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沒新意,人民無驚喜,無怪有人以「冷飯熱炒」形容這場國是會議。
七月二十八日,經貿國是會議在針對「全球化趨勢下台灣經濟發展策略」,以及「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兩大主軸,提出四十項共同意見後正式落幕。
一場集結數百位官方、產業、學界代表的盛會,能為台灣經濟提出什麼想法,令人期待。但逐項檢視後卻發現,這些「解方」個個似曾相識。
馬英九在三年前競選連任時提出「黃金十年」,在「活力經濟」下,有開放布局、協助青年返鄉創業,發展在地產業;「公義社會」主張改善所得分配,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國是會議對經濟發展的建議則是:「建構全球化經濟戰略、強化產業競爭力、創新青年教育與協助青年立業、縮小全球化衝擊『弱勢圈』及發展在地產業與社會企業。」
對照之下,當年的「開放布局」如今改稱「全球化戰略」,「協助青年創業」改為「協助青年立業」,「改善所得分配」變成「縮小全球化衝擊弱勢圈」,而「發展在地產業」的用語更是隻字不變。
解方沒新意,人民無驚喜,無怪有人以「冷飯熱炒」形容這場國是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