣。二、台海沒武裝衝突。三、台灣內部共識為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
這個現狀是實力支撐出來的,是美、日、台、中的實力互相作用後在這點卡住了。但這個均衡點是一個動態均衡的概念,任何一方都想去悄悄改變它,每天都極盡所能想改變。馬英九這次的改變,可能就是「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一項在國際面前宣布「沒有了」,悄悄地改變現狀。
飛彈是中國支撐現狀的一部分,中國的現狀是,雖然他現在沒統治台灣,但國際上沒有人挑戰他提出的一中,但也沒有完全承認。台灣也不敢宣布法理台獨,這經過陳水扁執政已經可以證明。
因此中國給台灣加入WHA(世界衛生大會)、亞投行、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不但還沒有實現,未來「如何實踐視後續雙邊關係」這句話太重要了,習近平言下之意,如果表現不好,可以收回來。
問:下一任總統處理兩岸問題,是否會被馬習會框住?
答:我沒有那麼悲觀。那是馬英九個人的主觀期待,也是中國傳統思惟,我要卸任了,我畫一個框框傳承給你,你一定要跟著我走,因為我畫得這個框框是最好的。這個想法不切實際,也是落伍、家父長式的想法,我們看歷史,蔣介石有沒有框住蔣經國?蔣經國有沒有框住李登輝?李登輝有沒有框住陳水扁?陳水扁有沒有框住馬英九?就蔣家而言,老子都框不住兒子,更諷刺的是,蔣氏父子「反共」的核心價值,都無法框住自許為蔣家嫡傳的馬英九,何況卸任總統想要框住未來民意?
是否真會框限住下一任總統,其實還是實力原則,當然,習近平從馬英九這邊得到一個很重要的槓桿,也就是一中,可以以此壓迫下一任總統,但這不是一個天條,因為沒有簽署協議。現在就威脅「地動山搖、驚濤駭浪」,說穿了,其實都是人工海浪。想去畫框、搭橋,從台灣六十多年經驗看,都不可能,尤其民主化以後更不可能。
問:兩岸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答:接著是下一任總統的事了。但台灣社會、人民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馬英九不計個人代價去追歷史虛名,風險還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