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企銀改選無疑是金融股的焦點所在,包括新竄出的寶佳機構林陳海、前福益集團董事長蘇天財在內,個個口袋深不可測,展現捨我其誰的姿態。這家剛剛才慶祝完一百周年慶的百年老銀行,要發生新變局了嗎?
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兆豐金控、第一金控與台灣企銀三大公股金融機構的董監改選同步登場,其中,台企銀改選無疑是最吸睛的一幕大戲。四月二十七日就是台企銀股東會前的最後過戶日,也是公股與多方勢力進行第一回合的熱賽:「董事候選人提名的最後期限」,到底最後能和諧地協商收場,還是免不了走向一場大戰,金融圈正屏息以待。
由於今年董監改選,採取所謂的「提名制」新制,也就是股東必須向目前董事會遞件提名通過,否則就必須改走一%小股東的提名方式,才得以進入第一回合的競賽,成為董事候選人。目前包括寶佳機構林陳海、中纖集團王朝慶家族,或是前福益集團的蘇天財,甚至連持股大約一%左右的中華工程沈慶京,都有跨過一%的股東提名應選門檻,這也將為官民在席次的協商上投下變數。
「銀行股永遠有其魅力,尤其台企銀去年均價約九元,配股利○.七三元,往下也跌不到哪裡去,當然是好標的。」一位證券市場資深人士一語說出台企銀的價值,今年改選會如此強強滾,吸引多方青睞,其來有自。
股價低配股好 進攻退守首選
而其中,寶佳機構董事長林陳海,無疑是今年新竄起的一匹大黑馬。由於林陳海銀彈實力強、口袋夠深,一位接近公股陣營的消息人士就坦言,在這麼多的民股之中,目前以林陳海的資金實力最強,但動向也最令人捉摸不定。這位人士指出,像中纖、福益,由於都是台企銀董事會裡的「老面孔」,對董事席次的企圖心非常明顯,但林陳海到底在想什麼沒人知道,他是在三年前台企銀改選之後,才逐漸浮上水面的新實力派人物,到底是純財務投資,還是打算出馬角逐董事,有太多的想像空間。
身為寶佳機構董事長、也是實際負責人的林陳海,外界看來總有一抹神祕色彩,對財政部而言是一位新交手的人物,但對於多家公股銀行的中高階主管而言卻不陌生,大家私底下喊他「海伯」,而且對於他的財務狀況,給予很高的評價。林陳海旗下的寶佳機構,與土建融市占率排名前二大的土銀、合庫往來最多,林陳海也非常看重公股金融圈所結識的經營人才,包括前年自合庫退休的前授審部協理陳正釭,在退休之後即轉戰寶佳機構旗下的櫻花建設當執行長,去年六月,林陳海更進一步讓長子林家宏退位,由陳正釭接任櫻花建設董事長。
一位主掌授信業務多年的行庫主管提到林陳海直說:「和很多營建業者不太一樣!」他描述,林陳海蓋房子,多年來有兩大堅持。其一,他堅持要等到基礎的結構體蓋出來之後,再引進代銷公司進來賣房,因為他堅持必須先讓客戶看到房子蓋出來的雛形,客戶才能放心。
其二,他向銀行借款,永遠都是「速借速還」,只要建築執照一下來,就馬上還錢,絕不拖欠,和一般建商習慣借到最後,再透過房屋銷售來償還銀行借款的作法大有不同。
這一點,顯示林陳海的資金實力,「『海伯』根本不缺錢,只是意思一下,讓銀行有業績可做,才和銀行往來而已。」這位主管說。
也因此,多年觀察下來,林陳海在公股金融圈,普遍贏得好口碑。不過這一次林陳海來勢洶洶,大買台企銀的股份,財政部要爭取林陳海的支持,不少熟識林陳海的金融圈人士都認為不容易;因為據了解,林陳海不只買台企銀,也買台中商銀,據知情人士表示,林陳海與中纖集團保持亦敵亦友,隨時可以合縱連橫的彈性關係,兩股勢力很有可能在台企銀一役合作,如此一來,對財政部官股的壓力勢必更大。
前福益老董蘇天財也信心滿滿
目前台企銀的董事會結構,含三席獨立董事在內共有十五席董事,一般董事中官股有九席、中纖二席、工會一席,但經過今年多方勢力的重新洗盤,官股是否還能在一般董事中維持目前九席現況,甚至連力拚三分之二席次(八席),以維持全面主導的局面,外界都已經有不同聲音。
最新消息是,除了林陳海之外,前福益集團的蘇天財對今年改選也信心滿滿,除了近半個月來持續加碼數萬張台企銀股票之外,他身邊人士也直言:「蘇董今年至少要拿下一席常務董事!」而原本就在董事會中的中纖集團,也表態至少要維持現況,也就是兩席董事,個個展現捨我其誰的態度。
據說身為公股陣營的最高統帥財政部,上周已獲悉此事,現已要求董事長黃添昌全力就民股的席次分配展開協調。表面上看來,財政部為首的公股陣營持股仍有三成,但這些民股倘若各自集中火力瞄準目標席次,再透過市場上的委託書徵求影響力,還是讓公股對於這次選戰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財政部故伎重施? 收委託書惹爭議
▲財政部長張盛和。(攝影/劉咸昌)
為了這場台企銀大戰,據了解,財政部日前又向元大、凱基等多家券商徵詢委託書的收受可能,雖然還未正式簽約,但委託書大戰煙硝味四起,也讓市場上議論財政部的官方角色、是否適合收受委託書的爭議又起。
去年底,財政部才剛剛在彰銀改選董監事的股東會上,靠著與大型券商合作,狂收18%的委託書,在市場上惹出許多爭議,成為史上第一次官方靠著強收委託書,逼退民股,拿下民間公司經營權的案例。
但才事隔4個多月,財政部似乎又蠢蠢欲動,在市場上探詢委託書動向;如果財政部故伎重施,在官方強大壓力下,多家券商的股務部門勢必無人敢違抗,這場民與官的大戰無論結果如何,終將使公司治理倒退一大步,台灣資本市場將是最大輸家。
(劉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