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急診塞車時有所聞,但它卻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醫改會公布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急診人次下降,但越緊急的病患滯留率反而升高。滯留越久,病人可能增加的風險越高,值得國人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醫學中心急診壅塞情況嚴重,繼台大醫院急診部基層人員三月底連署聲明要求重視之後,四月初,台中榮總也傳出急診室長期人滿為患,有三名主治醫師醞釀出走。依據健保署統計,二○一三年全台醫學中心急診塞車最嚴重的就是台中榮總,其次是台大。
醫學中心急診塞車已不是新聞,但它的影響卻值得正視。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政府一二至一五年共編列十一.二億元預算,搶救急診壅塞,但是成效不彰,甚至最嚴重的一級檢傷,或者必須住加護病房的病人滯留率反而提高。
四月十五日,醫改會公布最新調查,四月一日至十一日,監測十九家醫學中心發現,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問題在「住院塞」,而非「看診塞」。平均各監測時段,全國總計只有四十九人在急診室候診看病,卻高達八四四人滯留急診室等住院病床、三十三人苦等加護病房。
換言之,急診室壅塞根源在於,該住院的病患沒病床,只好滯留急診室。
現況:等床時間長 一○%病患等待超過兩天
醫改會進一步指出,台灣加護病房密度號稱世界第一(每十萬人口有三十一床),但根據健保署的資料(一二年五月至一三年三月間統計),每十位應轉入加護病房的急診病人中,有三位無法在六小時的標準內入住,平均每月有五十六位未能及時進入加護病房,恐讓死亡風險增加二.二九倍。
「依據美國重症醫學專家研究,急診重症病人如果無法在六小時內入住加護病房,結果不僅住院天數會因此拉長,病人的死亡率也會增高,從八.四%上升至一○.七%。」醫改會研究組組長朱顯光說,另有研究指出,相同疾病嚴重度的病人,在壅塞時段有較高的死亡率;這顯示急診醫療品質低落,不僅影響病人安全,更對有限的醫療資源也造成浪費。
事實上,健保署統計指出,近年來醫學中心急診人次下降,但急診滯留率卻反上升,急診轉住院暫留急診超過兩天的比率,一一年是九.七%,一三年則為九.八%。而越緊急的檢傷一級病患滯留率反而最高,而且逐年惡化,到一二年是五.四%,有三七四二人。
朱顯光表示,檢傷一級病患(部分不必住加護病房)不應滯留在急診超過四十八小時。依據澳洲等國際研究顯示,急診壅塞時,檢傷一級病人可能增加的風險最高,因此都優先確保不受延誤或留滯;澳洲九成檢傷一級病患能在九.五小時內住院,台灣達成的時間是五倍,一○%的病患,兩天後還在急診等床中。
朱顯光指出,部分醫院在評鑑過後,由於急重症不賺錢,故調派人力到其他病房,造成加護病房人力吃緊,不是壓榨人力就是關床,導致重症或一級檢傷病患塞在急診,讓急診負荷過重。
醫改會四月七日至十四日進行網路調查,七成九受訪醫護表示,自己服務的醫學中心實際遇過,或聽聞別家出現急診及加護病房人力吃緊情況。
另有九成一受訪醫護表示,加護病房每位護理師實際照顧的病人,比醫院評鑑規定(每床應聘二.五名專職護理師)還多。朱顯光認為,這造成照護品質更差,病人住院時間更久,急診病人更排不到病床。惡性循環下,儘管急救責任醫院評鑑規定,急診每十人次應有一名護理人員,但有九成三受訪者表示,每位急診護士當班處理超過十人次以上。
解方:充實醫護人力 降低醫學中心收病人壓力
醫改會要求,健保署應啟動不定時查房機制,優先徹查醫學中心是否有技術性關病床,或避重就輕挑病人的情況。
「人力是最基本的,護理人力不足問題仍存在。」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教授盧孳艷指出,醫療分級制做不好,老人長期照顧制度也未做起來,導致病人都跑到醫學中心;但醫院的勞動條件不好,流失人力後留下的人工作超時、壓力又大,急診室暴力又頻傳,更讓醫護人員士氣低落,離職率高,造成惡性循環。她建議,訓練新人要花更多人力成本,如果醫院能加薪改善勞動條件,留住有經驗的人,提高照護品質,也能解決醫院技術性關床、病人塞在急診的問題。
「部分醫學中心包括台大或台中榮總都很努力要解決,但已沒辦法了,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擴張病房。」急診醫學會祕書長顏瑞昇坦言,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不足,主要是需求增加,如季節性因素與人口老化等,造成病人住院天數增加;另外,因中小型醫院的醫護人力不足或無能力照護,導致加護或重症病房減少,病人都跑到醫學中心。
顏瑞昇認為,中型醫院也應發揮功能,許多重症病人不一定需要待在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身為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他也強調:「我們的壓力在需要住院與一般病人太多,還是希望落實轉診制度。」
急診塞車問題,攸關國人生命安全,衛福部與健保署應拿出更有效率的對策,還給國人合理的就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