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鵝屁股、抬起來,一袋三隻,放入乾冰後綁起袋口,堆到旁邊就好了。」雲林縣防疫所人員穿著全套的白色防護衣,蹲在鵝場旁的農業道路上,向一群「新來的」農委會農試所成員,解釋即將展開的染病鵝隻撲殺流程。一隊十五人的國軍則推著獨輪車等在後方,同樣是全副武裝,僅在防護衣保護的手臂上纏繞一圈紅膠布作為識別,等著清運一袋袋的鵝屍。
一月二十三日早上,《今周刊》團隊前往禽流感疫情最嚴重的雲林縣,恰巧碰上農委會緊急防疫團隊開抵雲林,目睹中央首度參與撲殺的現場。而此波禽流感疫情戰線,也恰以二十三日為分水嶺,在此之前,中央反應總是慢半拍,物資、人力補給不到位,讓一線防疫人員疲於奔命,二十三日之後才陸續補上,地方抨擊中央的炮火也才漸趨緩和。
但為何總是要等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才開始行動,中央的反應難道不能再快些?
▲點擊圖片放大
養鵝協會祕書長林佳慧透露,一月一日已向中央通報鵝隻異常,但因碰上元旦連假,農委會竟遲至七日才處理;接著雲林縣在八日將第一批感染家禽送檢,也等到十一日下午四點才回覆確診結果,三天的空窗期,可能就是後來送檢場數飆高的原因。
此波疫情來勢洶洶,不僅同時發現H5N2、H5N8等多種病毒株,還在台灣出現全球首見的H5N2亞型與H5N3亞型,且主要針對鵝隻發作,導致後來的撲殺幾乎朝向「滅鵝」進行。截至二十五日止,防檢局統計已有超過一一○萬隻禽類被撲殺,相較於十三日首度公布撲殺量的七千餘隻,成長逾百倍,堪稱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禽流感風暴。
疫情為何愈演愈烈?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給了一個簡潔的答案:「地方撲殺速度跟不上確診速度。」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王金和專門研究禽病學,他也指出撲殺務必盡速,「要在疫情升高前趕快犧牲動物,才能確保病毒不會繁殖,前期的人力調派一定要加以支援。」
▲點擊圖片放大
但因第一時間人力不足,撲殺未能全面快速進行,導致活著的家禽開始產生抗體。對照雲林縣的疫情趨勢(見上圖)就可看出,家禽的累積死亡率紅線持續下滑,雲林縣農業處處長張世忠指出,死亡率下降代表鵝隻開始產生抗體,相較於疫情爆發初期一死一大片,死亡率超過五成,現在死亡率低於兩成。
於是我們在現場看到的多為活蹦亂跳的大白鵝,看似健康,實則為活體感染源,撲殺工作反而更困難。歸根究柢,前線人力左支右絀,才是撲殺速度趕不上確診速度的最大原因。
錯誤一:調度失當 老人都加入撲殺 國軍竟不動
錯誤一:調度失當 老人都加入撲殺 國軍竟不動
「在農委會派人來之前,我們最缺的就是人力。雲林防疫所正式員額僅有四十一位,初期一天僅撲殺四、五場時,靠防疫所還能負荷,但後來通報場數愈來愈多,我們同仁已經停休三個周末,還是做不完!在當地招募的雇工又多是六十到八十歲的老人家,很多人只做一天,就累到走人。」張世忠感嘆道。
雲林縣人力拉警報的狀況,直到一百多名縣府志願軍與六十名農委會成員投入,才稍稍紓解,「他們來了以後,撲殺隊從四組擴充到八組,二十六日又加入六十位養鵝協會人員與屏東科大獸醫系學生,擴編到十二組,雲林縣的撲殺速度終於追上確診速度。」
但如果在後方待命的國軍弟兄從一開始就加入撲殺行列,疫情是否就能得到有效控制?由於國防部下令國軍僅能從事消毒、搬運工作,不得接觸家禽,疫區現場出現老人、婦女都下場捉鵝入袋,年輕力壯的國軍卻按兵不動的奇特現象,顯露中央部會協調作業嚴重缺乏彈性。
對此,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答稱:「國防部是基於愛民助民的立場派兵,但不做與訓練無關的事。」他還強調國軍從未接受過「殺雞、殺鴨、殺鵝」等宰殺家禽的訓練,且擔心家長會來抗議,所以不願參與撲殺。但事實上,撲殺家禽不會見血,而是放入乾冰產生二氧化碳,讓家禽自然窒息,不需特別訓練也能做,顯見國防部高層並不清楚前線最需要的支援項目,中央也未協調。
錯誤二:補給緩慢 防護衣補充效率不如台北市
除了人力調配缺乏彈性,前線最需要的防疫物資補給也緩不濟急,防護衣、N95口罩、手套屬消耗品,每完成一場撲殺便須更換全套,以雲林縣為例,高峰期一日撲殺三十場,便須用掉將近一千件防護衣,消耗量又急又大。
但環保署署長魏國彥一月十六日南下巡視時,雲林縣衛生局長吳昭軍提出一千五百件的防護衣需求,魏國彥當場僅能承諾一百件,迫使雲林轉向台北市府求援,當晚即收到四千件防護衣;被外界抨擊補給速度太慢後,農委會才加速增派,累計至二十五日已調撥三.七五萬件防護衣給雲林。
錯誤三:補償無章 非統一全額補償 農民怨不公
令人憂心的是,這波「滅鵝」行動不僅止於可上市的肉鵝,更蔓延到育種交配用的種鵝,種鵝場業主吳先生說:「我們農民最在乎撲殺後可以拿到多少補償啦!我這場有兩千多隻鵝,已經養一年多了,一隻成本一千多元,殺了也不能馬上再養,以後怎麼辦?」
但中央迄今仍無一個全國統一標準的補償方案,目前僅屏東縣政府收到函文,若禽類確診為新型高病原性禽流感,可依評價額(獸醫所評估之價值)全額補償,但舊型禽流感僅能給五分之三。「鵝農只知道他的鵝被全場撲殺了,怎麼還分舊型、新型,因為感染舊型只能拿六成,不是很衰嗎?」防疫所人員說。
台大獸醫學院榮譽教授賴秀穗指出,過去就發生過雞農因怕補償不敷成本,而隱匿疫情的案例,今日政府依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辦事,固然沒錯,但因「部分補償」容易讓農戶隱匿疫情,或可參考《美國國家家禽改善計畫》,其中規定凡配合政府防疫的業者,多能獲得百分之百補償。台灣若能從「全額補償」的角度進行修法,未來或可有效防止疫情擴散。
防疫過後的下一個議題,即補償經費的中央與地方分擔比例,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今年度縣府預備金僅八千餘萬元,但全縣補償金額可能超過五億元,就算負擔一成也要五千萬元,希望中央能考量地方財政困境「全額負擔」。
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則表示,目前粗估全國的防疫補貼與重建經費十六億元,中央會分擔超過一半,確切比例將在月底前敲定。至於資源調度與復養的近九億元經費,將由中央全額負擔。
誠如李進勇所言:「一個禽流感造成這麼大的損害,如果沒有汲取經驗,那真是太划不來了。」疫情爆發近月,時常面對禽流感威脅的台灣,更應記取此次教訓,為未來設下防疫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