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話故事裡,身無分文的女孩會嫁給王子,而二十一世紀的故事,則是條件好的頂尖男人設法找到高薪老婆。
那在真實生活呢?大部分的人都會聽從安妮塔的勸,嫁給門當戶對的人。
社會科學家用一個專有名詞來稱呼門當戶對的婚姻—「同類婚配」(assortative mating):兩性都會跟和自己相像的人在一起,這樣的選擇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前途。「同類婚配」在全球一直很常見,婚姻市場是個冷血的地方,珍•奧斯汀留下了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句子: 「普世公認富有的單身男子必定想討個妻子。」但是家族愈有錢,掌控婚姻的程度也愈嚴格,財產與家族地位是磋商婚事時的重要考量條件。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自由跟隨自己的心,但我們其實主要還是會考量物質生活,「同類婚配」的情形事實上也愈來愈普遍。有愈來愈多的女性發展出成功事業,男性現在也能用傳統上女性選丈夫的標準來衡量未來的配偶,而且他們看來也的確那麼做了。成功男性和成功女性相互嫁娶的情形愈來愈多。
誰和誰結婚?
在童話故事裡,養鵝女也能嫁王子,但在二十世紀末期的美國,以教育程度而言,高中輟學生結婚「高攀」的機率大幅下降,不論男女都一樣。相較於一九四○年,在一九八○年代末期時,高中畢業生與大學畢業生相互嫁娶的程度大幅減少,尤其大學畢業生愈來愈不可能和低學歷者結婚。到了二十一世紀時,僅一○%左右的大學畢業女性會嫁給高中畢業者,更別提嫁給高中輟學生。
女性常會猜想,男性可能喜歡娶遠遠沒那麼聰明、教育程度不如自己的女性。如果說這在過去是事實,現代男性當然也可以繼續這麼做,但事實上他們沒有,反而是相反的「物以類聚、同類相吸」。
在過去,男醫師無法期待或計劃娶到女醫師,因為沒那麼多女醫師。男性企業主管也娶不到女性企業主管,而是娶護士或祕書。這是因為能幹又會念書的成功女孩,很多都跑去當護士和祕書,而現在男性與女性的教育成就則遠遠較從前平等。
但那並不是事情的全貌。你可能會以為,現在大家會和教育程度相當與門當戶對的人結婚,只是因為擁有學士與研究所學歷的女性增加了,但事情遠遠不只那麼單純。舉例來說,法國就像全球其他地方,高學歷者的比率暴增,但即使人們可以嫁娶學歷和自己不同的人,大家對這種情形有日益厭惡的傾向,學歷相同者的結婚率是不同者的兩倍。
在英國,研究再次發現,人們嫁娶教育程度相當者的情形增加,增加比率最多的是大學畢業者和大學畢業者結婚。你可以從位居高位的英國政治人物身上觀察到這點,如柴契爾夫人前後任的男首相都娶了「傳統」妻子,但世代逐漸在改變,今日的政黨領袖與新起之秀,配偶雙方都各有事業,他們的另一半是野心勃勃的律師、設計師、新聞從業人員、資深公務人員或公司主管。
在以色列也是一樣。大學畢業的男性變得遠遠更不可能「往下娶」,而是會娶和自己一樣同是大學畢業的人。在此同時,現代女性因為擁有平等的受教權,也比較不可能「高攀」,且相較於一九八○年代的女性,也比較不可能選擇「下嫁」。在義大利與荷蘭也是一樣,德國與斯洛維尼亞也是一樣。當然,個人還是會有特例,但人們嫁娶教育程度相同者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人們所謂的「門當戶對」,不只是看教育程度,錢會和錢結婚,其中部分原因是教育與賺錢能力密切相關,但那只是部分原因。研究人員訪問在一九七○年代、一九八○年代、一九九○年代為青少女且後來有結婚的女性,研究她們的丈夫目前及未來的可能收入,除了看丈夫的教育程度,他們還看職業與目前的收入,結果發現目前收入最高的女性,丈夫通常也是目前收入最高的人。此外,在過去數十年間,高收入女性也愈來愈可能嫁給預期會有高收入的男性。
一九八○年代末期,在美國的已婚伴侶中,財產可能不是他們結婚的理由,但先生與太太父母富裕程度相似的程度,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這個結果令人意外,因為在富裕的成長型社會,人們可以靠自己、不是靠繼承而致富的機會多出許多。此外,研究發現,原因不只是教育程度較高者通常來自較富裕的背景,甚至在還沒開始賺錢就比較有錢,即使是控制教育因素之後,父母的富裕程度依舊造成影響。
在童話故事裡,身無分文的女孩會嫁給王子,而二十一世紀的故事,則是條件好的頂尖男人設法找到高薪老婆。
獨一無二的物種
人類不只會上床,還會結婚,我們是唯一正式區分「交配」與「合法婚姻狀態」的物種—雖然其他動物也會長相廝守,或是出現看起來很像偷吃的行為。
我們也是唯一會區分「交配」與「生殖」的物種,可靠的生育控制讓人類的性行為出現巨大轉變。正派人士現在不結婚也可以享有大量性愛,這是實情。今日,許多成功女性不婚,許多沒那麼成功的女性也不婚。整體結婚率下降,是每個已開發社會的特徵,但那可不代表人們已經放棄性事。
而且,從非常近期開始,我們也以從前想不到的程度來區分「生子」與「婚姻」:在西方社會,生孩子愈來愈常發生在沒有婚姻的情況下,非婚生子女與單親媽媽現在出現在社會各個階級,這件事就算是距今僅五十年前也難以想像。
然而,婚姻依舊重要,特別是在金字塔頂端。
非婚生子女的數量大量增加,但成功人士依舊很少那麼做。離婚在全球各地愈來愈普遍,但富裕人士與高學歷者的離婚率遠遠低出許多;那個群組的人一旦結了婚,多數不會離婚。
在已開發的西方(不包括已開發的東方),大學畢業女性事實上正在變得比非大學畢業者更可能結婚。二○○八年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大學畢業女性在三十歲時,首度比非大學畢業者更可能已婚。但她們為人母的比例沒有比較高,反而比較低,可結婚的比例卻更高。在此同時,她們不大會是未婚媽媽。年紀較長的三十歲至四十四歲美國女性,如果擁有大學學歷,相較於非大學畢業者,遠遠較可能(依舊)處於已婚狀態。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一如往常,這與個人所做的決定有關,儘管這樣的決定受到社會變遷的情境脈絡影響。多數男女依舊想結婚,也依舊認為婚姻是養孩子的最佳前提。在過去,生孩子這件事,絕大多數發生在婚姻狀態下,因為這是過去的社會唯一接受的養孩子的方法。
今日,美國與其他各地的眾多貧窮女性,幾乎找不到適合結婚的男性,但依舊能以單親媽媽的身分活下去,而且她們打從一開始就抱定單身過活的決定。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艾莉森‧沃爾夫 Alison Wolf
榮獲英國司令勳章,現任英國上議院中立議員、倫敦國王學院公部門管理洛伊‧葛林芬爵士教授(Sir Roy Griffiths Professor of King’s College London),以及該校大學政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曾替眾多國際知名媒體撰寫文章,現為BBC第四電台《分析》(Analysis)節目主持人。
沃爾夫在英美兩國擔任政策分析師與學者,為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政府提供建言,2011年為英國政府完成重要的職業教育檢討〈沃爾夫報告〉(“The Wolf Review”)。
書名: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
出版:大塊文化
目錄:
序言 新興階級的崛起
第 1 部 勞動女性 分裂的房子
第 1 章 告別過去 姐妹發展大不同
第 2 章 有錢人愈有錢,窮人生孩子
第 3 章 佣人階級再現
第 4 章 披薩與伴侶
第 5 章 努力往上爬
第 6 章 頂層女性的生活
第 7 章 歷史中的女性
第 2 部 新家庭場域:女性、男性與家庭
第 8 章 性與單身畢業生
第 9 章「上班小姐」
第 10 章外貌優勢與孔雀尾巴
第 11 章門當戶對
第 12 章家庭力量的無限延伸
結語 社會的進步
謝辭
注釋
附錄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