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一個國中校長的沉痛憂慮:現在的國高中生,恐怕有1/3碰過毒品 失控的毒癮世代

一個國中校長的沉痛憂慮:現在的國高中生,恐怕有1/3碰過毒品 失控的毒癮世代
小光16歲時因為好奇,抽了人生第一口K菸,從此步上吸毒、販毒的歧途,並因此進了勒戒所。(攝影/林煒凱)

鄭閔聲、何欣潔,研究員/曾乙申

教育

957期

2015-04-22 15:25

「大家一起試看看吧,一次就好,沒試過哪會知道有什麼感覺……」
有如魔鬼化身的白色粉末,正利用青少年渴望同儕肯定、追尋刺激的特性,從黑暗中悄悄潛入校園。
因為價格便宜、取得管道多元,擴散速度超乎你我想像,看似無害的一口菸、一杯咖啡,很可能就讓心智未成熟的學子,從此陷入毒癮深淵。
對抗K他命的戰役,需要關心台灣下一代的我們,一同挺身而出。

一個過來人的告白:校園買K太方便  學長姊帶頭吸!


我叫小光(化名),今年二十三歲。我本來連菸都不抽,只是喜歡打撞球。在球場,我常看到幾個朋友聚在逃生梯,分享看起來有點不一樣的香菸。當時我才十六歲,因為好奇隨口問了一句「那是什麼?」朋友回答我:「就K菸啊,要不要試試看?」我雖然不喜歡抽菸的感覺,但還是試了,第一次抽有一種暈暈的、放鬆的感覺,持續了十幾分鐘吧。因為滿舒服的,之後就一直抽下去,慢慢習慣這種感覺。

吸K菸不像搖頭丸或安非他命那麼興奮,但吸久了還是會上癮,好像變成一種習慣動作。一般來說,一克的K他命最多可以做成十支K菸,一支K菸成本頂多四、五十元,非常便宜,連學生也負擔得起;學校裡還有人把K菸一支一支拿來賣,K他命才會這麼氾濫。

K菸抽久了,也在外面認識了一些人,我開始拿藥賣給同學;但我沒有在賣K,因為K很容易拿到,有時連好學生也跟著一起抽K菸,所以沒什麼好賺的。我都是賣二級毒品,例如安非他命,因為這種東西不容易拿到,也比較危險,才有賺頭。

我住台北市,根據我的經驗,台北碰K的小孩最多,因為台北的酒店多、夜店多、幫派也多。有的學校因為在校園裡就有吸菸區,滿十八歲的學長姊就會帶頭在校園裡抽K菸,學弟妹看到好奇就會想試,和我當初第一次抽K菸的情況一模一樣……。

 

吸毒

▲青少年第一次接觸毒品的理由,往往只是好奇或受同儕影響。(攝影/陳偉)

 

全台都淪陷!  「若強制勒戒  校園會少一堆學生」


「我們可以清楚看見,K他命確實在年輕人間流行。這種藥物十幾年前就進到台灣,但沒有人會特別想賣給學生。這幾年商業規模到了一定程度,販賣者想拓展客源,校園裡的學生就成了可以開發的銷售對象,逐漸形成一種新的供需模式。」

置身補習班林立的台北市南陽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正憂心忡忡地分析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嚴重性,他所看見的K他命擴散現象,與小光的故事不謀而合。

K他命不僅在都會區氾濫,連中南部、甚至花東地區都被K毒攻陷。距台北四百公里的屏東恆春,一位擔任教職超過二十年的國中老師,也目睹了類似問題:「這幾年有些學生為了家計,假日到墾丁大街的酒吧打工,或在海濱幫忙開沙灘車打工;有時我會發現,只隔了一個連續假期,甚至一個周末,那些學生回來上課時,眼神都變了。原來是有些客人玩毒品,一個順手就分給年輕的工讀生,邀他們『一起嗨』。」

一位屏東的國中校長也沉痛地告訴我們,「如果好奇抽過一次K菸也算,現在的國高中生,恐怕有將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都有沾過。如果吸K他命要送強制勒戒,校園會少掉一堆學生!」 曾販毒入監的小光則說:「我覺得比三分之一更多。」

媒體也曾報導,台中市吸毒學生恐達三至四成,高雄市前鎮分局警察更曾遭販毒青少年反嗆:「班上有過半同學用過毒品,學校裡買毒的同學超過百人,你要一個一個抓嗎?」問題嚴重程度,遠超過官方掌握數字。

來到後山花蓮,長期輔導保護管束少年的社工師林劭宇也觀察到,在「台灣最後一片淨土」上成長的青少年,正被來自外地的毒品侵蝕,「因為觀光,這幾年花蓮發展得很快,工作機會多了,但毒品也變多、變便宜了,K他命、K菸就在社區流竄。」

毒品與藥物濫用問題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從來不曾根絕,台灣也不例外。過去一個月,陸續發生女大學生開慶生派對大嗑搖頭丸,結果不幸暴斃;一名年輕男子因嗑藥失去理智,持刀殺死祖父母後,還企圖焚屍滅證等與毒品相關的案件,在在讓人驚覺,國內毒品氾濫已經到了瀕臨失控的程度。

更使人不寒而慄的是,在這些事件中受毒品影響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世代,他們很可能自未成年就養成濫用藥物的習慣,卻未受到應有的關注與輔導,最終在成年後釀成憾事。毒品就像青少年成長歷程中的未爆彈,若不及時拆解,未來恐將有更多案例意外引爆,
讓社會付出慘痛代價。

 

K毒成長快!  大多自中國走私而來  便宜又易取得


「在各級毒品當中,K他命、一粒眠這類三級毒品,無論案件數或查獲量成長速度都是最快,一級毒品海洛因這幾年反而有明顯下降的趨勢。」談起青少年毒品問題,法務部矯正署台北少年觀護所副所長許國賢指出,新接觸毒品的未成年人士,多以取得容易、價格相對低廉的K他命為主;因此,K他命供給及需求皆大幅成長,施用者年齡也有下探趨勢。

四月十三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行政部門,報告遏止青少年毒品吸食和藥物濫用相關作為,法務部次長吳陳鐶在會中表示,去年政府查獲的毒品總量為歷年新高的四三三九.五公斤,來自中國的K他命高達三千公斤;警政署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青少年涉及三級毒品人數成長十五倍;教育部統計,二○一四年有一千七百名學生被通報藥物濫用,有近九成是使用三級毒品。

毫無疑問,K他命就是台灣當前最「流行」、也最常被青少年濫用的毒品。但請注意,上述資訊還只是被「查獲」的冰山一角,每年實際流入市面上的毒品數量,以及吸食的青少年人數,絕對比官方統計更駭人聽聞。

 

吸毒

▲經常在外遊蕩、出入複雜場所的青少年,是沾染毒品的高危險群。(攝影/林育緯)

 

不易被察覺!  控制好劑量  行動不會出現異狀

 

K他命的學名為氯胺酮(Ketamine),是一種非鴉片系麻醉藥物,在常溫、常壓下呈白色粉末狀,原本是用於動物麻醉。K他命從上世紀末開始,成為狂歡派對上常見的迷幻藥物,讓人產生快樂與不真實的感覺,被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列為「危險精神科藥物」管制。

台灣目前將K他命列為三級毒品管制,製造、運輸、販賣、大量持有轉讓,皆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科以刑責;但被驗出吸食或持有二十公克以下K他命者,僅處以行政罰鍰與最高八小時的毒品危害講習。正因為吸食罰則相對輕微,讓K他命被視為尋歡作樂的催化劑。

「K他命在醫學上屬於『俱樂部型用藥』(容易在酒吧、夜店濫用),藥效來得快,代謝速度也快,使用者經常是在酒精或其他物質的催化下,尋求短暫的快感極大化。」旗山醫院精神科主任謝遠達在台北市服務時,就曾遇過許多因腹痛、頻尿求診的年輕男女,這些人不會承認使用禁藥,醫療人員也無計可施。

使用K他命將近十五年、已動過兩次膀胱手術的小天(化名),早期常因胃痛、下腹痛求醫,醫師也以為他的症狀是腎結石造成,從未懷疑他吸食K他命。小天說:「用K只要控制好劑量,還是能像正常人一樣行動,不會被看出異狀。」但他沒想到,後遺症卻是如此嚴重。

K他命之所以被列為三級毒品,是因為它的生理成癮性並不明顯,但這不等同「拉K比用其他毒品不傷身體」。束連文指出,濫用K他命可能造成記憶力及智力衰退、情緒不穩定、心臟機能受損、膀胱病變等嚴重後遺症;只是多數使用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難以察覺,一旦意識到身體出狀況主動求醫時,幾乎都已演變為不可回復的永久傷害。

其實,青少年並不是不了解K他命對身體的危害,根據衛福部發表的《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十二到十七歲的青少年中,有近九成知道使用非法藥物會使人上癮;九五%認同使用非法藥物會對身體和精神造成傷害。但這樣的認知並不足以嚇阻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根據同一份調查,六六%的青少年,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動機是「好奇或趕流行。」

 

吸毒

 

吸毒

 

成癮難戒斷!  連要開刀的病患  手術當天都在吸


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淑慧分析,K他命在年輕世代盛行的原因是年輕人叛逆、追求流行的心態,她常見青少年在同儕間炫耀使用禁藥的經驗,讓K他命儼然成為流行象徵,「吸食安非他命或其他毒品需要使用器具,K菸卻只是輕輕吸一口就有感覺,追求刺激的孩子,常忽略了這件事對身心的危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護理部防疫專案組主任莊苹也認為,一九九四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屬於網路原生代,他們對網路資訊與網友的信任,可能更勝於父母師長的意見;因此有時分享毒品並不是存心害同學,完全是一種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情。

「多數青少年都認為吸個一、兩次不會上癮,隨時想不碰就可以不碰,這些人都低估了K他命的心理成癮性。」束連文分析,所有迷幻藥的作用都是刺激腦神經中樞,只要人腦記住受刺激得到的快樂,會像是被綁架一樣,不斷想重溫這種感覺,形成了俗稱的「心癮」。八成以上使用者,難以脫離K他命的掌控。

二十三歲的小全,四年前在派對上接觸了K他命。一開始,他只在與朋友同樂時分享;但一年多前因為失戀,他選擇用藥物創造的幻覺世界逃避現實,成為K他命的重度使用者,再也收不了手。「其實不是每次拉K都有感覺,反而像是時間到了覺得該吃飯,有時走在路上看到便利商店,就會不自覺走進廁所來一管。」

不到一年,小全就開始出現頻尿的現象,但他不以為意,「我覺得K是比較『低階』的毒品,不會太傷身體,何況我都還能正常工作。」一直拖到出現劇烈腹痛與血尿,才主動就醫,醫師診斷後發現他膀胱嚴重潰爛,必須立刻進行手術,讓小全震驚得當場連話都說不出口。

即使付出了慘痛代價,小全還是難以抗拒K他命的致命吸引力,接受手術當天,他躲在廁所用掉身上最後一點「存貨」;手術過後躺了三天,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找藥頭「補貨」。如今被家人強制送到戒治機構戒毒的小全,被問起難道從來不想戒毒時,只是面無表情地說:「當然會想,我每次都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但永遠都有下一次……。」

「除了吸食成癮造成的生理傷害之外,不當使用非法藥物造成的法律後果,甚至進階使用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毒品的狀況也不能輕忽。」束連文直言,青少年濫用藥物造成的控制力減退、情緒不穩定,經常導致不當行為甚至犯罪;絕大多數觸犯《少年事件處理法》,或有犯罪之虞的青少年,都有濫用藥物的行為。

 

吸毒

▲戶外的狂歡派對如春吶,經常暗藏毒害,被警方列為重點查緝目標。(攝影/陳偉)

 

吸毒

▲點擊圖片放大

 

犯罪關聯高!  成績好、家庭正常  也不乏吸食者


張淑慧也分析,青少年初次使用藥物的高峰為七到八年級,也有從國小就吸食K他命的案例,平均成癮年齡則為十七.三歲,年齡層恰好與青少年犯罪高峰期重疊。

根據司法院統計,○四年,全國各地方法院少年暨兒童保護事件終結案件,為三○六九二件,一三年則增加至三九一二五件。也就是說,全國有犯罪之虞,或實際犯罪送少年法庭審理的案件,九年增加了二七%。

「青少年不具經濟能力,若習慣使用藥物,就必須設法尋找收入來源,直接導致許多竊盜案件。意思就是,濫用藥物通常是進一步犯罪行為的跳板。」社工師張進益根據多年輔導「非行少年」(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之虞接受觀護處分的青少年)的經驗,得出這樣的結論。

曾販毒的小光也指出,藥頭為了拓展業務,還在校園中部署「業務代表」,主動兜售,或初期免費提供K他命給學生,一開始是「免費」,但之後你要再抽,「就去拉更多同學一起來買啊!」原本只是在撞球場好奇抽了K菸的小光,就是依循著類似的模式,一步步從拉K走向吸食、販賣安非他命,最後進了勒戒所。

過去的學術研究多認為,濫用藥物的青少年,多半來自破碎家庭,或是學業成績不佳、有情緒管理障礙;但曾任桃園市社會局局長的張淑慧直言,這項論點在K他命問題上並不適用,因為她任職時發現,疑似吸食毒品青少年中,就不乏家庭功能與在校表現皆正常的案例,「我認為K他命是『無特定高風險群』的藥物。」

「我曾經遇過一群在學校表現良好的孩子,因為想幫同學慶生,買了一堆K他命,排成『Happy Birthday』字樣,大家同時吸掉,結果因為搞不清楚劑量,當場昏倒在KTV包廂。」一位執法人員強調,雖然施用毒品的案例仍以行為偏差青少年居多,但絕不是「成績好就不會碰毒」。一位台北市立明星國中教師也透露,校內有學生因濫用藥物遭列管。

儘管教育部長吳思華強調,去年被通報濫用藥物的學生數,比一二年高峰期已明顯下降,顯示學生吸毒已獲得控制;但第一線的社工師與教育人員,對這樣的數據普遍高度存疑。

 

毒品

 

毒品

 

淪陷太容易!  先給你免費試用  之後就無法自拔


在台北市西門町一帶工作的莊苹就透露自己常在路邊,甚至便利超商前,就看到青少年公然吸食K菸,「你聞到燒塑膠的味道,那就是了。」

社工師林黃翔也說,他認識一個朋友,在看似單純的便利商店打工,但因為店址在台北市林森北路,認識在酒店上班的員工,「混熟後,對方邀他來店裡玩,順便請他抽一根免費的K菸,結果就掉進去了。」

遠離特種行業較多的台北,K他命氾濫現象依舊存在,只是樣態稍有不同,有時候是透過同儕團體影響,也有透過陣頭接觸染毒。

「地方上的陣頭出巡遶境一次就是好幾天,大人有時候就會拿K菸給小孩子抽,當作獎勵。一、兩次下來,有的孩子就被陣頭拉走,再也不回學校上課。」屏東一位資深教師感嘆。

謝遠達在高雄服務期間,也經常耳聞幫派集團把K他命當成「甜頭」,吸引經濟狀況較差的偏鄉學生替他們辦事,有人畢業後因此染上毒癮,或直接加入幫派。

為使台灣的下一代免受毒害,有立委主張將K他命提升為二級毒品,讓吸食者強制接受勒戒,以提高嚇阻力。但這項看似最直接的解方,卻遭到絕大多數專家否決,他們共同的觀點就是「重罰治標不治本」。

許國賢指出,K他命的生理戒斷症狀不明顯,使用者對藥物的依賴主要來自心理因素,將吸食者送進類似監獄的勒戒所,並不能達到「教化矯治」的效果,反而可能在勒戒所內結識其他毒品犯,產生更嚴重後果。

謝遠達也認為,與其讓濫用藥物的青少年進勒戒所,從此被標籤化,不如理解青少年吸食K他命背後的因素,並提供協助。束連文更直言,把K他命列為二級毒品只有短期效果,不久後一定有新配方的迷幻藥問世,「難道政府能一直重罰下去嗎?」

 

吸毒

▲透過青少年能接受的生動方式宣導正確觀念,是控制毒品氾濫的根本之道。圖為紙風車劇團演出的反毒戲劇《拯救浮士德》。(攝影/林育緯)

 

教育是根本!  提升K毒等級治標不治本  抓不勝抓


所有專家一致認為,從教育做起,在青少年心中種下面對藥物的正確意識,才是控制毒害的根本之道。「教育絕對不是在課堂上放一放影片,重點是要找出對的方式,用在對的人身上。」許國賢說。

「這個東西,可以讓你得到快樂,我可是看在你是我的好朋友,才分你用的!」四月中旬午後的桃園市立龜山國中活動中心,稚氣未脫的七年級生,正席地而坐,欣賞著紙風車劇團演出的反毒戲劇《拯救浮士德》。經驗豐富的兒童劇演員,正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吸引觀眾注意,並趁機灌輸拒絕毒品的概念。

儘管學生的反應相當熱絡,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卻感嘆,這個因他親眼目睹鄉間毒品充斥,而發起的「拯救浮士德計畫」,始終未獲得政府充分支持;劇團向各校提出巡演計畫時甚至經常碰壁,而最常得到的拒絕理由就是:「我們學校沒人吸毒,不需要看這部戲。」

「計畫開始以後,有越來越多朋友告訴我,毒品問題比想像的更嚴重,有私校教師說,全校幾乎有一半的人在吸毒,有名校畢業的學生不慎染上毒癮,讓全家得了憂鬱症;但更多人還是選擇忽視,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李永豐說。

與紙風車合作的元大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楊荊孫認為,製作反毒劇是「傻子才會做的事」。對此,李永豐苦笑:「這是黑暗中的微弱燭光,只要火還沒有熄,就還有機會被看見。」

毒品與毒癮患者,永遠躲在社會的幽暗角落,難以被人察覺;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這片陰影的範圍正持續擴大。毒癮並不是可以透過隔離根除的生物傳染病,而是一種必須被人性手段控制的社會現象。面對這項危機,你可以選擇冷漠,但沒有人得以永遠獨善其身。

延伸閱讀

詐騙和毒品都來台灣 已成為新國恥
詐騙和毒品都來台灣 已成為新國恥

2017-12-31

台灣每兩名受刑人  就有一個是毒品犯 解決你討厭的吸毒問題  香港這樣做
台灣每兩名受刑人 就有一個是毒品犯 解決你討厭的吸毒問題 香港這樣做

2017-04-27

吸毒能紓壓?醫生說做這些事更有用
吸毒能紓壓?醫生說做這些事更有用

2016-09-26

預防毒癮失控害人 關鍵在家庭
預防毒癮失控害人 關鍵在家庭

2016-04-18

父母注意!孩子「拉K」的警訊  沉淪與救贖  我與毒品搏鬥的日子
父母注意!孩子「拉K」的警訊 沉淪與救贖 我與毒品搏鬥的日子

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