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出價者,元大金購併大眾銀的五六五億元成交價並不算高,但元大金「給現金」的手筆卻是最大。而這樁交易,也讓元大寶來在對手進逼之下,暫時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從去年以來,國內數家中小型銀行大股東陸續退場,其中除了外商大股東有退場壓力之外,背後也都有一個不得不的因素,就是數位化的趨勢讓小銀行面臨轉型卡關,Bank 3.0時代來臨,銀行業必須挹注更多資金強化硬體設備。據了解,大眾銀大股東、國際私募基金凱雷在這方面的投資意願較為保守,「結論是一定要賣,只是賣在什麼價格而已。」一位大眾銀前主管透露。
從官方態度和數位銀行趨勢來看,中小型銀行對外求售,理論上應屬「買方市場」,但這一回元大金能順利迎娶大眾銀,過程其實不如想像輕鬆。
現金、換股各半 爽快手筆贏得大股東的心
眾所周知,大眾銀嫁入金控這宗親事談了兩、三年,儘管元大金高層與大眾銀另一派大股東陳田錨家族,始終保持著暢通的溝通管道,但是一心想賣高價的凱雷,過去一年來仍陸續邀請包括了開發金、中信金來比價。
據了解,在談判過程中,除了元大金之外,開發金與中信金等兩家金控皆有出價,且三者差距不大,金額都落在五六五億元上下,唯一的差別在於架構:相較近年其他購併案的支付都是換股高於現金,元大金「給現金」的手筆最爽快,也願意全部吃下大眾銀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滿足凱雷退場的主要需求。
在此樁交易的五六五億元總成交金額當中,現金與股票各半,在這樣的架構下,凱雷可分回現金二一○億元的二二%(約四十六.二億元),再加上換股後持有二%的元大金持股,以目前股價計,未來陸續出脫後還可再拿回約四十六億元現金。
此外,元大金又以一四四.八五億元取得ECB,整體計算,等於凱雷退場價約二三七億元,扣除入主成本二一五億元、這幾年利息支出,「最後定案的價格雖然不是高到不行,但最起碼對這兩大股東不失面子,又有裡子。」法人指出。
而元大金之所以願意用高規格誠意娶進大眾銀,業界人士認為,背後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必勝」壓力。
為了厚實打亞洲盃實力,開發金控準備推凱基證券海外子公司香港上市。右一為凱基證券總經理丁紹曾。(攝影/梁任瑋)
凱基證券急起直追 財管規模暴增二.五倍
去年九月,開發金正式併進萬泰銀之後,除了讓開發金成功補強商業銀行拼圖,旗下凱基證近期也開始運用凱基銀(原萬泰銀)的客戶基礎,積極進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綜合行銷。
在國內資本市場成交量及IPO(首次公開募股)金額急凍之下,財富管理已被各家券商視為少數能見度較高的成長動力來源之一,券商龍頭元大寶來目前雖仍穩居市占率首位,但凱基證急起直追之勢也不容小覷。自一三年底至今年五月,元大寶來財管規模約從兩百億元增至四○八億元,增幅一倍左右,排名居次的凱基證,則是在同期間暴增近二.五倍,達到一七三.六億元。
元大厚實海外實力 陸續入主韓國、印尼券商
事實上,兩家以證券為主要獲利來源的金控業者除了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對於曾銘宗力推的「亞洲盃」,兩強也正互別苗頭。一位金融業界人士就指出,「兩大金控之所以積極對外購併,必然的考量之一,絕對包括藉此提升資產規模,以厚實到海外打亞洲盃的實力。」
隨著台股交易量逐漸萎縮,券商雙雄早已開始布局海外證券經紀與財富管理市場;元大寶來去年兩度出手,陸續入主韓國東洋證券及印尼券商AMCI,其中,東洋證券已在今年第一季轉虧為盈。
至於凱基證,亞洲盃的布局更顯得積極,除了在深耕多年的泰國市場已有十八個營業據點、名列當地十大券商之一;在新加坡,繼二○一二年成立首家營運據點之後,今年一月,凱基證再購併當地老牌券商AmFraser。
此外,開發金控也在七月底宣布,計畫將凱基證的香港、新加坡、泰國等海外子公司整合在「凱基香港」控股公司下,並以此為主體規畫在香港上市。凱基證券董事長許道義表示,此舉就是為了壯大凱基證券在亞太區的營運實力,以與中資抗衡。
整體而言,無論是財富管理業務或者海外市場布局,這兩項當前國內券商最能倚賴的成長動能,凱基證都正進逼元大寶來。某種程度來說,成功購併大眾銀應可讓元大金暫時吃下一顆定心丸,但就在購併案宣布未滿一周,市場再傳開發金有意購併安泰銀,當然,這項消息截至目前僅屬傳言,且安泰銀偏重企金的特質與開發金不具太強的互補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大券商彼此力搏的好戲還沒演完。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