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國立大學校長遴選會議、頂尖大學計畫審查流程,經常出現幾張熟悉的面孔。難道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永遠只能由一小部分專業人士主導?
劉兆玄的哥哥劉兆漢自一九九○年起,擔任中央大學校長十三年,隨後於○三至○六年出任台聯大系統總校長;曾志朗則於○六年起繼任台聯大第二任總校長。這段期間,蔣偉寧歷任中大主祕書、研發長、副校長等職,三人在台聯大系統曾有多年共事經驗。
委派曾志朗「內舉不避親」
委派曾志朗「內舉不避親」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去年底即接獲教育界人士檢舉這起不尋常的現象,並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質詢蔣偉寧,但蔣偉寧在答詢時表示,部派遴選委員是先由幕僚單位挑出適合人選,再由他本人圈選,且教育部代表只有三人,無法左右校長人選,當時並未引起太多關注。
然而,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直言:「教育部代表也許沒有決定權,但當然有影響力。」就以本屆台大校長遴選為例,進入最後決選的兩名學者票數非常接近,教育部代表的意向,自然能產生決定性影響。
曾志朗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表示,自己做過教育部長、大學校長,是最了解大學教育的人選,也願無私貢獻歷練與智慧,為台灣尋覓合適的校長,「今天選出來的校長不是都很好嗎?」劉兆漢則未接聽手機,也未回覆記者查證簡訊。
除了影響外校校長遴選,劉兆漢、曾志朗、吳妍華三人輪流擔任台聯大系統總校長十一年,從未轉手他人,也被學界批評為聯手壟斷。儘管聯大系統澄清,總校長聘任是系統委員會決議通過,再由教育部核准,無法私相授受。但檢視委員會結構即可發現,劉、曾、吳三人就占了九人委員會的三分之一,總校長人事雖不至於私相授受,卻無法完全排除「合作把持」的質疑。
▲過去兩年,曾志朗(左一)與劉兆漢(左二)受教育部委派擔任多所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圖為2012年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開會情況。 (圖片來源/UDN)
劉、曾是教育部「當然代表」?
劉、曾是教育部「當然代表」?
除了擔任大學校長遴選委員以外,曾志朗、劉兆漢等人也被教育部聘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原「五年五百億」)的審議與訪評委員。審議委員職責為事前審查計畫,訪評委員則實地評估計畫執行狀況;若訪評認定計畫成果不如預期,教育部有權減少補助規模,甚至直接中止計畫。也就是說,審議及訪評委員掌控各校能獲得多少「頂大」經費。
離譜的是,「頂大計畫」下各校獲得的計畫補助金額、年度計畫執行狀況,教育部皆未即時公開資訊,僅在今年三月公布期中考評後各校第二階段可獲得的補助金額,外界無從監督預算是否合理運用。至於「頂大計畫」的審議、訪評委員名單,教育部更以「牽涉隱私與學術倫理」為由,拒絕公布。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向《今周刊》表示,今年一月底,他所參與的「頂大」計畫: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計畫,必須接受定期訪評。教育部事前公布了訪評委員名單,曾志朗赫然在列。黃光國得知此事以後,立即透過校方向教育部反映:「曾志朗身為台聯大系統總校長,所轄單位有眾多『頂大』計畫必須接受訪評,他自己擔任教育部訪視委員,沒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嗎?」
訪評當天,教育部果真「從善如流」,要求曾志朗迴避,但替代人選卻是中研院院士劉兆漢,這令黃光國更為憤慨:「先不要說劉兆漢和曾志朗的關係有多密切,一名研究太空遙測、宇宙科學的學者,憑什麼來當『人文社會高等研究計畫』的訪評委員?」
訪評委員手握大學經費的生殺大權,而劉兆漢與曾志朗幾乎是教育部當然代表,學界對他們都畏懼三分。但曾志朗強調:「我們擔任審查委員,一定遵守迴避原則,做最好的評審。」
台灣以量化論文數作為學術成就指標,造成各校為爭取研究經費,爭相擁抱手握眾多研究計畫的學界「大腕」。但也因為教育部在大學校長遴選縱容近親繁殖,分配經費又大搞神祕,才讓位高權重的少數人,有機會在體制內呼風喚雨。
劉兆漢
出生:1939年
現職:中研院院士
經歷: 中央大學校長、台聯大系統總校長、中研院副院長學歷:美國布朗大學電機博士
受教育部委任事項:
中央大學校長遴選委員(2012)、台大校長遴選委員(2012)、清大校長遴選委員(2013)、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審查委員、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召集人
曾志朗
出生:1944年
現職: 中研院院士、台聯大系統總校長(2012迄今)
經歷: 陽明大學校長、教育部長、中研院副院長
學歷: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
受教育部委任事項:
中央大學校長遴選委員(2012)、台科大校長遴選委員(2012)、台大校長遴選委員(2012)、清大校長遴選委員(2013)、政大校長遴選委員(2013)、交大校長遴選委員(2014)、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審查委員、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