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尋求出路》胡勝正、王健全、連玉蘋、魏啟林開藥方 更開放、更自由 找回台灣吸引外資魅力

尋求出路》胡勝正、王健全、連玉蘋、魏啟林開藥方 更開放、更自由  找回台灣吸引外資魅力

2015-07-23 16:55

台灣FDI(外人直接投資)不只是單純的指標數字,在數字背後,凸顯的是台灣從產業到政治各種問題。《今周刊》向產、官、學界權威及專家,尋求解方。
台灣下一步,該怎麼走?

胡勝正

權威經濟學者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前所長 胡勝正
 

需要新機會!開放新產業才有新投資


過去十年外人投資不斷下滑,反映一個問題,就是傳統製造業在台灣留不下來。現在帶動製造業成長的,已經不是生產技術,而是跨領域的服務與應用。例如設計,其實是可以增加製造業的附加價值;或是軟體,例如App應用,或是人機介面等,成為硬體的賣點,蘋果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這些創新產業,台灣都沒有,政府的態度還是很保守。


就是沒有創新,台灣人只好都跑到國外去創業。例如網路公司像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電子商務像阿里巴巴的蔡崇信,都在國外做得不錯;但是在台灣,資金卡、法令卡,這些人的創意沒辦法變成創業。年輕人既沒有資金、也找不到支持,就像汽車空有引擎,但是沒有汽油。


台灣因為沒有投資機會,所以錢都往國外跑,國外的錢進來,也只會往股市跑。如果要重新點燃外人投資,我們要先想,我們希望他們投資什麼?

 

台灣現在要開放的,已經不是製造業,而是像教育、醫療、電子金融這樣的新興服務業,或是把IT應用到服務業的新產業。這些新產業不但可以吸引資金、人才,也能帶動製造業,創造新的價值。

 

王健全
產業專家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不要半吊子!學新加坡的市場化和自由化


台灣如果在自由化和市場化,能夠多點努力,我們現在的外人投資不會那麼慘。


國內自由化喊了很久,但是很多法案都過不了,例如自由經濟示範區。我們的主管機關從財政部到金管會,都是以管制為主,而不是發展為主。


例如金融業。很多金融商品,香港有,台灣不准賣,金融機構在國內找不到投資商品,所以只能去國外找,所以台灣的業者賺不到錢、金融人才也找不到工作。如果台灣開放金融商品,就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國外的投資進來。


市場化方面,雖然租稅法令上,台灣的企業所得稅已經很低,但白領階級不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個人所得稅太高。


而且,租稅法令的行政權,是掌握在租稅官員的手上。很多外國企業看了我們的產創、租稅條例,覺得OK;但來了之後,發現還有一層行政命令與細則,租稅官員都有自己的解釋或內規,透明性和一致性都不及格。
 

新加坡,就是把人才、租稅環境都先做起來,讓它符合國際市場規格,清清楚楚,企業自然願意投資。所以從金融、生技、醫療觀光到休閒博弈,台灣都比他們先說要做,新加坡卻後發先至,現在都是亞洲獨步。台灣若要吸引外人投資,先像新加坡做好自由化和市場化,才有辦法。

 

連玉蘋
官方意見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 連玉蘋
 

突破小市場!融入區域整合的腳步不能停


國外企業來台灣,第一個問的一定是「商機在哪裡?」但是,台灣市場太小,兩千三百萬人,有多少消費者?所以我們要把餅做大,吸引商機,就是要靠鄰近的大市場,當作跳板。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就是中國,這方面的確很敏感;不過,除了對岸,東協也離我們很近,也是一個迅速發展的市場,可是我們卻還被東協的區域整合排除在外。


我們在招商時,接觸到的外商企業,他們最關心的都是我們對外的連結,透過台灣進入其他市場的機會大不大。外商來台灣做生產基地、設計中心也好,看的是我們與他的主要市場有沒有簽FTA(自由貿易協定),所以中長期,我們還是要融入區域整合的腳步,這是我們能跳脫困境的重要因素。


 魏啟林

業界看法 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降「隱性成本」!才能重新啟動投資


就經商的「顯性成本」來看,台灣的確便宜又大碗。但為什麼外人直接投資一直起不來?原因就是台灣政治環境造成的「隱性成本」,讓國外企業不敢來投資。政治的隱性成本,簡單來說就是政治內鬥、政策不連續、民粹化。


舉例來說,台灣的很多審核程序,看的不是法令,而是民意。就算一切合法,遇到輿論攻擊,政府還是不敢放行。像台積電的中科案,搞了五次環評還動不了,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也是為什麼在洛桑管理學院(IMD)台灣競爭力的報告中,和政府相關的政府效能等項目,分數都是吊車尾。


當民意凌駕於既有的法治,企業就會無所適從,特別是一切都照規矩來的外國企業,因為他們看不懂嘛!政府要鼓勵投資,與其拚命招商,不如先把國內的政策環境透明化,讓它更穩定。

佩提葛宏開發的技術是近年競爭愈趨激烈的LPWAN領域中,最新的國際標準——「Weightless-P」。但是在LoRa、NB-IoT、Sigfox技術正當紅的時候,為什麼還有新技術?

 

  • LPWAN: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傳輸資料量較小,但可滿足數公里以上傳輸距離、且耗電較低,配備電池即可使用數年。

 

當初,彭天豪是從客戶端,發現現有的通訊技術無法符合所有人需求。「例如Sigfox是設計單向傳輸,資料量少,可傳送的距離遠。但電表需要能雙向傳輸,且資料量稍大,15分鐘就要傳一次。」他解釋,每種通訊技術要開發的應用不同,也各有不同的罩門與優勢。優必闊放棄了LoRa、Sigfox擅長的單向傳輸市場,另尋雙向傳輸的應用利基。

 

新技術被英國通訊技術聯盟Weightless看上,雙方決定合作開發,註冊成為公有標準「Weightless-P」。公開了技術規格,不怕失去市場先機嗎?彭天豪想的是,Weightless在全球二十幾個國家,共有超過四千個會員,是市場拓展的重要基礎;再加上作為通訊協定開發者本身就有優勢,先一步將配套的軟、硬體開發出來,就設下了競爭障礙。

 

智慧電表

這個小小的通訊模組,就是電表得以發會智慧功能的關鍵。

 

克服艱困傳輸環境 美、日等國探詢合作

 

創業初期,團隊想了很多如何商業化的點子。「這是一個創新技術,必須先證明有用。」彭天豪想過把技術用在GPS追蹤器、工業顯示器、瓦斯感測器及智慧電表等應用,獨獨沒想過目前討論最熱烈的智慧家庭應用。「你願意把你的電燈接上物聯網,用手機取代開關嗎?」彭天豪分析,智慧家庭未能完全取代傳統技術,獲利潛力要再觀察。

 

研究下來,電表因有政策驅動,彭天豪認定最有潛力。「有穩定營收,而且水平成長會很大,有持續的商業模式。」彭天豪過去曾在元太科技擔任策略處長,他舉例,元太十年前就切入電子標籤市場,但過去只占營收不到5%,如今電子標籤占元太今年上半年營收超過兩成,「主要是因為市場及技術成熟了。」

 

但光是要通過台電給廠商的考試,就得耗時一年。因為電表的通訊環境各國狀況大不同,不可能拿現有的模式直接套用,「像我們人口居住密度高,電表傳輸環境很艱困,還有在地下室的!」陳銘樹說,電表不論設立在地下室、樓梯間、屋頂上及騎樓下,廠商都必須通過各種傳輸環境,通過後才能成為合格廠商,有資格參與競標。

 

套用於智慧電表的通訊技術,難在必須滿足雙向傳輸、遠端讀表控制、頻繁傳輸等,LoRa、Sigfox等技術都沒能入選,優必闊成功地在台北內湖成功路上的試驗場地,達到95%的傳輸成功率,正確率99%。合格過關一戰成名,美國、日本乃至東南亞泰國,都在尋找智慧電表的通訊技術,探詢合作的聲音也變多了。

 

「今年的挑戰還是很多。」彭天豪不敢輕忽地說,技術過關了,接下來還得盯緊出貨的進度,但公司未來前景已經明朗許多。

 

優必闊

成立:2016年

創辦人及執行長:彭天豪

實收資本額:6920萬元

主要業務:工業物聯網產業、LPWAN、loT、智慧讀表、AMI通訊系統

延伸閱讀
台股攻2萬4千點再拉回!外資分析師算給你看,為何台股不算貴?喊話現在賣出太早,拉回應再買進
台股攻2萬4千點再拉回!外資分析師算給你看,為何台股不算貴?喊話現在賣出太早,拉回應再買進

2024-07-09

130萬股民注意!中鋼7/25除息,殖利率1.52%,股東會紀念品延到「這時」發放...外資拋售還能續抱?
130萬股民注意!中鋼7/25除息,殖利率1.52%,股東會紀念品延到「這時」發放...外資拋售還能續抱?

2024-07-02

外資大砍247.9億!鴻海、聯電除息行情熄火,台股失守5、10日線,第3季還能延續漲勢?
外資大砍247.9億!鴻海、聯電除息行情熄火,台股失守5、10日線,第3季還能延續漲勢?

2024-07-02

外資賣超451億,台股跌逾400點失守5日線!台積電、鴻海、廣達帶頭殺,金融股反亮眼,資金要轉向?
外資賣超451億,台股跌逾400點失守5日線!台積電、鴻海、廣達帶頭殺,金融股反亮眼,資金要轉向?

2024-06-24

外資連3天買超近900億加持,台股真的沒極限?近半數小股民認同「高點還沒來」:3原因繼續飆
外資連3天買超近900億加持,台股真的沒極限?近半數小股民認同「高點還沒來」:3原因繼續飆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