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證券商的複委託業務創下歷史天量,成長率將近四成,但在亮眼業績的背後,資金外流的趨勢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主事者是否看到背後隱然的危機?
券商的複委託交易,不只代表券商最主要的海外經紀業務量來源,另一層更深的意涵,它直接代表了資金外流趨勢;不論是法人或是個人,只要向國內券商下單,向台灣以外的資本市場買進股票,它都算是複委託業務的一部分,也因此,複委託業務金額的大小,對於資金外流的代表意義,實具高度指標性。
而這股資金外流的力道可說相當驚人,在過去二年來尤其如此。在二○一一年,當時全體券商的複委託交易量高達八八四八億元,一二年這個數字曾一度逆向減少到七四○六億元,但在實施證所稅之後,這個數字開始加速馬力前行,一三年、一四年連續二年,都以四成左右的成長率向前大步邁進。
證所稅後資金加速外流
特別是在一四年,根據券商公會出爐的最新統計顯示,在基期已然墊高之下,竟然還可以有接近三八%的成長率,以絕對金額來看,全體券商複委託業務的總體規模已增至一兆四四九二億元,比起一三年足足增加快要四千億元,創有史以來總金額規模年增量之冠。
相對之下,台股日漸萎縮的成交量,例如二月初大盤指數連三日攀高,但平均日成交量甚至跌破八百億元,更可清楚見到市場資金向外奔去的流向。
不過,從券商獲利角度,或許並不如此悲觀。一位券商資深主管分析,複委託的手續費至少有千分之二.五的水準,如此複委託業務所賺到的手續費收入,以去年一兆四四九二億元的交易規模估算,最起碼就有三十六億元的收入;但同樣在台股的經紀收入,在退佣的激烈競爭下,早就跌破千分之一的行情,因此複委託業務的快速成長,反而成了券商的金雞母業務,一些小而靈巧的券商搶得先機,包括國泰證、遠智證都在該業務名列前茅。
尤其國泰金控挾其金控集團壽險子公司龐大的海外投資需求加持,旗下國泰證的複委託業務一舉晉級券商排行第三名,為了積極搶灘,國泰金才動念買下了宏遠證券的香港分公司,直接拿下滬港通的通行證,一路抓緊複委託的商機。
券商追求最大利潤天經地義,但主事者在複委託業務高度成長的背後,是否看到台股資金外流的危機早就步步進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