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登革熱疫情日益嚴峻,醫界、學界將「治本」希望寄於疫苗,然疫苗研發難度高,六、七十年來仍未有一款成功。
目前研發速度最快的是法國賽諾菲藥廠,是否引進,多數國家仍在觀望。
然而,登革熱主要是透過病媒蚊傳播,人們很難控制蚊子不叮咬人,也無法完全清除蚊蟲孳生源,因此要根除登革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疫苗,成為醫界與學界寄望完全控制登革熱的良方。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祕書長李秉穎以○九年H1N1流感大流行為例說,後來能夠控制是大規模注射疫苗之效。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也認為,台灣天氣變化大,一場大雨就可能讓噴灑的藥劑失效,根本解決之道是疫苗。
無奈的是,六、七十年過去了,全世界仍然沒有一款疫苗研發成功,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就形容:「人人有希望,但個個沒把握,花很多時間金錢研發,但效果不彰。」
疫苗研發難度高 病毒分四型 難以一一控制
歸納專家分析,疫苗研發困難主因有三,首先,登革熱病毒有一、二、三、四型,病毒間有相同處與相異處,要製作一支疫苗同時對付四種血清型登革熱病毒已經很困難,還得控制讓四型抵抗力同時被誘發,不能讓其中一型較弱,否則不但沒有免疫力,還有可能造成不當的免疫反應,甚至可能引發全身出血,嚴重時會休克。
其次,登革熱病毒造成的輕症到重症的致病機制,人類尚無法完整了解,譬如,患者在台灣以成人居多數,但在東南亞多是小孩感染。
最後,沒有好的動物模式驗證,相對很難評估。登革熱病毒基本上都是人才會遭到感染,實驗室最常用的小鼠感染後,不會跟人一樣有類似症狀,往往要到臨床試驗階段才見真章。
▲點擊圖片放大
台灣團隊很無奈 經費不足 無法進入人體實驗
儘管困難重重,由於市場大,全世界病例不斷攀升,不少國家與藥廠再接再厲研發疫苗。根據《疫苗》期刊統計,全世界目前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的疫苗,第一期分別有荷蘭葛蘭素與美國沃爾里德陸軍研究所、美國默克和美國海軍醫學研究中心,第二期分別有日本武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而研發進度相對較成熟,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的有法國賽諾菲藥廠。
台灣國衛院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信偉實驗室研發出「次單位登革熱疫苗」,是台灣最被看好的一支。所謂「次單位 疫苗」是只取病毒的一小段蛋白出來製成疫苗,可免去一般減毒疫苗的副作用,同時他又研發出一種專利,讓疫苗不需要多加佐劑(編按:協助產生抗體)來增加免疫力,減少副作用也降低成本。
只是,陳信偉去年完成小鼠試驗後,國內外大藥廠都上門詢問,但卻無人砸錢。他無奈說,大廠都希望有第一期臨床試驗數據,但國衛院沒有經費讓疫苗進入人體試驗。
法國疫苗將上市 東南亞各國 仍在評估中
全世界最被看好的是賽諾菲巴斯德的「四嵌合體活性減毒性疫苗」,已經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最新成果刊登在今年九月二十四日《新英格蘭》雜誌,該研究於二○○一年在亞洲,二○○一年至一二年在拉丁美洲,針對三萬五千名二到十六歲兒童受試者,施打後追蹤三到六年,結果顯示,九歲以上六五.五%有保護力,九歲以下者則有四四.六%有效。
賽諾菲藥廠疫苗處長李思賢表示,賽諾菲從一九九四年開始研發,斥資三.五億歐元,二十年來已經花掉十五億歐元的研發成本,最快明年上市。
不過,登革熱疫情嚴峻的東南亞國家,尚未有國家表態要進口這個疫苗。廖經倫分析,該疫苗是使用黃熱病活性減毒病毒株,但亞洲沒有黃熱病,若大規模施打如同引進新病毒,且該疫苗對一、二型登革熱保護力不佳,恐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再加上,人體試驗小於九歲受試者在打完疫苗的三到六年,反而增加染病住院風險,導致不少學者持保留態度。
疫情感染者不同 臨床對象為兒童 台灣患者多老年人
「台灣登革熱防治經驗比東南亞國家少很多,在疫情並非嚴重到無法控制前,不宜貿然引進東南亞國家尚未考慮的政策。」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延強調,賽諾菲疫苗臨床試驗對象都是兒童,但台灣感染者中兒童僅占三%,患者主要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故未來是否引進,得要和其他疫苗一樣再做藥物經濟學分析,相關單位已經在評估。
研發疫苗雖是一條漫漫長路,但登革熱已經是台灣難以避免的疫情,政府與業界應該考慮投入更多資源,來保障國人健康。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