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前次長邱于芸因寄存證信函給文化部長洪孟啟,自清並未洩密,被認為有違行政倫理,遭到免職。然而所謂「洩密」,實關乎文化部是否補助國民黨立委一事,真相還未查明,文化部明快開鍘,似乎只想讓事件快落幕。
今年四月,一場審議文化部年度預算動支報告會議的會議紀錄影本外流,揭露文化部欲撥款補助執政黨立委,形同以公帑變相輔選。事後傳出邱于芸被懷疑是洩密者,邱于芸為自保,以存證信函向洪孟啟澄清,輿論聚焦罕見的「次長槓上部長」事件。行政院長毛治國在立院答詢時,指責邱于芸做法不當、不符行政倫理。
然而,這起事件最該關注的是公部門補助立委一事。姑不論文化部是否有「吹哨人」,文化部預算動支的合理性,本該公開受檢視。若有不當,濫用公帑與姑息黑箱者,同樣該被免職並交由司法處置。
追根究柢,這一連串風波導火線是四月七日文化部那場會議,文化部官員們到底談了什麼?決定做或不做什麼?比起急著評論邱于芸有違行政倫理,毛治國更該迅速指示調查,抑或要求公布會議錄音檔與逐字稿,否則,執政者不免令人有「只重官場倫理、不顧政府治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