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越南餿水油流入市面,今年則有日本核災區五縣食品輸台,衛福部的邊境把關接二連三出包,令民眾難以安心,問題出在哪裡?
除了檢驗人力不足的老問題,衛福部食藥署將邊境實驗室全數裁撤、委外,恐怕也是問題食品能逃過海關查驗、流入市面的關鍵因素。
二○一一年之前,邊境檢驗的關卡配有自家實驗室,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主持,海關抽查的問題樣品得以自行檢驗,確保檢驗可信度。
但一一年,邊境檢驗業務回歸衛福部食藥署辦理之後,原先在基隆、台中、新竹、高雄四個港區的檢驗儀器、設備,沒有移交給食藥署,幾乎全數回歸標檢局,轉辦理其他檢驗業務。標檢局移交給食藥署十八名相關業務人員,也僅協助業務移轉,不再進行檢驗工作。原有的邊境實驗室,形同解散。
食藥署長姜郁美解釋,當初決定將邊境檢驗業務委外辦理,因此並未接收相關檢驗設備。檢驗業務委外之後,海關抽查貨品將送至衛福部認證的民間實驗室,針對指定項目進行檢驗,檢驗不合格的貨品,才由衛福部實驗室進行二次複檢,與以往標檢局直接在海關當場檢驗的作法不同。
檢驗外包 恐留下造假空間
檢驗外包 恐留下造假空間
食安專家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不約而同地指出,檢驗工作外包,不但容易讓業者事先得知檢驗項目、規避檢驗,也難以臨時增加檢驗項目,恐怕給業者留下造假空間。
而尚未通過檢驗的貨品,必須分散至台灣各地的民間實驗室,也增加管理風險,「海關一定要成立自己的實驗室檢驗,才能避免進口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擴大。」吳家誠表示。
要求食藥署成立邊境實驗室究竟有什麼困難?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立法院黨團協商紀錄中,擔任主席的立委田秋堇要求食藥署先挑選一個海關、試著成立由公部門主導的實驗室,姜郁美竟回:「我覺得沒必要,它成立的話,那個時間〈三天內送出檢驗結果〉的壓力,同仁是受不了的。」如今看來格外諷刺。
回顧一四年十月的飼料油風波,頂新進口七批越南飼料油只被抽檢到一批,檢驗結果竟顯示合格,早已凸顯邊境檢驗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次核災區食品闖關事件,再讓民眾對邊境把關能力打上問號。衛福部除爭取增設檢驗人力之外,恐怕不能再以「同仁受不了」為由,拒絕設置邊境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