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億元能做什麼事?這筆錢是台北市舉辦二○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總經費,大概等於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整整十年的預算;剛發生六名消防員殉職悲劇的桃園市,今年度的消防預算則為十八.五四億元,同樣不及世大運經費的十分之一。
拿防檢或消防預算與國際運動賽會比較或許不完全公平,但將在二○一五年舉辦世大運的韓國光州,在○九年申辦時提出的財務規畫中,也僅編列約新台幣八十九億元預算,不到台北世大運的二分之一;確定獲得主辦權以後,光州更持續撙節開支;○九年高雄世運總經費也僅一二五億元,在在讓人質疑台北世大運的經費究竟都花在哪裡?
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 宣布台北獲得一七年世大運主辦權,時任台北市長的郝龍斌意氣風發地宣示,一定會把握這次得來不易的機會,辦出有史以來最棒的世大運,提高台北的國際能見度。
沒有人懷疑郝龍斌打造最高規格賽會的決心,但可能因為求好心切,幾乎從取得主辦權開始,世大運就與「錢坑」、「浪費公帑」等負評畫上等號。
一二年五月,郝龍斌首度到議會報告籌備進度時,朝野議員就炮轟世大運預算無限上綱,終將拖垮台北市財政,將世大運開支由原先規畫的四二五億元降為一九八億元。但是,即使大砍二二七億元預算後,世大運用錢的效率,顯然仍有改進空間。
宣傳太早 還沒開幕 就砸一.五億元行銷
宣傳太早 還沒開幕 就砸一.五億元行銷
仔細分析台北世大運專案預算發現,自一一年取得主辦權後,北市府隔年除了編列兩千萬歐元(約新台幣七億元)權利金預算與籌備委員會預算外,也立即準備向國內外宣傳二○一七年世大運,一二年度就編列一億四千萬元宣傳費用。
無視於當時離世大運還有五年,中間還有兩屆世大運尚未舉辦,台北市政府就急於做宣傳,讓朝野都罵「好大喜功」。
曾參與高雄世界運動會籌備工作的市議員梁文傑當時批評,包括高雄世運在內的重要國際賽事,為集中廣告效益,通常是在舉辦當年度才密集宣傳,只有台北在籌備委員會還沒成形時,就急著向國際發聲。○九年高雄世運執行長劉世芳也表示,世運的行銷預算約六億元,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在賽會當年才編列執行。
儘管郝龍斌一再強調,為了讓所有人都知曉台北市要辦理世大運,有必要編列一定行銷經費,但議員並不買帳,一二年度行銷預算遭議會大砍四五%,從一億四千萬元調整至七千六百萬元。然而,一三年、一四年,世大運依舊花費超過八千萬元的行銷預算,等於上一屆世大運都還沒開幕,台北市就已砸下一億五千萬元宣傳;總行銷經費則預計達七.四億元。
台北市獲得2017年世大運主辦權時,郝龍斌(前排左四)曾宣示要辦出歷屆最好賽會。(圖/UDN.COM)
效益有限 贊助千萬拍《露西》只見署名
為世大運投入的城市行銷預算,究竟有沒有獲得預期效益,從法國導演盧貝松一三年在台北拍攝電影《露西》,可看出端倪。當年北市府補助該劇組三千七百萬元拍攝經費,其中一千萬元就是由世大運國際行銷經費支應。
這一千萬元的「置入性行銷」換到了什麼?其實就只有片尾的贊助單位清單,以及電影中播映台灣新聞情節的短短幾秒,電視新聞台畫面左下角不顯眼處,出現二○一七台北世大運圖像,一般觀眾若非事先掌握資訊,根本不可能注意到這項「行銷活動」。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就批評:「《露西》也許有行銷台北的作用,但劇情和世大運毫無關聯,怎能列為世大運行銷預算?」
一場國際運動會,前期的人事、行銷等軟體預算,並非主要開銷,籌備後期的硬體經費才是重頭戲。台北世大運包括整建既有場地與新設場館須花費一○七.六億元,超過總預算的二分之一。北市府原預計興建游泳館、籃球館等六座場館及選手村,但在浪費的批評下,最後僅決定新設籃球館、網球中心和選手村,其他場館則整修現有設施因應。
然而,硬體預算遭受的責難,一點也不遜於軟體項目。例如北市府花錢整修剛落成的游泳館與剛整建的天母棒球場;以及無視台北已有小巨蛋、台大體育館、台北市立大學體育館等籃球場館,堅持在大安運動中心旁興建籃球館等,都引起質疑。而北市府利用中央住宅基金,在林口合宜住宅預定地興建的世大運選手村,更是風波不斷。
效益有限 二十六億蓋選手村 僅用十二天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月十一日視察世大運選手村工程進度時就當場質疑,世大運賽事僅進行十二天,卻需要花二十六億元拆除餐廳設施,相關設備後續的折舊、移交程序,過去也不曾清楚討論,形同讓二十六億元預算泡湯。
原來,一三年敲定的這項計畫,蓋的其實是「國民住宅」,因此所需的一七一億元經費全由中央住宅基金支應,規模三千餘戶的國宅完工後,將先借給世大運作為選手村,台北市則花二十六億元購買選手村所需的冷氣、辦公用具等設備,賽會結束後再將原本為符合FISU標準興建的餐廳、健身房等設施再改建為原訂的國宅用途,最後交還中央處理。
北市府砸二十六億元「修改」選手村的作法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確實令人質疑。因為根據台北世大運籌備委員會資料,二○一三年以前舉辦世大運的城市,選手村皆為學生宿舍形態,僅有本屆光州世大運與台北採一般住宅。但光州預計興建選手村的經費僅約新台幣兩億元,相形之下台北選手村顯然「高貴」許多。
登入FISU網站就能發現,世大運選手村規格有一系列必須遵循的明確標準,例如醫務室、健身中心等,但花費多寡並非審核標準,因此如何以最節省的方式達標,端看各主辦國的本事。
韓國光州,就是擅長節約成本的城市。根據光州市政府資料,主辦世大運的實際預算已比爭取主辦權時的規畫減列三○%;即便賽會將在七月開幕,光州仍大膽宣布,本會計年度的世大運預算將減列一一○億韓元(約新台幣三億元)。
「並不是舉辦國際體育活動,就一定會拖累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我有自信,光州世大運將成為高效率運動賽會的全新典範。」關於撙節開支,光州市長尹壯鉉這麼解釋。
負擔過重 每個台灣人 得掏八六一元
先不論台灣與韓國國民人均所得與物價差異,韓國光州舉辦世大運,每位韓國人須負擔新台幣一七七元;反觀台北世大運,每位台灣人則需負擔八六一元。台灣舉辦世大運的「國民平均成本」,幾乎是韓國的五倍。
其實,這已經不是台北市第一次花大錢舉辦國際活動。一○年開幕的國際花卉博覽會,一共支出一三五億元,但時程與台北花博相近的泰國、德國,分別僅花費新台幣八.三億元與四十一.二億元,開銷顯然都便宜許多。
「舉辦國際運動賽事能增加台灣的國際知名度,也可以使台灣運動選手擁有得以充分發揮的舞台,所以我們基本上都會支持,但申辦國際活動的開銷必須謹慎控管,不能排擠其他政務預算,進而影響台北市民應享的基本待遇。」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委員楊實秋說。
「舉辦國際賽事,不該只是準備賽會期間的工作,更要規畫透過賽事過後能留下什麼資產。『看見台北』,不該只是讓國際社會知道『台北』這座城市,而是讓人知道台北的特色與內涵。」吳思瑤呼籲新任市長柯文哲審慎思考世大運與台北城市形象之間的關聯,並徹底檢討預算是否有浮濫編列,讓這項全台投入龐大資源的國際活動能夠發揮預期效益。
「除了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以外,世大運還包含了主辦城市的城市再造、全民參與、文化提升等多重使命……。」台北世大運籌備委員會官網上,這麼解釋台北申辦這項賽事的目的。雖然到目前為止,世大運籌備作業無法盡如人意,但距離賽會開幕還有兩年半,台北市如果能夠把握時間,或許仍有機會讓世大運發揮預期的使命,而非只是另一場令人印象淡薄的煙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