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中生串聯反黑箱課綱行動如野火燎原,要求教育部撤回「微調課綱」。教育部雖調整政策,宣布新舊課綱可並用,但並未解決各界對課綱微調「黑箱」、「不專業」的質疑,甚至可能衍生教學現場及考試上的重重問題。
教育部在二○一四年春節前夕頒布,預定一五年八月起各高中使用新版課綱(編按:另稱一○三年課綱、微調課綱)教科書,其中歷史課綱爭議最大,被質疑植入「去台灣化」意識形態,台灣史修改比率高達六成,卻稱「微調」,引發各界譁然。此議題延燒一年多,台中一中學生於五月一日首先發難抗議,形成野火燎原之勢。
一四年由學生而起的太陽花學運還歷歷在目,加上香港雨傘革命也有眾多中學生上街頭,這場學生抗議浪潮,是否會發展成下一波的太陽花學運,值得各界關注。
究竟,高中生在反對什麼?
▲點圖放大
違反程序正義?11個人就能決策,過程黑箱
「政府違反程序正義所編寫的歷史課綱,不應該上路!」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發言人、高二學生廖崇倫指出,歷史課綱微調過程跳過基層教師工作圈討論,由少數不專業學者組成的檢核小組倉卒大改,公聽會也草率辦理,課發會、課審會沒公開表決卻片面宣布過關,會議過程及結論都遭疑作假,「不能接受以這樣粗糙程序完成的教科書。」
曾任舊版課綱(編按:另稱一○一年課綱)委員的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曾為文指出,新版課綱黑幕重重,現行高中生使用的舊版課綱於一二年通過後,進入出版社編寫教科書、送審的階段,過程不斷有政治力干涉,但最終台灣史的內容部分,沒有更動太多。只是,一三年七月,一個從天而降的「社會語文領域檢核工作小組」,是推動新版課綱走向更「去台灣化」的幕後推手。
由王曉波、謝大寧、朱雲鵬等十一名學者所組成的檢核小組,其任務為針對高中國文及社會領域的課綱,來檢視教科書用詞,原本權責不在修改內容,但一三年十一月,檢核小組卻在朱雲鵬所提的臨時動議下,把「課綱微調」也加入工作內容。立委鄭麗君認為,檢核小組嚴重逾越職權,這樣的課綱微調並不合法,應該撤回。
而後續的程序問題也引人非議,政大台史所所長薛化元指出,教育部在舉辦公聽會的時程匆促,有的學科中心連正式公文都沒收到,遑論有詳盡時間通知各學科老師報名資訊,會場也沒提供完整的課綱內容。
一四年一月二十五日的課程審議會分組會議上,教育部被爆出,將與會二十四位委員對於新版課綱內容的「不同意」意見,竄改為「同意」,不記名通過微調課綱,並於兩天後,送交課審大會通過新版課綱。
台灣人權促進會於一四年七月向教育部申請課綱微調過程相關紀錄被拒,在十月提起行政訴訟,一五年二月,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教育部敗訴,認為過程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即便如此,教育部仍決定新課綱如期上路。
新課綱去台灣化?強調漢人和中華文化為主體
在微調歷史課綱中,台灣史比率修改高達六成,將「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日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一九四五年國民黨來台「接收」,也被「光復」所取代,並加入「我國主權範圍及於全中國,惟治權並不及於大陸地區」等內容。
此外,國文和公民課綱也被「微調」,國文變動幅度雖不大,但都是重要環節,例如大幅減少台灣題材的文章,舊課綱中,編選參考清單有四十篇,其中台灣題材有八篇,占五分之一;到了新課綱只剩下一成,參考清單三十篇中,台灣題材僅剩三篇。而舊課綱中提到課本選文應該兼顧當代多元議題,這一條被刪掉,足見背後的單一思惟。
微調後的公民課綱特別刪除「白色恐怖、良心犯和德國納粹」的舉例,二二八事件就此消失在公民課綱中,這原本是談論人權議題和政府執行公權力的困境時的實例,竟以「歷史課談過」和「難於深入討論」為由調整。另外,「台灣」的「中國」政策,直接改成「我國」的「大陸」政策,也重提「台灣社會擁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忽略台灣多元文化社會下,原住民和新移民的文化與關係。種種修改,都被學者質疑走向單一的政治價值觀,強調漢人和中華文化為主體的課程,大開公民教育倒車。
檢核小組不專業?成員中竟沒人具台灣史背景
「專業問題最大,沒有任何近代史的專家。」薛化元說,以歷史課綱來說,此次大規模調整第一冊台灣史,但檢核小組中沒有任何中研院及國內歷史學門相關科系的學者參與,明顯違背學術專業性。
在十一人檢核小組中,僅有兩位歷史學博士,如國史館館長呂芳上、海洋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黃麗生,但兩人專長都是中國近代史,並非台灣史專家。其他如王曉波為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是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朱雲鵬是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等,這樣的組合,竟能大幅改寫先前由二十多位專業歷史學者決議的舊版課綱,令人不解。
另外,檢核小組部分成員也被質疑參與色彩鮮明的統派組織,例如謝大寧是「兩岸統合學會」祕書長、呂芳上曾任國民黨黨史會總幹事。
也因此,當新版課綱頒布後,各界質疑課綱微調的政治操作力明顯凌駕專業之上,教育部卻始終堅稱過程合乎程序,拒絕提供相關會議紀錄、參與成員名單。甚至在台中一中學生發起抗議活動後,教育部長吳思華五月六日還連發「學校應選用新版課綱教科書」、「出版商舊版教科書不得再行出版銷售」兩份公文。
豈料,各校學生陸續發難,以「反黑箱課綱」為名義的臉書專頁超過兩百個,眼見事態越加嚴重,行政院下令教育部盡速滅火,吳思華才在六月一日開記者會表示,尊重各校教師自主選書的權利,新舊版本皆可使用,新舊版本不同之處,大考中心會避開不出考題。教育部於六月四日、八日再發公文,撤回前述兩份公文。
「兩個歷史課綱這麼不同,特別是台灣史戰後的內容,難道就統統不考了嗎?」歷史教師深根聯盟發言人、板橋高中歷史老師黃惠貞說,書商送至學校的教科書都是新版,板中校內選書討論中,雖有不同聲音,最後還是支持舊版的論述內容,選擇舊版,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現況下,老師勢必得辛苦一點,補充資料,兩種版本的差異都還是要教。
長期追蹤此案的立委鄭麗君表示,教育部只是緩兵之計,虛晃幾招,一是時間來不及,說尊重選書權,事實上老師若要舊版,出社版不一定敢印;二是來自校園內部的控制,若校方堅持新版,老師敢不敢選舊版?到時候很多老師會用新版,若是考試引導教學,最後更會不了了之,還是用新課綱。
目前各校選書流程仍在進行中,龍騰出版社編輯部表示,之前選擇新版與舊版的學校比例是九比一,但這是業務回報的數量,還沒有實際印刷,因此到八月前都還可能有變動。
公開資訊 避免公民信任危機
此外,出版社在根據新版歷史課綱編教科書時,不一定就一面倒傾向「去台灣化」史觀。
據了解,出版台灣史教科書的書商有七、八家,一家市占率超過三分之一的出版社主編表示,課綱只是教科書參考編寫的方向,課綱有寫的可以各種形式納入,而未出現的也可以寫出來,加上歷年來,完成內容後送至國教院審查,審查的教授都認可教科書編寫的內容彈性,所以他們的新舊版本內容差異不大,非但二二八事件仍以獨立章節完整呈現,外界認為意識形態濃厚的「鄭氏政權」改成「明鄭」,也以加註方式表示另有說法以此稱呼,內文仍沿用過去的「鄭氏政權」。
教育部自六月九日起連辦四場「微調課綱」校園座談會,由吳思華親上火線和學生溝通,第一場就選在台中一中。不過,各界要求撤回微調課綱的訴求仍未停息,教育部是否持續讓以不合法程序完成的課綱上路,還有待觀察。
在此同時,預定一八年審定實施的十二年國教的課綱也在同步研修中,影響更廣泛,從小學至高中。目前已有媒體披露,十二年國教課綱研修小組有部分成員與微調課綱的檢核小組成員重疊,教育部若不秉持透明、公正原則,提供課綱委員、會議內容等資訊供大眾檢視,恐怕又有另一場人民與政府不信任的危機要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