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體制外的會議:總統府科技論壇,竟能找來眾多部會首長列席。看似淡出政壇的總統府資政劉兆玄,就是背後的關鍵人物。
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因捲入論文審查醜聞下台,外界點名中研院院士劉兆漢與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兄弟,是舉薦蔣偉寧入閣的關鍵。
事實上,以這三人為中心,還能進一步勾勒出一幅綿密的人際網絡,甚至影響龐大的科技預算與高教研究經費。
▲蔣偉寧因共同掛名論文爭議下台,「誰推薦他當部長?」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
因二○○九年八八風災救災不力引發爭議率內閣總辭以後,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看似已逐漸淡出政壇,旋即獲聘為總統府資政,並接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名號不那麼響亮、影響力卻大得嚇人的身分:「總統府科技論壇召集人」。
自一○年成立運作的總統府科技論壇,四年多來不定期舉行集會,主要功能是針對科技發展與產業更新提出策略性建議,供總統參考。固定成員除了劉兆玄以外,還包括中研院、工研院、資策會等研究機構的負責人及學者專家,並視議題邀請產業代表與會討論,同時要求相關部會首長列席。
為什麼說這個論壇影響力大得嚇人?一位曾受邀與會的學者就形容,這項論壇的運作模式,形同架空行政院主導的科技會報。
越權爭議:部長們該聽誰的?
▲雖已卸下公職身分,劉兆玄(右)仍深受總統馬英九(左)倚重,被委任為總統府科技論壇召集人。
該學者質疑,不具公職身分的劉兆玄,為何能在總統府內堂而皇之地召開會議,甚至要求研究機構與部會首長列席?再者,歷次會議結束前,劉兆玄皆會以召集人身分,在出席閣員面前做出「裁示」,更是明顯破壞憲政體制、侵犯行政權,「如果科技論壇召集人的裁示,和行政院科技會報小組的結論不同,這些部長該聽誰的?」
對於越權爭議,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解釋,科技論壇是馬英九總統敦請劉兆玄以資政身分所發起的任務性編制,希望透過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提供總統與行政院參考,沒有違反體制問題。
劉兆玄答覆《今周刊》詢問也說,總統府科技論壇是為總統對科技問題作顧問,或對國際上發展趨勢的探討,皆為建議性,並無決策的功能。
但歷史會說話,民進黨執政時期,副總統呂秀蓮曾在總統府內成立科技諮詢委員會,當時不僅遭在野黨強力批判,就連當時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認為「委員會可能將結論交由行政院執行,與體制不符。」而表示反對。
○六年一月,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時,更通過國親聯盟提出的附帶決議案,要求總統府解散所有任務編組的諮詢單位,陳水扁總統於是在當年五月宣布終止科技諮詢委員會運作。
○八年政黨再次輪替,被馬英九譽為「經濟總設計師」的蕭萬長,以副總統身分在總統府內成立「財經諮詢小組」,邀集十五位企業及學界人士定期集會,針對特定財經議題討論並提出建言,也曾招致破壞體制批評。一二年馬英九連任後,一度希望小組保持運作,但不再具有公職身分的蕭萬長認為,自己離開行政部門後不宜繼續主持政府組織,該小組建制因此撤銷。
撇開制度面爭議不談,科技論壇與當年的財經諮詢小組,性質確實極為相似。首先,兩者皆是在馬英九大力支持下順利運作;兩項會議也因而在總統默許下遊走體制邊緣,跳過行政院長,直接「邀請」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入府會商。部會首長列席,正代表了會議結論不只有非正式「建議」性質,很可能具有實質政策效力。
當年財經諮詢小組拋出的調降遺產稅、贈與稅構想,事後即化為具體政策;而科技論壇一一年公開點名兩岸產業合作十大潛力領域,更形同為高科技產業發展制定優先次序。如果蕭萬長是馬英九第一任期間的「經濟總設計師」,劉兆玄無疑就是現階段的「科技政策總舵手」。
一二年,張善政放棄谷歌亞洲區營運總監職務出任科技政務委員,入閣前卻擔心相關部會不一定全力支持他的政策,馬英九當時的具體承諾就是,邀請張善政加入總統府科技論壇,確保施政理念「有充分上達的管道」。更證明了科技論壇就等於直達天聽的政策平台。
曾受邀與會的學者也認為,劉兆玄召集科技論壇,表面上是以專業提供總統施政建議,實際上則是為了掌握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的發言權,「絕對不會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枱面上官員多劉系人馬
▲點選圖片放大
除了政策發言權以外,劉兆玄的影響力也展現在重要部會與半官方機構的人事安排上。絕大多數劉兆玄組閣時晉用的官員,在他卸任後仍活躍於枱面上;不少後來進入公部門的學者,也與他有或遠或近的淵源或共事關係。例如現任科技部長張善政,早年就曾在劉兆玄主政的國科會擔任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劉升任行政院副院長後,張善政也升任國科會企畫處長。
「雖然劉兆玄在八八風災過後就離開第一線,但他在馬政府的影響力從來沒有消退。」一位曾任公職的學者這麼形容。而這樣的影響力,從幾件科技產業相關人事異動可以略知一二。
負責規畫研擬政府資通訊政策的資訊工業策進會,是政府與IT業者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橋樑,現任董事長張進福,早在一九九七年就擔任國科會主委劉兆玄副手,日後又擔任劉內閣科技政委,可說是標準的劉兆玄團隊人馬。
一二年八月,張進福入主資策會後不久,就決定撤換執行長李世光。當時外界傳言,是因李世光任內大刀闊斧改革資策會組織,引起內部關係緊繃,再加上立委爆料資策會補助涉貪的行政院前祕書長林益世妻舅,才導致這項異動。
然而,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張進福是為安排與劉兆玄關係密切、曾任資策會法律中心主任的王郁琦擔任執行長,才急於撤換李世光。
相關人士認為,劉兆玄有意藉一連串的人事安排,完全掌控資策會這所最大的民間IT智庫,只是最後因故並未成局。張進福在《今周刊》求證時表示:「新任董事長上任後更換執行長是慣例,李世光還是待了一陣子,我沒有馬上換掉他,王郁琦最後也沒接(執行長)。」
今年二月,國科會因應政府組織改造升格為科技部,當時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已表態將返回中研院;呼聲頗高的張善政也表明無意接掌科技部。府院高層這時又想起了在資策會成績不惡、產學合作經驗也相當豐富的李世光出任科技部長,雙方也達成默契。
但這項人事案卻在最後一刻出現大逆轉,最終仍由張善政出掌科技部。
當時張善政的說法是,他已對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表明態度,也認為李世光是很好人選,沒想到江揆突然又回過頭來徵詢意願,且強調「若不答應,就是總統找你談」,他只好點頭同意,但並不清楚中間為何出現轉折。但知情人士透露,已獲內定的李世光,就是因與劉兆玄等決策人士淵源不深,又被質疑「偏綠」而意外出局。張善政也是在老長官劉兆玄力勸之下,才勉強同意出掌科技部。
▲劉兆漢(左)與劉兆玄(中)兄弟皆曾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與學術界淵源深厚。右為中研院院士曾志朗。
內定人選「偏綠」意外出局
張善政接受《今周刊》訪問時仍說:「府院有什麼考量,我不清楚,他們也不會告訴我。」目前已回台大任教的李世光則未否認這項傳言,但僅低調表示:「我現在當學者很好,沒有什麼好回應的。」
一三年初,由於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即將屆滿退休年齡,數位學者向經濟部長施顏祥推薦台積電前技術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胡正明繼任。
由於胡正明經歷與背景出色,當時也曾受邀入總統府當面對馬英九簡報,讓推薦者高度期待。最後這項人事卻不了了之,蔡清彥仍然留任,外界也只能揣測,是因胡正明與政壇關係疏遠,不及蔡清彥與劉兆玄自交通部時代建立起的互信基礎。
對於涉入人事,劉兆玄答覆《今周刊》時強調,他過去有許多優秀同事後來出人頭地各有發展,皆憑其實力;他離開政府後從不主動推薦人事,除非被問到才據所知以告,至於是否被延用,則是用人者之決定。
然而,業界人士指出,科技部主導全國整體科技發展、管控學術研究資源,工研院掌握最先進的技術與頂尖研發人才,資策會則規畫資訊政策與基礎建設,三個單位幾乎涵蓋了台灣科技業發展的所有重要領域。
劉兆玄雖不具公職身分,卻有科技論壇作為整合平台,又能影響各單位決策首長,只要有心,隨時都能對產業政策發揮無遠弗屆的支配力。
這位卸下公職牽絆,重新化身為武俠小說家上官鼎的總統府資政,其實仍舊是能隻手左右台灣產業發展的武林高手。儘管表面上他沒有顯赫頭銜,但台灣科技業者都知道,劉兆玄從未真正退隱江湖,而且具有關鍵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