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獨強時代,全球資金逆流,以往聚焦新興市場的熱錢正重返美國,原物料和高息貨幣風光不再,企業的美元債務負擔急增。日圓先生榊原英資說:美元轉強,這是全球經濟十年來的最大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影響全世界,更會影響你我的荷包。
距離美國約一萬公里外的中國,最先感受到美元強勢的威力。中國三大鋼鐵公司之一的寶鋼,背負的五五○億人民幣債務中,有七成是美元計價債券,由於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已產生了四三○○萬美元(約合十三億新台幣)的匯損。
寶鋼的龐大美元債務,隨著美元持續走強,形成了財務未爆彈。但,這只是強勢美元帶來蝴蝶效應的一個縮影。
場景轉換到更遠的南半球,澳洲航空因為澳幣兌美元自八月底至九月下旬驟跌四%,已經導致營業損失擴大。不僅如此,全球航空業也已減少飛往澳洲的航班。
美林分析師指出,美元匯價高升,澳幣貶值幅度高於油價跌幅,成為國際航空公司的痛,新航減少飛往澳洲的航班,英國維京航空更是停止香港和雪梨之間的直飛航班,以降低成本。
美元匯率波動 影響Q4財報
美元匯率波動 影響Q4財報
鏡頭拉回台灣,九月二十二日,經濟部投審會召開會議,通過台積電對海外子公司增資二十億美元(約六百億新台幣)的案子,這次台積電匯出金額之大,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原來,台積電擔憂匯率波動風險,預先將收入轉換成外貿時使用的美元,避免匯兌損失。對於收台幣、付美元的台灣企業,美元匯率波動可能是第四季衝擊財報表現的最大變數。
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康納利曾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全世界的問題!」金融海嘯以後,美國聯準會(Fed)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造成了全球資金浮濫、資產價格狂飆的問題;如今,聯準會的政策開始逆轉,這個世界又將面臨過去五年從未想像過的新問題。
▲「美元是美國的貨幣,卻是世界的問題」這句名言如
今再次印證,變臉轉強的美元,正在冷眼看著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隨之翻轉
(圖/達志)
「過去幾年美國一直在用低利率、寬鬆的政策。但現在美國正將貨幣政策正常化,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語氣篤定地說。美元近來升幅勢如破竹,寫下四年新高,主要是受到美國聯準會可能提早升息的市場預期心理,以及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的影響,這個貨幣政策的轉向,不會只是短期現象,而是一種長期趨勢。
榊原英資指出,歐洲正準備要進行QE、日本已在進行中,而美國卻正走向緊縮,三大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同調,不僅造成美元開始走強,更使得全球的資金流動出現巨大變化。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
準備收回市場資金
「只要通膨與薪資同步上揚,我們的確可能提前升息。」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
印鈔機已經暖機
「我的計畫是,讓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1兆歐元,最快10月分啟動QE!」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
默許日圓繼續貶值
「日圓下跌對經濟不一定是負面影響,日圓貶值是自然現象。」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也認為,「未來一年的市場波動更大,如果投資的脈動無法跟上市場的波動,投資人將很難賺到錢。」因此,無論是企業的經營與資金調度思惟,或者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和投資邏輯等,都必須做好應變和調整措施,才能跟上美元升值的腳步。
衝擊1.新興市場資金逃亡潮
衝擊1.新興市場資金逃亡潮
亞洲反而利多
首先,國際資金的逆流已是進行式。當美國升息、強勢美元趨勢底定,全球資金出現另一次大挪移,美元資產相對具吸引力,即使美股已漲翻天,還是吸引不少國際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流已開發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已經有很多資金流回美國,進一步鞏固美元獨強的地位。
股市會說話,根據全球主要市場基金的最新資金流向統計,美國成了資金最青睞的市場,九月十一日至九月二十四日吸金一三六億美元,推升美股再攀歷史高峰。相反的,全球新興市場獲利回吐,今年以來至九月上旬,整體新興市場基金出現二.四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短短兩周之後,淨流出的數字更暴增至十九億美元以上。
國際金融協會(IIF)九月中旬發布的統計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該報告顯示,八月流入新興市場資產的證券投資估算額大幅下降至九十億美元,低於五月至七月間三八○億美元的月度平均額,意味著全球投資者更謹慎對待新興市場的時期已開始,報告指出,「目前可能已經到了一個週期性轉折點。」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祭出QE救市,五年來投入近四兆美元資金購買債券,穩住美國經濟,然而,QE也導致美元長期弱勢,並刺激大量資金流向新興市場。
如今QE將於十月結束、美國將升息,新興市場頓時成了資金撤離的重災區。去年八月的全球新興市場貨幣危機,被稱為「脆弱五國」的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土耳其,共同特色就是經常帳(淨出口金額)和財政呈現雙赤字。由於這些國家高度依賴國際資金,一旦外資撤走,將對匯率造成崩潰壓力。
然而,並非所有新興市場都對強勢美元「缺乏抗體」,甚至,不少投資機構認為,美元走強對基本面好轉的亞洲來說,可能將是一項利多。
花旗銀行於九月二十二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元走升意味著美國經濟動能增溫,而最大受惠者就是新興市場當中的亞洲出口國家;此外,當亞洲貨幣相對美元走貶,也加強了亞洲出口國的競爭力。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在金融海嘯和歐債風暴期間,中國、韓國和台灣的經常帳順差(代表淨出口)一度大幅減少,但近年已呈現好轉,而這些國家經常帳數據的波動狀況,也相當程度地與美元指數呈正比,當美元重貶,出口國的經常帳往往急速減少。
另方面,亞洲經濟體質近年來已獲改善,大多數國家累積了較多的外匯存底,相對於東歐、拉丁美洲國家,更能抵擋外資撤離的衝擊。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表示,即使國際資金撤退,基本面良好的亞洲國家仍可望持續成為資金聚焦標的,尤其中國人民銀行再投放五千億人民幣的資金活水,有利於拉抬陸股的續漲動能,並帶動亞股水漲船高。
除了資金逆流效應之外,由於所有原物料都用美元計價,在強勢美元時代,首當其衝的還包括原物料行情和商品貨幣。這種形勢在去年八月曾有過一次預演,只是最後美國前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推遲QE退出的時機,因此暫時穩定住原物料市場,甚至為它們帶來價格反彈。
衝擊2.原物料優勢不再
商品貨幣走貶
但這一次,美元走強的趨勢確立,原物料行情「秋天未到,寒冬已至」,油價、商品、黃金等因強勢美元而相形失色,同時,過去標榜高息的商品貨幣如澳幣、巴西里拉、南非幣等匯率也直直落。
從原物料走勢來看,當美元指數於二○○八年三月創下低點時,原物料行情一片大好,金屬的鎳、銅,到農產品的黃豆、小麥、玉米、棉花等,紛紛創下歷史高價。相反的,○八年年底金融危機發生時,美元指數反轉飆升,原物料價格全倒。原物料即使去年以來已有大幅修正,但未來若美元持續走強,商品價格距離○八年美元高點時,可能還有一成至五成的下跌空間。
▲點選圖片放大
至於貨幣走勢,從這一波美元於五月六日啟動升值以來,新興市場貨幣幾乎全數貶值,其中商品貨幣表現最差,巴西里拉、南非幣、土耳其里拉的跌幅都超過五%。惟亞幣表現相對抗跌,人民幣及馬來西亞幣甚至逆勢走升,相對突出。
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美元升值可能是長期趨勢,體質較差的新興國家貨幣仍要留意貶值壓力,建議持有高息商品貨幣的投資人應留意分散風險,以免賺利差、賠匯差。
衝擊3.借美元的企業面臨挑戰
恐釀債券危機
「美國聯準會政策轉向的另一個犧牲者,應該是海外美元債市。」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近年來,以印度為首的一批新興國家和企業,借助便宜的美元,透過發行短債,大搞建設和購併。現在,他們的融資成本甚至融資能力均面臨挑戰,甚至不排除局部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一份關鍵報告,呼應了陶冬的預警。九月間,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最新報告,對借美元的新興國家企業提出了示警:「相較去年春天傳出QE退場引發的新興市場資金大逃亡,下一個亂子可能更大。」由於不少新興國家企業過去已習慣美國低利率、美元弱勢的環境,借了很多到期日尚遠的海外債務,一旦美國升息、債券市場變動時,就會有系統性風險。
這些新興國家的企業債都是以美元計價,卻必須使用當地貨幣計價的營收來償還債務,這一波強勢美元的趨勢,已讓新興國家的企業營運雪上加霜。
更糟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流動性相對較差,如果一家中國或印度公司的債券違約,引發債券投資者競相拋售債券的羊群行為,就可能帶來更大規模的「跟風潮」,進一步加深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如今,美國升息的腳步在倒數計時,距離現在大約還有半年時間。雖然升息的時程眾說紛紜,美元走勢也有可能漲多休息,惟目前市場普遍共識是,聯準會將於明年年中提高利率,強勢美元的趨勢底定。
但,資金不會等到美國聯準會正式升息才開始移動,最近全球資金版圖就開始出現移轉現象。未來半年,對企業和投資人而言,都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早點做出應變和調整,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