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請外籍看護之外,照顧年老親人還有什麼選擇?有一群人,在台灣各地正默默引進國外的創新服務。從「走動式」的居家服務,到讓日本都稱羨的「日照中心」,台灣的長照服務模式正在萌芽。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首創走動式居家服務 陪阿公運動、幫阿嬤搽指甲油
「當櫃姊時,公司規定要笑,還要露八顆牙齒,但是再怎麼笑都是假的;自從來弘道,我發現我更常笑了,而且都是發自內心。」林于仙今年二十五歲,說話帶著一點娃娃音,她講出的體悟,卻不像一般年輕人能說出的深刻。
原本在台中中友百貨當櫃姊的林于仙,身材纖細,笑容甜美,和一般我們印象中,熱心又健壯的居家長照看護媽媽,完全不一樣。但她能做的事,比你想像多得多。林于仙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照顧祕書」──在這裡,他們不叫居家服務員,而叫照顧祕書。
這是弘道執行長林依瑩帶進歐洲「走動式居家服務」的新形態長照服務模式。他們沒有接受任何政府補助,完全由民眾自費,需求卻熱到不行,試辦半年,台中地區就有五十幾件案子,已經超過弘道的承載量。
打破傳統一對一模式 服務多元且細膩
打破傳統一對一模式 服務多元且細膩
所謂「走動式」就是打破傳統一對一的居家服務模式,變成一對多、一天多次的服務。例如林于仙早上要陪一名失智老奶奶玩遊戲做認知訓練;而下午時間,則帶另一名行動不便的老阿公出門散步運動。這些服務,都是政府現階段長照補助居服員「禁止從事」的行為,因為補助項目裡面,既沒有上課復健、也不能帶出門,但對失智老人來說,這樣的活動卻是最重要的一環。
「最近我接了一位奶奶,因為我比較愛漂亮,就幫奶奶搽指甲油,結果發現她可以為指甲油,高興一個禮拜。」林于仙開心地說。其實這些小細節,很容易被居家服務員忽略,因為政府核定的時數是固定的,並不允許他們再多花心思與時間,提供更多的服務。
不只是工作內容不一樣,照顧祕書的工作生涯,也和一般居家服務員大不相同。在這裡,林于仙領的是二萬九千元的月薪,外加一千元證照加給,也就是月薪三萬元的固定薪水,比之前當櫃姊還高。而且,一般居家服務員做了十幾年還是居家服務員、領一樣的一百五十元時薪;但在弘道,林于仙卻有很穩定的職涯成長,能從照顧祕書變成督導,未來再升成管理職。在台灣,居家服務流動率高、年輕人投入率過低問題,林依瑩找到解方。
完整職涯規畫 吸引新鮮人投入
完整職涯規畫 吸引新鮮人投入
就是因為這樣,弘道的照顧祕書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了五六%,遠遠高出其他的居家服務組織。護校畢業的林于仙就說:「我當初護校的同學,不是去服務業就是進醫院工作,沒有人做長照。」她舉例:「當初在護校大家第一次實習,進到護理之家,撲鼻而來就是尿騷味,插管的老人一床又一床在那裡等死。那真的很震撼,很多同學就乾脆不上了,學分都不要。」對於台灣所有的專業院校,「長照」給他們的印象就是如此,也難怪台灣九萬多人的專業院校受訓,卻只有八千多人留在長照體系。
但是長照體系中其他多元的服務模式,例如弘道所提供的中期照護、失智預防,卻都沒有在教育體系中著重。林于仙也是來到弘道後,才知道有這麼多元的服務機會,「其實很多家庭雇用外籍看護,都是因為沒有選擇。」林依瑩說。
不只服務多元,弘道也結合本外籍看護協助照顧祕書,團體行動。印尼來的娜妮,原本就是台灣二十一萬的「外籍看護大軍」,她在家屬家裡二十四小時服務,卻只能領一萬五千元的月薪,還要分給仲介機構。「時數太長,很不合理。現在真的好很多,我可以正常上下班。」娜妮說。
不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現在的競爭者,就是像娜妮之前那樣的二十四小時居家外籍看護。政府現在定義為「補充人力」的外籍居服員,其實超過二十一萬名,相較「正式」的本土服務員八千多名,不但便宜又好用,還能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加班,自然成為台灣人的最愛。
走動式服務 隨傳隨到 ──「照顧祕書」日常工作內容
11:30 陪伴就醫
家住新北市新莊的簡奶奶(右)行動不便,又有就醫的需求,只要一通電話,「照顧秘書」江財和就能陪她去看醫生。
12:00 社區通勤
在新莊區服務的江財和,服務完簡奶奶,只需要騎車五分鐘,就能到下一個服務個案住所。
12:30 協助下樓
王爺爺(中)行動不便,又沒辦法住在有電梯的大樓,江財和就是幫助他出門的好幫手。
二十一萬外籍看護 仍是最大競爭者
二十一萬外籍看護 仍是最大競爭者
弘道雖然服務細膩又多元,收費卻相當昂貴,光是一周五天的早、中、晚餐備餐,就要新台幣二萬元,就足以支付外籍看護一個月薪水;因此,林依瑩擔心,未來《長照保險法》若不納入這樣多元的服務,給付外籍看護,只會增加外籍看護的使用量,對本國看護員反而是更沉重的打擊。
不過,外籍看護真的會無止境地讓台灣這樣濫用嗎?日前勞動部研議修改外勞法規,讓他們能工作七天休假一天,卻遭到部分家屬反彈,憂心照顧家中老人出現空窗。而弘道的照顧祕書,就是最好的填補。「隨著外籍看護工的工作條件正常化,只要配套措施做好,我們有很多方案正在研擬,可以配合,不會發生空窗。」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說。
「我們的實驗方案,看到的是民眾的真需求,而這種多元服務的需求的確存在。我們認為,未來如果推行這樣的服務,納入保險給付,民眾的接受度會更高。」林依瑩說。
另一個問題,林依瑩也說:「其他慈善團體對於這種創新服務的接受度很低,但是從丹麥、日本等地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服務已經在取代原本的二十四小時居家服務。如果將這種形態推行開來,相信台灣的長照會很不一樣!」
▲點圖放大
小太陽日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的社區型照護 連日本都來取經
小太陽日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的社區型照護 連日本都來取經
論及老人照護福利,沒有人不會提起北歐和日本的成功案例,但是台灣有一個地方,竟然讓這些國外的專業機構和學者排隊參訪。這裡就是雲林老人長期照護協會,而更多人知道它叫「小太陽」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就在雲林斗六的鄉間,這裡是在國際間享譽的「老人樂園」。
還沒進門,你就會發現這裡古色古香,仿三合院的入口,好大一扇古代門和銅環,長輩一到這裡,馬上就能回到他們的年代。入門之後,每一個小細節都經過考量,符合長輩需求。天花板透光設計,讓長輩每天曬足太陽;水龍頭開關套上精緻的布套,用觸覺喚起失智長輩的記憶功能;房間門牌全畫在地板上,還鋪上特殊形狀的磨石地板,用色塊提醒長輩知道自己在哪裡……。甚至,你看不到讓你想到醫院的鐵扶手,因為小太陽所有的動線都用家具和偽裝成扶手的瓷磚,方便老人行走。
「穿這麼多,手怎麼那麼冰?」 對失智長輩而言,娃娃對他們的認知恢復很重要,小太陽找了四、五款,才找到適合的。
為了讓長輩每天都能曬到太陽,小太陽特別加強建築內的透光效果。
這裡的門牌全以圖案標示,為了方便駝背的長輩辨識,小太陽特別把門牌的樣式畫在地板上。
費用只會少不會多 免費也能收
費用只會少不會多 免費也能收
這樣的精緻程度,讓發展了數十年老人照顧的日本學者也大呼驚奇,把小太陽的建築學寫成研究個案,在日本當地期刊發表。
而且,小太陽無所不做,除了日照、送餐、居家等不同服務,只要社區長輩需要的,小太陽全都包。他們最近還蓋了北歐創新的「團體家屋」(Group Home),開始提供長輩的住宿服務;針對失智症長輩,小太陽也有到府上課的行動服務方案;對於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輩,小太陽也有專車接送,服務無微不至。他們一二○人的服務團隊,完全符合「小規模、多機能」的國際長照趨勢。
創出揚名國際的長照典範,小太陽的創辦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執行長陳玲穎一開始並沒有多想。九二一震災後,陳玲穎起初只是想照顧受災的老人,讓他們有地方能棲身;但慢慢的,她發現了社區的老人照顧資源嚴重不足,於是便跳下來自己做。現在,小太陽已經經手了雲林縣超過一千名的長輩。
最令人訝異的是,這麼細心完整的服務,小太陽對個案收費只會少收,不會多收。「我們會先做個案評估,除了本身身體狀況,我們也會評估個案收入,訂定個別照顧計畫的。」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主任陳韋庭想了一下說:「收費從政府補助規定最高收費五千元,到免費由社會募款都有。」
這也難怪,經營了十幾年,在斗六、古坑、崙背開了三座日照中心,小太陽從來沒有收支平衡過。「我們不是因為政府有政策、有補助,然後才去做;我們是因為地方有需求,就會去做。」陳韋庭說。長照發展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崔麟祥就說:「發現需求,永遠是民間的速度比政府快,這就是為什麼政府應該多放手讓民間去做,而不是在後面綁手綁腳。」
法令設限 享譽國際業者竟被迫停業
法令設限 享譽國際業者竟被迫停業
如果只是綁手綁腳,不算大問題;但是小太陽這個令國外學者驚豔的長照中心,竟然還因政策被迫關門!
沒錯,小太陽在崙背鄉的活力園老人日照中心,就在今年四月初被迫停業了。中心裡收容的十八位失智失能長輩再也沒有日照中心可以使用。而行政院院長江宜樺保證會有的「一鄉鎮一日照」政策,仍似遙遙無期。到底怎麼回事?
原來,老人日照中心的建物使用規範在二○一○年的修法中,規定只有「住宅類別」的建築才能改建日照中心;但崙背小太陽原本是活動中心改建,但因日照中心法規修法後,崙背小太陽卻無法變更地目,不得不停止服務。普照盟副召集人王品說:「中央政府大力推動『長照十年』社會福利政策的原意,就是希望老人家能夠在自己的社區安老,但是政策卻處處設限,這不是限制了長照社區化的發展?」
「我們原本期待《長照服務法》能解決這種與法規衝突的問題,但《長照服務法》中卻完全沒提到。」一名長照業者說。
陳玲穎拚命服務社區,讓雲林縣的鄉親老得幸福,還成為了國際典範,沒想到,小太陽卻遭到如此下場。要台灣長照發展,不能只祈求多幾位陳玲穎,還要祈禱《長照服務法》上路後,這種情況不會再度發生!
「小太陽」日照中心
1.以長照中心為基地,社區資源為力量,發展失智、居家等服務
2.以長輩為中心,設計完整生態建築,引來國外學者參訪
〉〉未來發展困境:
1.中央與地方的法規不同調,不但無法擴點,更被迫歇業
2.以社區服務為優先,經費僅能靠募款